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遊系列解讀第77期)
文/牽着蝸牛散步
一
這個話題在頭條上閱讀量很高,幾百個網友讨論激烈差點打了起來,本期,我們再來深入分析一下,菩提祖師究竟有什麼苦衷,對自己的愛徒見死不救。
原著中,孫悟空被如來肥大的一隻肉掌,壓在五行山五百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他充分品嘗了孤獨的滋味,這種感覺,和現在回鄉過年的青年一樣一樣的。
以至于五百年後,驢行前往長安尋找取經人的觀音路過這裡,猴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向她吐槽:“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
在此,孫悟空不敢抱怨師父不管他,而是可勁痛罵昔日兄弟都是白眼狼。
86版西遊中,不知是不是導演楊潔覺得他太可憐,專門安排了一個騎限量版水牛敞篷越野的牧童來看他,還給他送野桃吃。
其實原著中,這牧童隻是在面前撥過草、拾過柴,根本不敢碰他。甚至孫悟空被放出來後,已變成百歲老頭的牧童根本想不起他是誰,當然更不可能送過野桃。
孫悟空也不敢吃野桃,他的下半身一動不能動,如果吃凡間食物,僅排洩物就要将他下半身漚爛。
二
那麼, 為何沒有一個相知的去看孫悟空呢?
蝸牛在往期文章中,也給大家分析過了,他所謂的相知,其實都是酒肉朋友、塑膠兄弟。
首先是六大聖,也就是以牛魔王為首的六個黑道大哥,早年曾與他幹了一桶雞血結拜為兄弟,史稱七大聖。
但是,這些大哥們并非像電視中演的一樣,舔着臉來找他結交,而是他上門死乞白賴要求結交的。作為新秀,他當時的知名度并不高,既然求上門來,大家也就順便收個小弟,以便可以随時到花果山免費吃喝。
但吃歸吃,與天庭對着幹的事他們肯定不會做的,既然混黑道,那就不能在天庭挂号。是以,孫悟空兩次大鬧天宮,每到關鍵時刻,他們就借口拉稀不見了身影。更何況這次是佛道聯合将孫悟空判了五百年有期徒刑,他們更不可能出面了。
其次是天庭的那些神仙。
孫悟空當上齊天大聖後,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進制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隻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大家為何放低身架與他交往?并非是因為他長得帥,而是玉帝給他授了一個正部級的齊天大聖。雖然不拿工資,是個虛職,但級别待遇在那擺着,作為同僚,大家何必與他計較呢?
但他成為階下囚後,就不一樣了。一個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一個是失去自由的囚徒,他們的級别瞬間拉開了,神仙們怎麼可能來看他。
第三是花果山七十二洞洞主。
這些人早年拜在孫悟空門下,跟着他操江湖,甘願當猴子的小弟。但孫悟空大鬧天宮,引來天兵天将血洗花果山時,衆洞主皆被天兵捉去,孫悟空卻道:他們又不是我同類,着什麼急?天明喝了稀飯再去救他們。
試想,這些洞主聽了不寒心?我們把你當少年,你卻把我們當龜田!去看他才怪了!
最為關鍵的是,原著中早交代了——
如來即辭了玉帝衆神,與二尊者出天門之外,又發一個慈悲心,念動真言咒語,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會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監押。但他饑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溶化的銅汁飲。
原來,五行山并非孫悟空一個人,如來還派了身邊的黑衣人五方揭谛在此看押,誰敢來,如來馬上就能收到告密電話。是以,即使有真心想來看孫悟空的,也不敢來了。
那麼,菩提祖師作為孫悟空的師父、西遊最神秘的散仙,為何也不來救孫悟空呢?
