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在山西太原的西南側,有一片晉陽古城遺址,是大陸的重要曆史考古基地之一。

而在晉陽古城附近的太山上,有一座龍泉寺,2008年在這裡發現了一個神秘的佛塔地宮,轟動了社會各界。

地宮之中,出土了一套唐代的金棺銀椁,工藝精美複雜,上面的各種裝飾繁複而又美輪美奂,令人驚歎不已,有着極為寶貴的曆史考古價值。

為此,太原電視台在2008年時,直播了開棺現場,考古人員們憑着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手法,層層打開了這個金棺銀椁,讓封存了1300多年的寶藏重制人間,但在最後一層金棺上,竟纏着一個用絲綢打的蝴蝶結。

為了不損害這個從唐代完整儲存至今的蝴蝶結,考古人員隻能遺憾的暫時放棄了打開金棺,而直到最近,科學的進步終于讓我們能安全地移開這個蝴蝶結,打開金棺。

而在金棺中,又藏着怎樣的寶物呢?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發現龍泉寺地宮

山西在古代稱為晉,西邊和南邊都是濤濤黃河,東邊是巍峨的太行山,而北邊的長城外就是草原和戈壁大漠,是大陸農耕地區和遊牧地區的交界處。

這樣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山西是曆代軍事必争之地,留下了璀璨的曆史印記,而山西太原因為是大唐李家的發家之地,在唐朝尤其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今天太原所在的位置,在唐朝時有一座晉陽古城,與長安、洛陽并稱三都,這也是山西太原一帶唐朝曆史文化遺迹密集的原因,而太山龍泉寺就離晉陽古城遺址僅有三公裡。

龍泉寺原名昊天觀,始建于唐景雲元年,初為道教所在,後毀于戰火,直到百年後才重建。

因附近是龍山,寺裡有山泉,故也稱之為龍泉寺。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龍泉寺周圍曆史遺迹衆多,著名的就有晉祠、天龍山石窟、龍山童子寺、燃燈石塔、高歡避暑宮遺址、開化寺遺址、蒙山大佛、連理塔等,被統一劃為太原西山一脈的宗教祭祀區。

到了現代,龍泉寺一直被保護得很好,誰也沒想到,它的地底下還埋藏着一個神秘的寶藏。

2008年5月8日,一個平常的日子裡,太山龍泉寺的管理人員,為了預防火災,準備在寺廟挖掘一個消防蓄水池。

沒想到,挖掘的過程中,突然發現了一個長方形的長條石,而在這個長條石下,隐隐能感覺到下面是空的,似乎是個地宮。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龍泉寺本就是曆史古迹,這個下面很有可能就是墓葬或其他遺迹,大家立刻停止了挖掘,通知了考古部門。

考古人員清理完周邊殘留的塵土碎石,小心翼翼地打開了地宮,這才發現,原來這處遺址是一座塔座的地基。

曆經多年,地基之上的塔身已經損壞殆盡,毫無蹤影了,隻留下這塊長條形的石闆塔基,而在這下面,是一個構造複雜、儲存完整的小型地宮。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地宮處于塔基的正中位置,坐北朝南,一條短甬道通向一扇用長條石澆築的宮門,宮門精緻複雜,有完整的門檻、門扇、門框等結構,門口兩邊還各站着一尊力士像。

更讓人啧啧稱奇的是,地底的兩尊力士的嘴唇,顔色依然是鮮紅的。

這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地宮之門就有如此不同尋常,裡面收藏的,又是怎樣的寶物呢?

打開地宮之門,隻見小小的空間内,從地面到牆壁全部都由石闆和石條共同堆砌而成,正中間的位置有着一塊長方形的石函,地上還找到了一枚唐朝時期開元通寶的錢币。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所謂石函,就是用石頭制成的匣子,一般都是古代存放重要典籍物品所用。

在龍泉寺地宮中發現的石函,是長方形的,長約80厘米,上面刻有的銘文,是被稱為供養人的佛教信徒名單。

從地上的錢币和石函上的銘文推斷,這座地宮和佛塔,都是唐代的佛教信徒們修建的。

那麼,在這個石函之中,又藏着怎樣的秘密呢?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五層金銀棺椁

要打開如此重要而又神秘的石函文物,山西太原文物局的考古人員自然不會掉以輕心,他們專門在晉祠博物館舉行了開棺儀式。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而太原電視台,經過多方争取,以“古城之謎:晉陽古城宗教祭祀區太山龍泉寺建築基址考古發掘”為題,直播了這場考古盛宴,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因為考古現場一般不對外開放,這次開棺除了太原電視台的從業人員外,沒有其他任何記者在場,連通往工作室的路上,都到處都站着警察,以防萬一。

