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大約在六七年前,人生最後一個暑假,我曾到英菲尼迪實習過一段時間,那會兒還沒有QX60,這台中大型SUV的名字叫做JX35。

雖然,英菲尼迪後期将SUV全系更改為“QX+數字”的命名方式,但JX35這個名字依然是絕大多數人對于英菲尼迪7座SUV最初的印象。早年間進口稅比現在還高,那會兒JX35以一個高高在上的售價,讓我一度覺得它極其高冷,隻可遠觀。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有次在店内恰好碰到一位英菲尼迪的忠實粉絲,僅他個人名下就有JX35、G37以及EX25三台車型,我們遇見的時候他正在辦JX35的提車手續。簡單地聊天中有一句話讓我現在都印象深刻,“懂英菲尼迪的人才會喜歡英菲尼迪,有技術,夠小衆,内飾很細膩,當别人發現你是如此特别時,那種深藏不露的感覺特别讓人過瘾。”

或許,這也是早期選擇英菲尼迪那批人最真實的心理反應。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後來,英菲尼迪開啟了國産化程序,帶來了國産版本的Q50L和QX50,而本次要說到的主角全新一代QX60則是英菲尼迪旗下第三款國産車型。時至今日,見到全新換代的QX60時,依然覺得那份高冷氣質,不輸曾經。

别具一格 特立獨行

英菲尼迪的設計屬于那種喜歡的人是真喜歡,讨厭的人也是真讨厭的類型,兩極分化的情況比其他豪華品牌要明顯的多。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英菲尼迪在設計上更擅長将東方美學和天馬行空的靈感融會貫通于設計的方方面面,并不拘泥于當下流行的顔色或者元素,反而讓自己成了豪華車市場中的獨特風景線。

當然了,這樣的堅持必不會受到所有人的喜歡。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不過呢,随着全新一代QX60的到來,這樣極緻的現象逐漸開始發生一些轉變,在這台新車上還是能看到英菲尼迪開始融合一些中國人的審美習慣。

比如多邊形的格栅面積進一步加大,外延輪廓線條與燈組齊平,兩側的進氣散熱口搭配鍍鉻的銀色下包圍,讓整體看起來更敦實,但并不笨重,這是設計的高明之處。另外,車輛側面采用了還算時髦的懸浮式車頂,不過設計師在上半部分使用了高亮黑塗裝來增強視覺沖擊力,同時原廠采用了後排及其尾部窗戶的隐私玻璃。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内飾部分,整個布局的變化也是相當大,做工用料看起來都相當沒毛病。不管是皮質包裹的面積,還是座椅表面皮質的紋理,看起來日式豪華的範兒很正,精緻感不輸雷克薩斯RX、林肯飛行家等同級别的标杆産品。并且,我單方面認為設計一個精緻且實用的空調控制區域,是傳統豪華品牌所不能偷懶的細節,在這點上,全新一代QX60做到了。

整體來說,全新QX60延續了老款old school豪華風格的同時,在觀感上顯得更扁平化,向流行的簡約、科技方向傾斜。是以,全新QX60也保留了看起來就價值不菲的進階感。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不得不承認,單從造型設計上而言,英菲尼迪從來不是市場的從衆者,而是時尚的引領者,在他們看來,豪華并非地位的象征,也從來不是試圖迎合大衆的産物。在這一點上,英菲尼迪從競争激烈的豪華車市場上找到一條适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充滿個性與獨特的奢華,這也恰恰印證了那位英菲尼迪粉絲的言論。

至于七座空間部分,文字太不直覺,還是老規矩,直接上視訊。

,時長01:47

很典型的日系豪華SUV

過去試駕一台車,我會更關注這台車本身的行駛質感是否足夠進階,調校是怎樣的取向,和同價位的其他産品又有哪些優勢。但試得越多,坐得越多,後來我發現普通消費者對一輛車所表現出來的機械素質是沒有概念的。

媒體老師們之是以能對一台車跑起來的感受侃侃而談,是基于在不同車的試駕中所建立的認知體系,而普通消費者所能對車建立的知識架構僅限于目前開的這輛車,最多也不過親朋好友的一些車型,這對于如今的車市規模來說,遠遠不夠。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是以,如果你是跨級别換購的話,一台中大型豪華SUV的行駛質感怎麼都比如今開着的小型SUV、緊湊型SUV更加優秀,體驗上肯定是更新的。但具體到同級别的其他中大型豪華SUV呢?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就是一個空白領域了。

2022年了,不會還有人認為繞着4S店跑一圈就能試出一台車的優劣吧?

