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文 | 悠悠媽

公衆号 | 悠悠媽德國育兒

上周的書單裡,給大家推薦近期讓我最醍醐灌頂的一本書《第3選擇》。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我想每個人在讀這本書時,或多或少都會引發一些共鳴。到了我們這個年紀,人生中或早或晚都遇到過一些困境,也許是在與家人相處中,也許是和朋友之間,亦或是工作事業上。

而這本書則道出了真相:我們之是以覺得自己深陷其中,難以走出來,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在給自己設限以為生活就是一道AB選擇題。

不是要,就是不要;不是聽你的,就是聽我的;不是繼續将就工作,就是選擇跳槽···

但如果我們願意放棄自己的設限,其實生活還有第3種選擇,一種超脫出原來的選項,讓所有人都能夠成長的選擇。

想要達到第3選擇的思維,作者柯維提出了四步走:我看到自己->我看到你->我找到你->我和你協同,而且還讓我們看到了這一思維不論在家庭、學校、職場、還是社會,甚至一些國家大事上,都能發揮出它強大的力量

我一直都想跟大家細聊聊這本書中的内容,但由于感悟實在太多了,一篇壓根寫不完...

今天這一篇就寫寫這四步走中的第一步“我看到自己”吧,講講它在我們的家庭沖突中能夠如何幫到我們。雖然隻是這小小的一個部分,但我覺得都足夠讓人豁然開朗呢!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每個家庭中都存在分歧,其實大多數的家庭沖突,歸根結底,都是源于大家對待分歧用了什麼樣的處理方式。

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價值觀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是以當兩人組成一個家庭,朝夕相處,就一定會出現分歧和沖突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有些思維會把小分歧放大成大分歧,最後甚至成為不可調和的沖突;

而有些思維會将分歧看成是磨合的機會,把小分歧化為兩個人的成長,成長為更好的模樣。

這就是家庭中的第3選擇思維。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來自不同原生家庭有着不同思想、生活觀的兩個人,在差異中看到對方的亮點,互相學習并探索,創造出屬于自己這個新家的文化,讓每個在其中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最終1+1會大于2。

想要做到這一點,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我們都傾向于對自己說:

“他一點都不關心我”,

“他太自私了”,

“他一有時間就知道玩遊戲,孩子在哭,卻一點都聽不到,太沒有責任了”,

這些抱怨都是人之常情,但倘若一直抱有這種從他人身上找原因的想法,就很難走向第3選擇。

我也很清楚不讓自己這麼去想實在太難了。憑什麼要我們委曲求全,忍氣吞聲地去容忍隊友的這些“自私”行為還有我們這麼付出,也很希望得到隊友的關心啊!

想要轉變這個“我對彼錯”思維的關鍵,就是意識到一件事情:

你的所有想法和感受,照見的并不是事實,它就像一門鏡子,唯一能照見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内心。

這麼說太抽象了,來舉個例子吧~

我之前有一段時間公号特别忙,是以馬克思就擔起了很多照顧然然的任務,讓本來工作和家務已經很忙的他,忙上加忙,我心裡非常地過意不去,滿滿的負疚感。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結果那段時間我聽見然然哭,心裡就會立馬内疚起來;有時候看見馬克思坐在沙發上放空,我就會心裡暗示:都是因為我,他才這麼累,他内心一定在抱怨我。

其實作在的我脫離了那個心境,回頭再看看就覺得真沒啥大不了的。然然哭,馬克思愛放空,都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當時我卻因為自己的内疚,整個人都着魔一樣,看什麼都不對勁。

如果當時馬克思再問一句“這麼晚了,工作怎麼還沒弄完?”

我就會自我帶入,又以為他在埋怨我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不照顧家庭,而心生愧疚;又或者把埋怨當成攻擊而采取防禦性的回答“又不是我想這麼晚,就是事情太多了,我也已經很辛苦了!”

而這句“這麼晚了,工作怎麼還沒弄完?”在其它時候,我很有可能解讀為對我的關切和心疼,希望我早早休息呢。

是以你看,很多時候我們的想法不是對外在的反映,而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映照啊!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可以抽離一點點,通過多看看自己的感受,而窺探到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也就是看到自己。

可惜很多時候,我們并看不到自己的内心,看到的隻是停留在情緒和意識形态層面的自己。

這句話,我拿書中的一個例子來解釋下吧~

妻子和丈夫一起走着,妻子突然說:“這兒好冷啊!”

可丈夫就在這忽然之間被激怒了,反駁道:“哪裡會冷啊,現在是21度!”

在這裡,他把她冷的感受了解為對他的攻擊,“如果她說冷,那一定覺得是我的錯,我沒能逗她開心,沒能讓她暖和。”然後為了自我保護,他就開始貶低她的感覺。

“可我就是冷啊,你憑什麼說不會冷,你又不是我。”于是兩個人陷入了一場争奪戰。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可他們争奪的是什麼呢?難道是一個真相麼?到底誰說的更有道理?

