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遊記》中,誰長得像竈王爺?|中國的地域守護神

《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到長安尋找取經人,暫時住在哪一位守護神家裡了呢?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城市或一方土地的守護神呢?《水浒傳》中,李師師說李逵長得像土地廟的小鬼,為何土地廟裡會有判官和小鬼?《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誰長得像竈王爺?

在希臘神話中,一些重要的城邦往往都有自己的守護神,如雅典的守護神是雅典娜,而雅典城内的守護神還有提修斯,雅典郊區法勒龍地區的守護神是英雄法勒羅斯。此外,一些家族又有自己家族的守護神,等等。與之相似,中國古代的民間信仰中,也有類似的城邦、鄉村以及家庭守護者。

一般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釋道,實際上民間還有“第四空間”,即民俗信仰。在民間的日常生活中,步步都離不開對各路神仙的膜拜,而且往往都是尋求“多重保險”,如除了“福祿壽喜财”以及與科舉有關的魁星、文昌等某方面的“專職”神仙,人們還信奉一些空間上的“區域”保護神。人們認為一座城池有城隍爺,是城市的守護神;一方土地有土地公,負責保佑鄉村平安,等等。

《西遊記》第八回寫觀音奉旨上長安:

他與木吒離了此處,一直東來,不一日就到了長安大唐國。斂霧收雲,師徒們變作兩個疥癞遊僧,入長安城裡,竟不覺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進,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那土地又急跑報與城隍、社令及滿長安各廟神祇,都知是菩薩,參見告道:“菩薩,恕衆神接遲之罪。”菩薩道:“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佛旨,特來此處尋訪取經人。借你廟宇,權住幾日,待訪着真僧即回。”衆神各歸本處,把個土地趕到城隍廟裡暫住,他師徒們隐遁真形。

觀音菩薩到了長安暫時住在了土地廟,而土地去了城隍那裡暫住。

《西遊記》中,誰長得像竈王爺?|中國的地域守護神

清代傳教士繪,城隍。城隍身邊有牛頭,台階下有白無常,可見城隍不僅是陽間城市的保護神,也是鬼魂的管理者。

城隍

城隍這個詞本指的是防守城池的護城河,後來成了城市守護神的稱呼。城隍不是一個神,而是一個神職。清代趙翼《陔餘叢考》中有“城隍神”條,對城隍信仰的發展進行了詳細介紹:城隍信仰始于六朝,唐宋以後,得到普遍祭祀。城隍如同人間的郡縣長官,根據城市級别大小,分成不同的等級,如有省會大城市一級的都城隍,有市一級的府城隍,還有縣一級的縣城隍,等等。

《西遊記》第三十七回寫唐僧到了寶林寺,烏雞國真國王的鬼魂給他托夢伸冤,說他的拜把子兄弟把他害死,推到了井裡,變作了他的模樣,坐了他的江山。國王說那妖怪“神通廣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與他會酒,海龍王盡與他有親”,這裡提到的是都城隍。第五十六回,孫悟空打死了幾個強盜,唐僧不滿,對着強盜的屍體念經,說他們的魂魄要去告狀,就去告孫悟空,而孫大聖也對強盜們的墳堆說:

盡你到那裡去告,我老孫實是不怕:玉帝認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懼我,九曜星官怕我;府縣城隍跪我,東嶽天齊怖我;十代閻君曾與我為仆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後生;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随你那裡去告!

《西遊記》中,誰長得像竈王爺?|中國的地域守護神

清末周培春繪,城隍爺。圖上題寫:“此是城隍爺,手拿佛牌布,清明時軍民奉祭。”

這裡提到了府縣城隍,而且城隍是與東嶽天齊并列的,這是因為城隍不僅是陽間城市的保護神,也是鬼魂的管理者,與東嶽大帝的職責差不多。《西遊記》中說唐僧的父親陳光蕊被劉洪打死,抛入江中,屍體被龍王手下巡海夜叉發現了,龍王想問問怎麼回事,于是“差夜叉徑往洪州城隍、土地處投下,要取秀才魂魄來,救他的性命。城隍、土地遂喚小鬼把陳光蕊的魂魄傳遞與夜叉去”。西安有座城隍廟,是朱元璋在位時期修建的,其中城隍神位于大殿正中,兩邊是判官、牛頭、馬面、黑白無常等,這展現的正是城隍管理鬼魂的職責。可見《西遊記》雖是小說,卻往往有着現實的民俗依據。