石棺所在的房間裡,裝有不鏽鋼的防盜門,窗子上也有着一排排防盜欄,還挂着密不透風的窗簾,一絲陽光也照射不進來,這樣才能保護文物不被強光照射。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房間裡,還擺滿了裝有惰性氣體和各種藥水的儲物箱,溫度也被控制在10度左右,確定石棺中的文物一旦暴露在空氣中,能夠不被風化腐蝕。

據當時進入現場的攝影記者回憶,他們上午七點多就帶了現場,直到八點以後經過檢查後,才允許進入工作室擺放機位,為直播做準備。

而他們所有人,都被要求穿上白大褂,帶上鞋套,錄影機的燈光也被調成冷光源,以防對文物造成損壞。

石棺已經在地宮中沉睡千年,要想不損害其中文物而将其打開,難度非常大,誰也無法保證做到萬無一失,即使順利打開,石棺中也有可能空無一物。

針對這些情況,太原市電視台也考慮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制定了三套直播預案,一切準備就緒後,大家屏息靜氣地等待着石棺的開啟。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打開石棺後,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大量散落的木片,當把這些木片慢慢清理整齊後,大緻可以看出原來這應該是一層木椁。

顯然這個石棺是一層套一層的結構,石頭裡面的是木制棺椁,木椁表面上還有着各種造型精美的銅制構件,曆經多年,不耐腐蝕的木椁已經解體了。

在清理完木椁片之後,一座精巧的鎏金銅椁浮現出來,而它的光澤依然耀眼奪目。

這座鎏金銅椁長約21厘米、寬約10.5厘米、高約13厘米,正好是大約有一個成年男人的巴掌大小,在不大的空間上,卻鑲嵌着繁複精美的構件。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整個銅椁在一個鎏金銅質的須彌底座上,周圍璧上的圖案,都是用大約0.2毫米厚的銅片先雕好再嵌上去的,工藝十分複雜。

而這些圖案,除了中國傳說中的四大神獸青龍白虎、玄武朱雀,最有意思的是還有一雙佛足,而銅椁上的門兩邊,也刻有兩尊如守護神般栩栩如生的菩薩。

光是這座鎏金銅椁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了,而它也隻是用來裝東西的器皿,這其中的寶物更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當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清理完銅椁的周邊後,時鐘已經指向了十點五十分,終于到了打開銅椁門的時刻。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當推開銅椁蓋的時候,突然有一片東西掉落出來,周圍的考古人員和電視台的記者們,都不禁發了“啊”的叫聲,擔心文物是否損害脫落了。

還好掉出來隻是一片用銅打造的青龍圖案,是附在銅椁外圍的構件。

虛驚一場後,銅椁裡的秘密終于呈現在大家眼前,這次是一個更小更精緻的銀制的棺椁了。

銀椁隻有外面的銅椁一半左右大小,長約13厘米、寬約6厘米、高約7厘米,上面雕刻圖案和花紋,倒跟銅椁十分接近。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但比銅椁更珍貴的是,銀椁上面還鑲嵌有各種寶石,像紅瑪瑙、石英石和綠松石等,曆經千年,依然晶瑩剔透。

最令人驚歎的,還是在銀椁門上,雕刻着一隻仙鶴,而仙鶴的頭頂上,還鑲嵌着一顆比米粒還小的紅寶石,這樣精緻的寶物,在中國考古史上也是罕見的。

銀椁依然不是最終的寶物,它裡面還是别有乾坤,可如何打開銀椁呢,這讓考古學家們都有些犯難了。

原來在這個小巧的銀椁上,綁着一條綢帶,從底部一直綁到表面,直接打開銀椁肯定會損害到綢帶,而這綢帶本身,也是有着保護價值的曆史文物。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在地宮中密封儲存了上千年的綢帶,一旦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很快就會風化,時間已經迫在眉睫了。