不是的,他們争奪的是自我價值感。

可能丈夫的自我價值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上,覺得自己應該是個可以讓妻子依靠的大男人,是以當妻子說冷的時候,他會把它當成對自身價值的攻擊。

也許妻子的自我價值建立在丈夫對她的關愛上,她以為隻有被愛,自己才會是一個完整的人,是以,她會把丈夫的反駁當成不愛自己的信号。

但這個自我價值層面很多人卻看不到,隻看到“妻子抱怨我無能”,“丈夫不疼愛我”這一情緒層面,是以溝通也隻是停留在情緒層面。

一切都還是得從自己開始。很多家庭沖突更深的根源就藏在自我認知裡,是以,我們要看到自己,也必須要看到自己,這樣才有可能打破困境走出來,找到第3選擇。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大多數家庭的沖突,其實都是身份認知上的沖突。如果我的自我價值受到威脅時,我就會攻擊别人的自我價值

那些戾氣特别重的人,并不是他們性情有多壞,隻不過他們的自我意識非常脆弱,總是把外界的一點點風吹草動,當成對自己的攻擊。

也是以把自己變得有敵意,經常否定他人,責怪他人,把責任歸咎于他人,這是他們保護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我們都傾向于從别人對自己的評價中尋求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可能因為原生家庭中的比較文化,還有我們這個社會的競争文化造成的。

“你為什麼不能像哥哥一樣聽話”,

“姐姐這次考了100分,姐姐太棒了,你要向她學習”,

“為什麼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用功學習”

經常會聽到“讨好型人格”,他們其實歸根結底也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需要不斷地從外界去尋求價值感。

但有一點我們需要認清:自我價值是别人給不了的,必須要自己才能給。

那接下來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了:怎麼給自己呢?

“是你逼我這麼做的”,

“我真的沒有辦法了”,

“你太過分了”

當我們勃然大怒時,總覺得是他人的原因。但其實并沒有人逼你以怒制怒啊!

當别人的話刺激到你的時候,你可能不假思索地怼回去或者忍氣吞聲,就像一個寫好的程式,或者上好的發條一樣,直接給出條件反射。

其實外界刺激和自我反應之間并不應該條件反射,不同于其他物種,我們人類是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該如何反應的。

書中指出在外界刺激和自我反應之間,還有一個空間。

這個空間可以讓你做自由選擇,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在這個空間裡,你可以看到自己,也可以發現自己的最大價值。

來自靈魂畫手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要達到這種狀态,有兩個步驟。

第一步:我們需要意識到這個空間的存在。

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的人并沒有意識到這個精神空間,從來沒有在裡面呆過。但也不要誤以為在這個空間裡呆一會兒,就是給自己一點時間平息下怒火,不要沖動行事,要隐忍。

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意識到這個空間說的是:

我有自由選擇對任何刺激的反應,沒有人可以在我的反對下強迫我感受或者做任何事情。

也許我不能控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我有能力決定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以及如何采取措施。

你可以停下來在這個空間裡深思熟慮一番,想想自己最看重的東西,自然而然,這個時候你就能做出自己内心的決定。

相信哪個當媽的都會有那種抓狂、忍無可忍的時刻,當孩子一次次地挑戰你的底線,你可以勃然大怒對ta吼回去,用你的憤怒震懾住ta。

或者,你也可以讓自己在這個空間裡停一會,想想自己對孩子的愛,想想這是幫助孩子學習規則的好機會···這樣,你也許就知道什麼樣的處理方式是你最想要的。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第二步,我們要刻意地練習。

可能隻要意識到了這個精神空間,你就能豁然開朗,瞬間覺得面對隊友的各種“刺激”,都能讓自己理智線上,做出正确的回應。

可是,這種新的思維模式會一不小心就被打回原形,當下次面對刺激,卻還來不及理清思緒的時候,舊的思維模式會條件反射地進入腦海,讓我們不假思索地做出反應。

養成新的思維就像練成新的技能、長出新的肌肉一樣,都需要不斷地刻意練習。

書中列舉了一個家庭治療師的例子,他擅長于幫助家庭暴力施暴者控制沖動,而他做的就是引導施暴者在這個空間裡去深思。

接下來的一個月,這些施暴者要接受750項的不同訓練,每次置身于沖突的情境中,然後他們要去想自己真正真要的結果,再做出合适的反應。

這些刻意的訓練會幫助大腦形成新的腦回路,建立新的“精神反射”,最後變成一種習慣。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盡管沒有專家的幫助,我們也可以給自己安排一些刻意訓練。試試看,每天要求自己在這個空間呆上一次。

當面對沖突的時候,也許是老公不體諒你的付出時,也許是婆婆與你意見不合、争執不下時,也許是孩子蠻不講理的無理取鬧時,不要急着給出你的條件反射,而是告訴自己有個自我空間,我可以在裡面找到自我。

去體會一下自己的感受,是悲傷、憤怒、還是委屈?

這些感受其實照見的是你的什麼自我認知?

我的哪一部分自我價值受到了威脅?

我渴望的是什麼···

也可以嘗試把這些當成是一個“看到自己”的日記,堅持一點一滴地寫下來。一開始可能非常困難,但是隻要你堅持下去,一定會看到更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生活中的困境也會逐漸消失。

因為,我曾經就是這麼過來的。

好了,關于“我看到了自己”這部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們喜歡的話,請點個“在看”,或者留言告訴我我可以繼續為你們解讀四步走中的其他步哦!

幸福的家庭,不會去争孰對孰錯,因為還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開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