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从文相信自然生命力,那是维持中国人在战争、杀戮、死亡中活下去的生命力

沈从文相信自然生命力,那是维持中国人在战争、杀戮、死亡中活下去的生命力

沈从文是相信自然生命力的。他小说里的人物多半是那种和自然相融合的人。元气淋漓、生机活泼的自然,和文明、理念都没有关系的自然。“从容地各在那里尽其生命之理”——那就是维持中国人在战争、杀戮、死亡中活下去的自然生命力。

自然也可变成毁灭的力量。沈从文在某些作品里也写出与自然相悖逆的人——在战争、现代文明、机器、不幸的命运(好像什么地方有毛病、不合理的那种不幸)各种大力下压抑的人。在那些人物身上,“自然”就有毁灭性了。

中国人是顺应自然的民族。中国人的性格中有山明水秀的平和,也有狂风暴雨的野性。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就是那样的。那些乡下人的爱、憎、欲望、死亡、青春、残暴,全是赤裸裸的自然,是文明人所不认识的自然,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切规范和他们没有关系。因此,他们在文明人眼中是荒谬的。乡下人认命,安于命,安于死亡。他们没有未来,没有希望,没有幻觉,绝不退却。他们都要活下去,因为活着是很好的。他们都有些荒谬。

例如沈从文在《夫妇》那篇小说里所写的,就是被文明、习俗、法律所摧毁的自然。故事是从一个叫“璜”的不敢吃带血炒小鸡的城里人的观点来讲的。他到乡下去为了要治疗神经衰弱症。听见有人叫“捉了一对东西”,他以为是“捉到了两只活野猪”。村民围着看热闹。

原来所缚定的是一对年轻男女。男女全是乡下人,皆很年轻。女的在众人无怜悯的目光下不作一声,静静的流泪。不知是谁还把女人头上插了极可笑的一把野花,这花几乎是用藤缚到头上的神气,女人头略动时那花冠即在空中摇摆,如在另一时看来当有非常优美的好印象。

这段文字是《夫妇》这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一段文字。那一把野花是小说的基调,在小说里一再出现。野花、活野猪都是自然界的“东西”,那一对年轻男女也被叫作“东西”。他们两人和野花、野猪一样是“自然”的生命。他们两人体现的自然,就被作者不着痕迹地暗示出来了。

那一对年轻人大白天在山坳撒野,被一群汉子捉来示众。为什么必须捉来,被捉的人和捉的人皆似乎不甚明白。

璜又看看女人。女人年纪很轻,不到二十岁。穿一身极干净的月蓝麻布衣裳。浆洗得极硬,脸上微红,身体硕长,风姿不恶。身体风度都不像个普通乡下女人。这时虽然在流泪,似乎全是为了惶恐,不是为了羞耻。

女人那一身打扮,叫人想到月亮的蓝,叫人闻到浆洗得极硬的衣裳透着的太阳气味,叫人摸到麻布衣裳的粗糙。那些感觉全叫人联想到自然。自然是不知羞耻的。

有个满脸疙疸再加上一条大酒糟鼻子的汉子,像才喝了烧酒……从人丛中挤出来,用大而有毛的手摸了女人的脸一下……主张把男女衣服剥下,一面拿荆条打,打够了再送到乡长处去。有人扯了这汉子的裤头,说有城里人在此,他才停住了。

属于自然的欲望是美丽的,就像女人头上插的那一把野花和那喝了烧酒的汉子经过刺激的肉欲是一对照。

一个军人模样的人出现了。大家喊他作练长,是本地有实力的人物。他吆喝人站开,向城里人炫耀威风,用税关中人盘问行人的口吻,盘问那一对年轻男女。

那女子不答,抬头望望审问她的人的脸,又望望璜,害羞似的把头下垂,看自己的脚,脚上的鞋绣得有双凤,是只有乡中富人才会穿的好鞋。这时有人夸奖女人的脚的,一个无赖男子的口吻。那练长用同样微带轻薄的口吻问:“你从哪里来的,不说我要派人送你到县里去!”

大家提出各种处罚的办法。喂尿给男子吃,喂牛粪给女子吃——那一类近乎孩子气的话。那一对男女都不作声。

作者写到这儿,小说的主题完全发挥了:人性中的自然和文明、法律、习俗的对比。

那时作练长的裁判官最后才知道:那一对年轻乡下人原来是一对夫妇!新婚不久,一同回娘家,走在路上,天气太好,两人就坐在新稻草堆旁边看山上的花。风吹,鸟叫。他们就想到一些年轻人做的事,就被人捉到了。

《沈从文评传》

节选自《乡下人沈从文,1984》

沈从文相信自然生命力,那是维持中国人在战争、杀戮、死亡中活下去的生命力

〔美国〕聂华苓 著

刘玉杰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沈从文诞辰120周年

英文版首次出版50年后

中文版首次问世

凤凰壹力独家发行

沈从文:跨越人类苦难、走向基本人性的作家

聂华苓:“国际写作计划”创办者/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作品列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 介绍沈从文生平及所处时代

★ 评析沈从文写作风格

★ 解读“乡下人”的高贵情怀

★ 论述沈从文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

作者简介

聂华苓,1925年生于武汉,美籍华裔作家。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外文系,1949年随家人到台湾生活。1964年前往美国,任教于艾奥瓦大学,同时从事写作和绘画,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等三所院校荣誉博士学位。1967年,聂华苓夫妇共同创办“国际写作计划”项目,共计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位作家与诗人参与其中。1976年,聂华苓夫妇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聂华苓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评论集以及传记等,部分作品在中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多国出版,其中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被列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译者简介

刘玉杰,1989年生于河南辉县。武汉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海外华人文学、中外比较文学研究,其学术论文、译文发表于《华文文学》《戏剧文学》等刊物,其中,论文《全球化中的地方性与非地方性》获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举办的“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二届硕博论坛”一等奖。

内容简介

《沈从文评传》英文版第一版于1972年由美国纽约传文出版社出版。作者聂华苓是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在华语文学世界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沈从文评传》中,作者不仅介绍了沈从文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讲述了沈从文从士兵到作家、艺术史家的人生历程,而且还从美学与艺术性的角度,论述了沈从文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对沈从文作品的现代主题、风格和意象进行了评论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读懂这位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至今仍备受推崇的文学大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