現場的專家們仔細觀察了綢帶後,很快找到了一處腐蝕面,從這裡入手,将綢帶完整地從銀椁上移除,轉移到已經準備好的真空儲物箱之中。

松了一口氣的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到銀椁本身,此時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上午,看起來最終的秘密就要揭曉了。

可等打開銀椁時,大家不禁都傻眼了,原來在銀椁之中,最後還有着一個金棺,而這個金棺上面,也纏着一條綢帶,還打着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至此,地宮石函中的棺椁構造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石、木、銅、銀、金五層的棺椁層層嵌套,打開金棺就能真相大白了。

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看似簡單的最後一步卻無法逾越。

金棺上的綢帶與棺身之間的縫隙要更小,也沒有可供入手的腐蝕處,移除銀椁上面綢帶的方法,在金棺上都無法使用。

為了保護金棺上的蝴蝶結綢帶,在技術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隻能先把金棺連同綢帶封存保護起來,留待以後再開啟了。

雖然沒有打開最後的金棺,但這場開棺直播為我們留下的銅、銀、金三個棺椁,依然極具價值,太山龍泉寺出土的這副金棺銀椁,也被視為國寶級的曆史文物。

而金棺的打開,要留待12年以後了。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金棺中的舍利子

在唐朝同時期出土的其他棺椁類文物中,要麼沒有絲綢纏繞,要麼附在上面的絲綢早已腐爛,像龍泉寺如此完整的絲帶纏繞金棺,還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唐代蝴蝶結一旦解開就無法複原,國家文物局又專門訓示,要求打開金棺時,不能解開蝴蝶結,而且不能切斷纏繞金棺的整條絲帶。

保管金棺的太原文物部門,也一直在尋求不損壞綢帶和蝴蝶結也能打開金棺的方法,和國際考古專家們組織了多次研讨交流。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來自日本、德國和意大利等國的十餘位專家,都曾被邀請來到太原,為打開金棺出謀劃策,全世界的考古專家們也無不絞盡腦汁。

最終,太原文物管理部門和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合作,終于找到了解決方案,在2020年重新開啟了金棺。

唐代遺留下來的絲綢,到今天已經過了1300多年,原本柔韌的材質已經變得酥脆,稍微遇到點外力就會變成碎片,這也是移除綢帶最大的難點。

而這次,考古學家們采用最先進的科技手段,先用化學方法增加絲帶本身的彈性,讓它回複到一千多年前的狀态。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然後,考古學家們再用精細的儀器裝置,慢慢移動恢複柔韌性的絲帶,将它從金棺相對更窄的那頭脫出來。

就這樣,在科技的幫助和精密的操作下,美麗的唐朝絲綢蝴蝶結,就在不影響色澤和原有形态的前提下,離開了原本緊緊纏繞着的金棺。

當初在龍泉寺發掘出地宮的從業人員、八年前直播報道的太原電視台記者,還有一直為打開金棺而殚精竭慮的考古專家們,聽到這個消息無不雀躍不已,龍泉金棺的曆史謎題眼看就要解開了。

終于到了金棺裡的寶物重見天日的那天,打開金棺,裡面是兩層編織精美的麻質錦囊,而在錦囊中,是23粒光滑圓潤的珠子。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這些珠子,是珍貴的寶石嗎?這一次,專家們很快有了答案。

這23粒珠子,就是佛家中至高無上的舍利子,是由高僧去世後,遺體火化後結成的珠狀物,也是佛教徒供奉的聖物。

原來,龍泉寺地宮是在唐朝初期,為供奉一位高僧的舍利子而建造的佛塔遺址,其中的五層金銀棺椁,就是專為儲存聖物舍利子而打造的。

曆經1300年,藏在地下的金棺,躲過了戰火和災難,在考古學家們的精心呵護下,将所藏有的寶物完整展現在世人面前。

如今的金棺,連同23粒佛舍利子,和8年前打開的銀椁、銅椁一起,都由太原的文物部門儲存,共同訴說着千年前的盛唐風華。

龍泉寺出土1300多年金棺,被一蝴蝶結難住,專家打開後發現了啥

參考文獻:

《盛唐五重寶函重制人間》,《科學之友》,2008年10月

《太山龍泉寺地宮出土文物的曆史意義》,《科學之友》,2013年11月

《唐代絲綢“蝴蝶結”打開,太山龍泉寺金棺中發現23粒佛舍利》,《山西晚報》,2020年6月24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