是以呢,現在試車我更多想去從一台車的定位來跟大家分享,聊聊這台車在它的使用場景下,是否表現出了該有的素質。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讓我們把話題拉回這台全新的英菲尼迪QX60。2.0T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加上橫置9AT的布局,動力上肯定夠用,深踩也很有勁兒。不過,可變壓縮比與9AT兩者都指向了一個特點,即燃油經濟性。全新英菲尼迪QX60的的油耗表現是真出色,在全程村道、國道等複雜路面上,一台超過5米的SUV能做到表顯不到8L/100km,我個人覺得已經相當出色了。同尺寸的車型比如飛行家、XT6是很難有這個成績的,唯一能戰的雷克薩斯RX是輛混動車型。

千萬不要以為買大幾十萬車的人就不在乎油耗水準,他們關心的也許不是油費,但這群人一定在乎進加油站的頻率。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如果要給這套動力總成挑一個缺點的話,這台橫置9AT稍微會有一點“思考人生”,開起來可能會覺得不那麼跟腳,而且這種不跟腳主要表現在需要降檔的急加速工況,工程師可能刻意想調的柔和一點,在一台中大型7座豪華SUV上,可以了解。不過呢,在低檔位以及低油門踏闆行程的時候,QX60又稍微有點竄,低轉速的爬升會相對較快。

關于“竄”的這個觀點并未得到同行的另一位媒體老師認同,他表示“更竄”的車還有很多,全新英菲尼迪QX60不算竄。但我堅持的原因是隻要這台車相比同級别其他車型更竄的話,就已經有表達出來的意義了。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由于英菲尼迪QX60主打的是豪華7座使用場景,是以這次我也特意長時間坐了下後排在複雜道路上的感受,整體來說因為座椅面料和填充物都太過奢侈,是以無論是持續颠簸路面還是階段性的減速帶,後排的乘坐舒适性都是近乎滿分的存在。當然了,懸架偏軟、座椅偏軟的設定,也會讓這台車在面對大的坑窪時,會有一點點“餘震”出現,這種細微的感受會破壞了整台車優秀的乘坐舒适性,不過不仔細感受的話幾乎不會察覺。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值得一提的是NVH方面,英菲尼迪在隔音材料上幾乎是不計成本的,四車門的雙層隔音玻璃已經是基本操作,地毯下、門闆内、B柱,凡是能塞進隔音材料的位置,QX60都給支棱上了,屬實是武裝到牙齒,這些用料往往寫不進配置表裡,一定程度上能展現出車企的誠意以及對該車型的重視程度。

QX60不相信眼淚

抛開同類産品的内卷化,回歸到整個細分市場來看,其實7座豪華SUV的市場并沒有那麼多蛋糕可分。同時,在對于燃油車最重要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上,大家都拉不開太大的差距。對于各類消費群體來說,除了預算決定了目标車型之外,更多是品牌的價值決定了将“選票”最終給誰。

是以,全新QX60的機會到底在哪?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我認為空間更大、油耗更低、用料厚道、價格優勢等這些産品力的部分,隻能算其競争優勢之一,另一部分優勢則是來自于英菲尼迪獨一無二的造車理念。

自1989年揚帆起航的那一刻起,英菲尼迪骨子裡便天生镌刻着執着與韌性。正是這股不屈的勁頭,才塑造了如今這樣一個願意線上上釋出會上用90%篇幅介紹産品設計理念的豪華品牌。

英菲尼迪總是願意花費更多時間去尋找優質的皮面、環保材料等等,包括漆面的選擇,日系廠商對于進階的顔色一直都有着很獨到的審美,這點在英菲尼迪上也展現的淋漓盡緻。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那些能看上英菲尼迪的使用者,大多也認同并欣賞這種帶着一些日系工匠精神的東方文化。是以,我一直認為購買日系豪華品牌的消費者往往與買德系豪華、美系豪華的消費者差別很明顯。相比起車輛本身的機械性能,前者可能更關注品牌文化、内外飾設計、用料等等細節,而這些都是全新一代英菲尼迪QX60的優勢。

當然了,雷克薩斯也完美符合英菲尼迪消費人群的特點,并且前者在品牌價值、品牌知名度上甚至要高于英菲尼迪,但好就好在雷克薩斯并沒有直接對标QX60的車型,RX家族主打的還是五座出行,二者在50萬價位基本覆寫了日系豪華的5座與7座消費群體。

時隔多年 英菲尼迪QX60依然是那台高冷的SUV

不過,在中國市場能欣賞并樂于選擇日系高端品牌的人依然不多,至少比起已經在國内市場深耕多年的德系三巨頭來說,日系高端品牌的話語權還是稍顯弱小。畢竟,現在豪華品牌的市場競争早已不是1989年英菲尼迪剛誕生時那般輕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