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從文相信自然生命力,那是維持中國人在戰争、殺戮、死亡中活下去的生命力

沈從文相信自然生命力,那是維持中國人在戰争、殺戮、死亡中活下去的生命力

沈從文是相信自然生命力的。他小說裡的人物多半是那種和自然相融合的人。元氣淋漓、生機活潑的自然,和文明、理念都沒有關系的自然。“從容地各在那裡盡其生命之理”——那就是維持中國人在戰争、殺戮、死亡中活下去的自然生命力。

自然也可變成毀滅的力量。沈從文在某些作品裡也寫出與自然相悖逆的人——在戰争、現代文明、機器、不幸的命運(好像什麼地方有毛病、不合理的那種不幸)各種大力下壓抑的人。在那些人物身上,“自然”就有毀滅性了。

中國人是順應自然的民族。中國人的性格中有山明水秀的平和,也有狂風暴雨的野性。沈從文筆下的人物就是那樣的。那些鄉下人的愛、憎、欲望、死亡、青春、殘暴,全是赤裸裸的自然,是文明人所不認識的自然,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切規範和他們沒有關系。是以,他們在文明人眼中是荒謬的。鄉下人認命,安于命,安于死亡。他們沒有未來,沒有希望,沒有幻覺,絕不退卻。他們都要活下去,因為活着是很好的。他們都有些荒謬。

例如沈從文在《夫婦》那篇小說裡所寫的,就是被文明、習俗、法律所摧毀的自然。故事是從一個叫“璜”的不敢吃帶血炒小雞的城裡人的觀點來講的。他到鄉下去為了要治療神經衰弱症。聽見有人叫“捉了一對東西”,他以為是“捉到了兩隻活野豬”。村民圍着看熱鬧。

原來所縛定的是一對年輕男女。男女全是鄉下人,皆很年輕。女的在衆人無憐憫的目光下不作一聲,靜靜的流淚。不知是誰還把女人頭上插了極可笑的一把野花,這花幾乎是用藤縛到頭上的神氣,女人頭略動時那花冠即在空中搖擺,如在另一時看來當有非常優美的好印象。

這段文字是《夫婦》這篇小說中最重要的一段文字。那一把野花是小說的基調,在小說裡一再出現。野花、活野豬都是自然界的“東西”,那一對年輕男女也被叫作“東西”。他們兩人和野花、野豬一樣是“自然”的生命。他們兩人展現的自然,就被作者不着痕迹地暗示出來了。

那一對年輕人大白天在山坳撒野,被一群漢子捉來示衆。為什麼必須捉來,被捉的人和捉的人皆似乎不甚明白。

璜又看看女人。女人年紀很輕,不到二十歲。穿一身極幹淨的月藍麻布衣裳。漿洗得極硬,臉上微紅,身體碩長,風姿不惡。身體風度都不像個普通鄉下女人。這時雖然在流淚,似乎全是為了惶恐,不是為了羞恥。

女人那一身打扮,叫人想到月亮的藍,叫人聞到漿洗得極硬的衣裳透着的太陽氣味,叫人摸到麻布衣裳的粗糙。那些感覺全叫人聯想到自然。自然是不知羞恥的。

有個滿臉疙疸再加上一條大酒糟鼻子的漢子,像才喝了燒酒……從人叢中擠出來,用大而有毛的手摸了女人的臉一下……主張把男女衣服剝下,一面拿荊條打,打夠了再送到鄉長處去。有人扯了這漢子的褲頭,說有城裡人在此,他才停住了。

屬于自然的欲望是美麗的,就像女人頭上插的那一把野花和那喝了燒酒的漢子經過刺激的肉欲是一對照。

一個軍人模樣的人出現了。大家喊他作練長,是本地有實力的人物。他吆喝人站開,向城裡人炫耀威風,用稅關中人盤問行人的口吻,盤問那一對年輕男女。

那女子不答,擡頭望望審問她的人的臉,又望望璜,害羞似的把頭下垂,看自己的腳,腳上的鞋繡得有雙鳳,是隻有鄉中富人才會穿的好鞋。這時有人誇獎女人的腳的,一個無賴男子的口吻。那練長用同樣微帶輕薄的口吻問:“你從哪裡來的,不說我要派人送你到縣裡去!”

大家提出各種處罰的辦法。喂尿給男子吃,喂牛糞給女子吃——那一類近乎孩子氣的話。那一對男女都不作聲。

作者寫到這兒,小說的主題完全發揮了:人性中的自然和文明、法律、習俗的對比。

那時作練長的裁判官最後才知道:那一對年輕鄉下人原來是一對夫婦!新婚不久,一同回娘家,走在路上,天氣太好,兩人就坐在新稻草堆旁邊看山上的花。風吹,鳥叫。他們就想到一些年輕人做的事,就被人捉到了。

《沈從文評傳》

節選自《鄉下人沈從文,1984》

沈從文相信自然生命力,那是維持中國人在戰争、殺戮、死亡中活下去的生命力

〔美國〕聶華苓 著

劉玉傑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鳳凰壹力

沈從文誕辰120周年

英文版首次出版50年後

中文版首次問世

鳳凰壹力獨家發行

沈從文:跨越人類苦難、走向基本人性的作家

聶華苓:“國際寫作計劃”創辦者/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作品列入“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 介紹沈從文生平及所處時代

★ 評析沈從文寫作風格

★ 解讀“鄉下人”的高貴情懷

★ 論述沈從文對中國文學的獨特貢獻

作者簡介

聶華苓,1925年生于武漢,美籍華裔作家。1948年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外文系,1949年随家人到台灣生活。1964年前往美國,任教于艾奧瓦大學,同時從事寫作和繪畫,獲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等三所院校榮譽博士學位。1967年,聶華苓夫婦共同創辦“國際寫作計劃”項目,共計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千多位作家與詩人參與其中。1976年,聶華苓夫婦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聶華苓的作品包括小說、散文、評論集以及傳記等,部分作品在中國、美國和意大利等多國出版,其中長篇小說《桑青與桃紅》被列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譯者簡介

劉玉傑,1989年生于河南輝縣。武漢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職于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要從事海外華人文學、中外比較文學研究,其學術論文、譯文發表于《華文文學》《戲劇文學》等刊物,其中,論文《全球化中的地方性與非地方性》獲中國文學地理學會舉辦的“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二屆碩博論壇”一等獎。

内容簡介

《沈從文評傳》英文版第一版于1972年由美國紐約傳文出版社出版。作者聶華苓是著名的華裔女作家,在華國文學世界擁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在《沈從文評傳》中,作者不僅介紹了沈從文的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講述了沈從文從士兵到作家、藝術史家的人生曆程,而且還從美學與藝術性的角度,論述了沈從文及其作品對中國文學的獨特貢獻,對沈從文作品的現代主題、風格和意象進行了評論與分析,旨在幫助讀者讀懂這位在現代中國文學史上具有深遠影響,至今仍備受推崇的文學大師。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擅自轉載|

|如有版權相關問題可聯系背景處理|

★ 鳳凰壹力|極緻閱讀體驗創造者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