什麼樣的人才能擔任城隍呢?《聊齋志異》中有一篇《考城隍》,寫兩個秀才在活着的時候,突然有一天被抓到一個地方參加考試,到了那地方,見到很多考官,但都不認識,隻認得關老爺。考題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其中一個秀才考得不錯,答的是:“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意思是說,有的人故意做好事,雖然做了好事,但不應該獎勵他;有的人不小心做了壞事,雖然做了壞事,但不應該懲罰他。考官們看了他的答案之後,都交口稱贊,于是就想讓他當某個城市的城隍。這個秀才知道後吓了一跳,哭求說自己家有老母需要照顧,後經查,原來他還有九年陽壽,于是經關老爺開恩,他又在人間活了九年,最終才赴任做了某地城隍。

《西遊記》中,誰長得像竈王爺?|中國的地域守護神

《考城隍》,清代石印本《聊齋志異圖詠》。城隍也要通過考試來選拔。

在古人的觀念中,要想做城隍,必須是死後。城隍作為一個城邦的守護神,必須做到公正嚴明的審判。有才華而正直的人,死後可以通過考試成為城隍,另外,曆史上的賢達或儒家典範也能選為城隍,如蘇州城隍為戰國的春申君黃歇,杭州城隍為文天祥,柳州城隍為柳宗元,南昌城隍為灌嬰,等等。各個地區的城隍也可以更換,明代馮應京《月令廣義》說文天祥曾做過北京的城隍,而一個姓白的人做過蘇州的城隍,杭州的城隍最近也換了人,“天下城隍名号不一。世傳燕都城隍為文丞相,蘇州城隍姓白,杭州城隍即胡總制,近更周禦史”。

在一些地區,城隍爺還有“老伴兒”——城隍奶奶。這與人們對土地公的民間信仰有點相像,宋以前隻有土地公,宋以後有了土地婆。

土地神

土地公信仰源于上古時期的“社神”崇拜。《說文解字》說:“社,地主也。”《周禮》說:“二十五家為社,各樹其土之所宜木。”在秦漢以前,社神的地位極高,但大約從南北朝開始,土地神的地位越來越卑微。明清時期,人們往往認為土地公是鄉下或者郊區的守護神,是最基層的地仙,而因其與人們的生活聯系最為緊密,土地廟也最為多見。《西遊記》中,孫悟空與二郎神鬥法時,孫悟空變的那個廟就是土地廟。

《西遊記》中,誰長得像竈王爺?|中國的地域守護神

清人繪《西遊記》,孫悟空變成了土地廟。

在《西遊記》中,土地公的出場也極多,如有作為特殊區域守護神的土地公,像蟠桃園的土地、火焰山的土地。有給孫悟空送信幫忙的土地,如遇到紅孩兒的時候,孫悟空就把附近的山神、土地叫出來,衆神向他介紹說:“上告大聖,此山喚做六百裡鑽頭号山。我等是十裡一山神,十裡一土地,共該三十名山神,三十名土地。”也有跟孫悟空搗亂的土地,如在車遲國,孫悟空與虎力大仙比砍頭,當孫悟空的頭落在地上的時候,虎力大仙暗暗把土地叫出來,對他說:“将人頭扯住,待我赢了和尚,奏了國王,與你把小祠堂蓋作大廟宇,泥塑像改作正金身。”結果土地真的聽了他的話,還好孫悟空會七十二變,又變出一顆頭顱來。

在《西遊記》中,土地是個不起眼的小神,但在民間有着廣泛的信仰基礎,土地廟和土地公信仰在鄉村極為多見。這是因為土地神不僅是地方的守護神,俗語稱“土地靈,則虎豹不入境”,還是财神之一,這源于土能生金生财的觀念。不僅如此,人們又稱土地為福德正神,凡是考試、求福、求吉利的事情,他都能管。此外,民間還認為,人死之後,也要先去土地廟報到,是以土地廟又有着主管人生死的職責。

《水浒傳》中宋江等人見到李師師,“李師師便問道:‘這漢是誰?恰像土地廟裡對判官立地的小鬼。’衆人都笑。李逵不省得他說。宋江答道:‘這個是家生的孩兒小李。’”李師師把李逵比作土地廟裡的小鬼。土地廟裡還有判官和小鬼,一方面這正反映了民間認為土地廟有管生死等職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間對陰間神鬼的供奉。除了個别地區,判官、閻羅王一般沒有專門供奉的寺廟,有的判官被安排在土地廟裡,有的閻羅王和城隍或者東嶽大帝共享香火。

《西遊記》中,誰長得像竈王爺?|中國的地域守護神

清末周培春繪,土地爺。圖上題寫:“此是土地爺,手拄拐杖,人人供之。”

