天天看點

奧密克戎症狀及流行趨勢觀察:喉嚨痛需注意,流行不會戛然終止

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已在大陸内地多個省份出現。

近期,國内外研究表明,奧密克戎的溫和性正逐漸改變病毒的感染症狀。相較此前肆虐的德爾塔變異株,奧密克戎引發肺炎的幾率大幅降低,感染者出現味覺或嗅覺喪失的情況有所減少,但喉嚨痛、全身倦怠等類似普通感冒或流感的症狀更加明顯。

“病毒越來越溫和,是以防控必須前移。”病毒學家常榮山指出,面對未來流感化趨勢,深入鄉鎮的基層發熱門診建設是重中之重,“這無論是對流感,新冠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其它傳染性疾病,都是一勞永逸的事。”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譚曉東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om)表示,新冠疫情不會戛然終止,“抗疫仍要警惕,我們仍在路上。”

奧密克戎引發肺炎的幾率大幅降低

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1月24日釋出的一項資料顯示,南韓境内奧密克戎感染者的死亡率為0.16%,相當于德爾塔感染病例死亡率(0.8%)的五分之一,但略高于流感的緻死率。

奧密克戎症狀及流行趨勢觀察:喉嚨痛需注意,流行不會戛然終止

日本廣播協會援引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的分析結果,對特定時間段的新冠肺炎感染情況做對比分析

日本廣播協會(NHK)1月22日報道稱,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對首都圈1都3縣(東京都、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新冠肺炎感染情況分析對比後發現,與2020年秋天左右流行的原始病毒株相比,德爾塔變異株引發肺炎的比率約為0.73倍;而今年1月上旬開始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肺炎的比率大幅降低,僅約為原始病毒株的0.12倍。

也就說,奧密克戎引發的肺炎比率,約為德爾塔的六分之一。

除了緻死率和重症率降低,國外近期的研究表明,奧密克戎的溫和性正逐漸改變新冠病毒的感染症狀。

日本國家傳染病研究所傳染病流行病學中心主任鈴木基(Motoi Suzuki)表示,自上月底以來,新冠患者的嚴重症狀比率迅速下降,可能反映出奧密克戎變異株本身導緻的重症風險很低,“可能是由于疫苗和其他因素的作用”。

美國免疫接種實踐咨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成員、傳染病專家凱瑟琳·波林(Katherine Poehling)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采訪時指出,咳嗽、鼻塞、流鼻涕和身體疲勞,是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突出表現症狀。但與德爾塔變異株不同的是,許多患者沒有失去味覺或嗅覺。

日本廣島縣政府此前對轄内約400名奧密克戎陽性患者情況進行分析後發現,52%的患者出現“喉嚨痛”症狀,超過德爾塔變異株流行時的34%。同時,奧密克戎變異株患者出現“咳嗽”及“全身倦怠感”的比率,也高于德爾塔變異株。

但另一方面,出現嗅覺及味覺衰退或消失的比率僅1%,低于德爾塔變異株的6%。

奧密克戎症狀及流行趨勢觀察:喉嚨痛需注意,流行不會戛然終止

英國衛生安全局基于去年12月在蘇格蘭當地收集的資料,對奧密克戎和德爾塔變異株的症狀差異開展分析,并發表研究論文。

2022年1月14日,英國衛生安全局(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UKHSA)基于去年12月蘇格蘭當地收集的資料,對奧密克戎和德爾塔變異株的症狀差異開展分析,并帶來類似的研究結果。

該研究對比182133個奧密克戎病例和87920個德爾塔病例後發現,54%的奧密克戎患者感到喉嚨痛,隻有34%德爾塔患者出現了該症狀。

而嗅覺和味覺的喪失,在奧密克戎的病例中不太常見,約占此前的三分之一。該實驗資料顯示,隻有13%的奧密克戎病例喪失嗅覺和味覺,而德爾塔患者為34%。

“喉嚨痛”需引起注意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者們呼籲,當地政府應立刻修改症狀清單,如将“喉嚨痛”列為新冠病毒的症狀之一,“出現相應症狀的患者應馬上篩檢”。