三
有人說,他怕如來和玉帝。
的确,孫悟空在三星洞學藝時,因變了一棵松樹,引得衆人歡呼。聲音驚動了中午正睡美容覺的菩提,他立刻提杖而出,緊張地問何人進來了?了解事情真相後,把孫悟空臭罵了一頓,并開除他學籍,攆他下山。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是非常低調的一位神仙,不然也不會藏在深山授徒。以他的實力,連鎖店早該遍布三界。
而孫悟空鬧天宮被壓這事,鬧得三界人人盡知,隻要菩提一出面,狗仔隊們立刻蜂擁而至,立刻會上三界熱搜,他想低調隐身都不行了,是以,他不敢出面。
也有人說,準提道人和接引道人是師兄弟,早年為争班花就鬧得不愉快。接引道人成了後來的如來佛,準提道人則是現在的菩提祖師。如來佛一直在找機會收拾菩提祖師,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就是為引蛇出洞,菩提當然不會上這個傻當。
其實,準提道人和接引道人隻是《封神演義》中的兩個人物,與西遊中的如來、菩提沒半毛錢關系。菩提不出面,當然不是怕如來。
那麼,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孫悟空下山時,菩提祖師說過什麼話——
“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狲剝皮锉骨,将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很多人認為,菩提祖師這是與他斷絕師徒關系,甚至連他的名字,都不許猴子提起。既然是斷絕關系,當孫悟空遇難時,他當然不會出來救了。
但這前面還有一句話:“你這去,定生不良。”由此可見,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件事,神算子菩提早就預測到了。
既然預測到了他會大鬧天宮,自然知道五百年後唐僧要來救他。是以,菩提沒有出現的必要。
可能還有人說,孫猴子是他的徒弟,可如來卻用手段将他壓五百年,又讓唐僧施恩于他,用緊箍咒奴役于他,讓他被迫走了十萬八千裡。作為師父,菩提忍心愛徒受這樣的罪嗎?
其實,在孫悟空向師兄弟炫耀七十二變,變了一棵松樹時,菩提祖師就教育過他——
“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這說明,菩提非常了解孫悟空的習性,就是愛賣弄手段,像一匹野馬,還沒被馴服,自然走不到正軌上來。
在觀音禅院,孫悟空向金池長老炫耀袈裟時,唐僧也說了一段意義非常相近的話——
“你不曾理會得,古人有雲,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僞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汝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殒身滅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兩位師父都在警告他要低調,不然必惹禍上身。可見,即使被關了五百年,孫悟空依然沒改變這個毛病,這就是觀音為何還要給他戴上緊箍咒的原因。
更為關鍵的是,如來壓住孫悟空的是什麼山?五行山(很多人誤寫成五指山),孫悟空也叫金猿,說明他還在五行中。山頂上的咒語“唵、嘛、呢、叭、咪、吽”,是觀音六字真言,也叫心咒,說明孫悟空其實是被自己的心困住了。
這與緊箍咒類似,緊箍咒也叫定心真言,當孫悟空取得真經,成為鬥戰勝佛時,要唐僧替他取得緊箍圈。唐僧道,你心魔已解,緊箍咒自然不存在,你摸摸頭。
他一摸,緊箍圈果然沒有了。
是以,孫悟空與其說被壓五行山,不如說他被自己的心魔困住了,而如來正是要去除他的心魔,這不是在害他,而是在幫他,其思想價值觀,與菩提完全一緻,菩提怎麼會将猴子救出去呢?
如果孫悟空連這點挫折都挺不過去,他學再大的本事又有何用?如果他能渡過這個難關,菩提又何必出面?
孫悟空成佛之後,才徹底明白這個道理。是以,鬥戰勝佛不是戰勝别人,而是戰勝自己。
蝸牛曾有個上司,對他女兒基本上不管不問,在學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出面,他說就是要對女兒進行抗挫折教育,不然遇到一點困難就要尋死尋活。近年來中學大學不少跳樓學生就是例證。
“我甯願自己的女兒成績差點,也不想她有一天做傻事失去了生命!”這雖然有些極端,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最近看到劉學州尋親後又被母親抛棄,還遭網民網暴,最終萬念俱枯吃毒藥身亡,心情非常沉重。如果身邊有人引導一下,讓他度過這個坎,他将是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一定會像孫悟空一樣,做出傲人的成績。
可惜,網絡噴子都在罵他向母親要房(事實并非如此),卻忘了他成長環境導緻他心理十分脆弱,還隻是15歲的半大孩子,如何經得起這幾次重擊。
最終,心智還未成熟的劉學州沒有被殘酷的生活擊倒,卻被不少不負責任的網民擊毀,終于倒在五行山下,再也爬不起來了。
同在五行山下的孫悟空與劉學州最大的差別在于,孫悟空始終有人用愛在替他支撐,是以重壓變成了錘煉;而劉學州的至親都在向他扔石頭,是以重負變成了重壓,讓他這輩子再也沒機會站起來。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号,可看到相關文章《五行山其實壓不住孫悟空,如來為何用六字真言壓猴子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