什麼人能做土地神呢?晉朝幹寶《搜神記》中說一個叫“蔣子文”的自稱為土地神,這大概是最早的土地公。後來各地往往将對當地有功的人死後奉為土地神,或稱其為土地公,如嶽飛被看作是杭州太學一帶的土地神,韓愈被看作是清代翰林院一帶的土地神,等等。本地的鄉賢死後被人們奉為土地,所謂“鄉村之老而公直者死為之”,等等。還有一些土地往往随地命名,如花園土地、青苗土地。

總的來看,土地神形象的發展有一個曆史的演變,最初是直接對着大地祭祀,後來用土堆、石塊、樹木、木樁代表,最後演變為某個人,以人形代表。天公地母,土地生養萬物,是以土地神最初是女的,同樣從社神發展出的後土娘娘就是女性。大概因為受到人世間鄉紳文化的影響,一方土地往往由有威望的男性長者負責主持公道,于是土地神就變成了白眉毛、白胡子的老頭形象。

竈王爺

在民間的空間區域神信仰中,除了一方有一方的土地神,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守護神,一家又有“一家之主”,即竈王爺。傳說最早的竈神為炎帝,《淮南子》曰:“炎帝作火,而死為竈。”後來又有不同的人做了竈神,如南朝《荊楚歲時記》說竈神叫蘇吉利,唐代《酉陽雜俎》說竈神名隗,狀如美女,又說竈神是姓張名單,字子郭,等等。

《西遊記》中,誰長得像竈王爺?|中國的地域守護神

清末周培春繪,竈王爺。圖上題寫:“此是竈王爺,人人供之。”

對于竈神的祭祀應該很早。《論語·八佾》記載:“與其媚于奧,甯媚于竈。”“奧”是地位尊貴的祭祀,而“竈”雖不如“奧”地位高,但竈神主管飲食,有實權,是以有一天王孫賈問孔子,是不是與其讨好尊貴的“奧”,不如讨好當事的“竈”,也就是我們後來所謂的“縣官不如現管”之意。孔子認為這樣說不對,如果得罪了上天,就沒有地方可以祈禱了,“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得罪了“老大”,你即便尊敬手下人又有什麼用呢。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竈王爺不僅是負責火竈的竈神,是一家的保護神,同時也是上天派下來的監察神,負責記錄自己所在人家一年的所作所為。每年到了一定日子,就會上天去報告這一家人的情況,人們當然希望他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以從後世這種信仰來看,人們确實應該“媚于竈”。

《西遊記》中,誰長得像竈王爺?|中國的地域守護神

清人繪,送竈王爺之圖。圖上題寫:“此中國送竈之圖,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竈之期。……”

和其他神祇不一樣,人們把竈王爺當成了“自己人”,還可以跟他開玩笑。民間習俗,每年臘月二十三要祭竈(一些地區為二十四或二十五)。民諺曰:“臘月二十三,糖瓜粘。”人們往往在這一天,用糖粘在竈上,祭祀竈王爺,希望能用麥芽糖粘住他的嘴巴,不讓他亂說。《西遊記》中,沙和尚大概臉很黑,長得很像竈王爺,是以第八十八回,衆人到了玉華王府,衆官見了沙僧之後都叫道:“竈君!竈君!”在這裡,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收了三位王子做徒弟。

竈王爺也是有等級的,有家裡的竈王爺,還有一個地方統管各家各戶的總竈王爺。北京的皂君廟(原來叫竈君廟)即是明清時期供奉都竈王的,現在還殘留一塊碑,記載了竈王爺的來曆:

竈神之說,嘗見于莊子。而孟夏祭竈,禮經具有明文。蓋竈之由來舊矣!民間庖廚之地,例設神位。尊之曰:東廚司命。三伏之月,率三祀焉。至歲暮,則飨以牲醪而送之,俗謂之:醉司命。至正月則迎之,饧箫粥鼓,詩人每著于篇什,而專祠則阙如也。

《西遊記》中,誰長得像竈王爺?|中國的地域守護神

清代董诰繪《黃羊祀竈》。《後漢書》記載,漢宣帝時,一個叫陰子方的看見了竈神後,殺了黃羊祭祀竈神,從此好運連連。于是,殺黃羊祭竈的風俗就流傳下來。魯迅有詩曰:“隻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總之,在西方的希臘神話中,有其城邦守護神,而在中國的民間信仰中,城邦守護神往往是“多重保險”,從一座城,一方土,到一個家族都有神仙負責保佑。而在家裡,除了這些區域守護神,人們又可以供着關二爺,貼着鐘馗門神,或者刻上“姜太公在此”,等等。這些民間信仰,雖然有一些源于封建迷信,但卻又深深影響了古代的建築、繪畫、文學以及風俗習慣,它們也是考察地方文化的一種符号依托。

(本文摘自《符号裡的中國》,有删減,标題為編者所拟,原題為《城隍爺、土地公與竈王爺:地域守護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