在日新增新冠病例一度突破百萬的美國,2021年12月底,芝加哥公共衛生局局長艾莉森·阿瓦蒂(Allison Arwady)在一場新聞釋出會上指出,喉嚨痛是奧密克戎發病的一個預測因素,特别是對于輕度突破性感染人群。

有新的證據表明,奧密克戎不像此前的變異株深入人體肺部,而是在呼吸道的更高位置快速複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和同僚對一系列細胞和小鼠模型研究後發現,在人類肺上皮細胞中,奧密克戎的複制效率比野生型低三倍多。阿爾法、貝塔和德爾塔則正相反,這些變體的複制效率都與野生型相似,或高于野生型。

美國紐約長島北岸大學醫院重症監護服務主任休·卡斯艾爾(Hugh Cassiere)認為,奧密克戎患者更像是患上了支氣管炎,而非肺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對此有相同看法。他向澎湃新聞指出,相繼有多項動物實驗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在肺部複制減少,在上呼吸道複制更多,這一點和臨床報道的奧密克戎感染者主要是上呼吸道症狀,重症病例比較少的情況相符合。

“相比德爾塔,奧密克戎感染者的症狀更輕一些,也正如大家所希望的那樣,開始更像流感或者普通感冒。”李侗曾說。

不過,日本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國際傳染病中心主任大曲貴夫表示,高齡人士與慢性病患者易出現重症的情況并未改變,“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大曲貴夫指出,奧密克戎變異株更易于在喉嚨增生,有确診病例因為嚴重喉嚨痛而無法進食和飲水,進而造成全身狀态惡化,是以患者必須注意攝取水分與營養,并徹底做好防疫工作。

抗疫仍在路上,專家:基層發熱門診建設将是關鍵

目前,中國多地正迎戰奧密克戎。

“病毒越來越溫和,是以防控必須前移。”病毒學家常榮山向澎湃新聞表示,患者感染奧密克戎的時間很短,從發病、出現症狀到結束,“約5天左右”。當一位患者出現發燒等症狀去買藥時,意味着他在兩三天前就已經被感染。如果72小時核心酸檢測呈陽性後被隔離,患者的症狀很可能已經消失。

他認為,面對未來的流感化趨勢,基層發熱門診的建設是重中之重,對于落實“四早”至關重要。“核酸檢測能力、隔離能力和檢測人員,是未來防止傳染病的利器。”

2020年12月7日,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釋出《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設定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在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設定發熱診室,確定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實作對發熱患者的登記、篩查、隔離、報告、治療、轉診等功能。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國家門診專業質控中心主任王平曾表示,随着分級診療的逐漸推進,患者首診在社群是個趨勢。“要讓發熱患者就近診療,第一時間阻斷傳播途徑,避免就醫途中和在大醫院内繼續傳播。”

常榮山指出,當發熱門診深入大陸鄉鎮地區,達到一定規模,屆時可以将發熱門診與當地藥店進行聯網,實作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減少交叉感染和醫療資源擠兌情況的發生,做到精準追蹤和定位,進一步降低傳染風險。“無論是對流感,新冠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其它傳染性疾病,都是一勞永逸的事。”他說。

正在肆虐的奧密克戎已出現多個亞型毒株感染病例,其中一個叫做BA.2的變異株正導緻美國和全球各地新冠病例激增。早期研究顯示,BA.2具有相當強的隐蔽性和感染性,曾有研究人員稱其為“隐形版奧密克戎毒株”。

常榮山表示,新冠疫情大流行遠未結束,接下來要重點觀察南半球的疫情變化情況,警惕奧密克戎亞型是否會成為變異優勢流行株,“關鍵時間點是今年的6月至8月”。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譚曉東向澎湃新聞指出,新冠全球大流行的終止,前提是沒有新的變異株産生。同時,流行的終結,是一個逐漸減速的過程,不太可能會突然踩急刹車。“抗疫仍要警惕,我們仍在路上。”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新冠疫苗項目負責人卡特裡娜·波洛克預測,“大流行今年不會結束,但通過科學研究和全球協調努力,我們可能會進入一個更好的階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