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文 | 悠悠妈

公众号 | 悠悠妈德国育儿

上周的书单里,给大家推荐近期让我最醍醐灌顶的一本书《第3选择》。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我想每个人在读这本书时,或多或少都会引发一些共鸣。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人生中或早或晚都遇到过一些困境,也许是在与家人相处中,也许是和朋友之间,亦或是工作事业上。

而这本书则道出了真相: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深陷其中,难以走出来,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己在给自己设限以为生活就是一道AB选择题。

不是要,就是不要;不是听你的,就是听我的;不是继续将就工作,就是选择跳槽···

但如果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设限,其实生活还有第3种选择,一种超脱出原来的选项,让所有人都能够成长的选择。

想要达到第3选择的思维,作者柯维提出了四步走:我看到自己->我看到你->我找到你->我和你协同,而且还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思维不论在家庭、学校、职场、还是社会,甚至一些国家大事上,都能发挥出它强大的力量

我一直都想跟大家细聊聊这本书中的内容,但由于感悟实在太多了,一篇压根写不完...

今天这一篇就写写这四步走中的第一步“我看到自己”吧,讲讲它在我们的家庭矛盾中能够如何帮到我们。虽然只是这小小的一个部分,但我觉得都足够让人豁然开朗呢!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每个家庭中都存在分歧,其实大多数的家庭矛盾,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大家对待分歧用了什么样的处理方式。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价值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当两人组成一个家庭,朝夕相处,就一定会出现分歧和冲突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有些思维会把小分歧放大成大分歧,最后甚至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有些思维会将分歧看成是磨合的机会,把小分歧化为两个人的成长,成长为更好的模样。

这就是家庭中的第3选择思维。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来自不同原生家庭有着不同思想、生活观的两个人,在差异中看到对方的亮点,互相学习并探索,创造出属于自己这个新家的文化,让每个在其中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最终1+1会大于2。

想要做到这一点,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我们都倾向于对自己说:

“他一点都不关心我”,

“他太自私了”,

“他一有时间就知道玩游戏,孩子在哭,却一点都听不到,太没有责任了”,

这些抱怨都是人之常情,但倘若一直抱有这种从他人身上找原因的想法,就很难走向第3选择。

我也很清楚不让自己这么去想实在太难了。凭什么要我们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地去容忍队友的这些“自私”行为还有我们这么付出,也很希望得到队友的关心啊!

想要转变这个“我对彼错”思维的关键,就是意识到一件事情:

你的所有想法和感受,照见的并不是事实,它就像一门镜子,唯一能照见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这么说太抽象了,来举个例子吧~

我之前有一段时间公号特别忙,所以马克思就担起了很多照顾然然的任务,让本来工作和家务已经很忙的他,忙上加忙,我心里非常地过意不去,满满的负疚感。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结果那段时间我听见然然哭,心里就会立马内疚起来;有时候看见马克思坐在沙发上放空,我就会心里暗示:都是因为我,他才这么累,他内心一定在抱怨我。

其实现在的我脱离了那个心境,回头再看看就觉得真没啥大不了的。然然哭,马克思爱放空,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当时我却因为自己的内疚,整个人都着魔一样,看什么都不对劲。

如果当时马克思再问一句“这么晚了,工作怎么还没弄完?”

我就会自我带入,又以为他在埋怨我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不照顾家庭,而心生愧疚;又或者把埋怨当成攻击而采取防御性的回答“又不是我想这么晚,就是事情太多了,我也已经很辛苦了!”

而这句“这么晚了,工作怎么还没弄完?”在其它时候,我很有可能解读为对我的关切和心疼,希望我早早休息呢。

所以你看,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不是对外在的反映,而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映照啊!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抽离一点点,通过多看看自己的感受,而窥探到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也就是看到自己。

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并看不到自己的内心,看到的只是停留在情绪和意识形态层面的自己。

这句话,我拿书中的一个例子来解释下吧~

妻子和丈夫一起走着,妻子突然说:“这儿好冷啊!”

可丈夫就在这忽然之间被激怒了,反驳道:“哪里会冷啊,现在是21度!”

在这里,他把她冷的感受理解为对他的攻击,“如果她说冷,那一定觉得是我的错,我没能逗她开心,没能让她暖和。”然后为了自我保护,他就开始贬低她的感觉。

“可我就是冷啊,你凭什么说不会冷,你又不是我。”于是两个人陷入了一场争夺战。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可他们争夺的是什么呢?难道是一个真相么?到底谁说的更有道理?

不是的,他们争夺的是自我价值感。

可能丈夫的自我价值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上,觉得自己应该是个可以让妻子依靠的大男人,所以当妻子说冷的时候,他会把它当成对自身价值的攻击。

也许妻子的自我价值建立在丈夫对她的关爱上,她以为只有被爱,自己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因此,她会把丈夫的反驳当成不爱自己的信号。

但这个自我价值层面很多人却看不到,只看到“妻子抱怨我无能”,“丈夫不疼爱我”这一情绪层面,因此沟通也只是停留在情绪层面。

一切都还是得从自己开始。很多家庭矛盾更深的根源就藏在自我认知里,所以,我们要看到自己,也必须要看到自己,这样才有可能打破困境走出来,找到第3选择。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大多数家庭的冲突,其实都是身份认知上的冲突。如果我的自我价值受到威胁时,我就会攻击别人的自我价值

那些戾气特别重的人,并不是他们性情有多坏,只不过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脆弱,总是把外界的一点点风吹草动,当成对自己的攻击。

也因此把自己变得有敌意,经常否定他人,责怪他人,把责任归咎于他人,这是他们保护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我们都倾向于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可能因为原生家庭中的比较文化,还有我们这个社会的竞争文化造成的。

“你为什么不能像哥哥一样听话”,

“姐姐这次考了100分,姐姐太棒了,你要向她学习”,

“为什么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用功学习”

经常会听到“讨好型人格”,他们其实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自我价值感低,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去寻求价值感。

但有一点我们需要认清:自我价值是别人给不了的,必须要自己才能给。

那接下来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怎么给自己呢?

“是你逼我这么做的”,

“我真的没有办法了”,

“你太过分了”

当我们勃然大怒时,总觉得是他人的原因。但其实并没有人逼你以怒制怒啊!

当别人的话刺激到你的时候,你可能不假思索地怼回去或者忍气吞声,就像一个写好的程序,或者上好的发条一样,直接给出条件反射。

其实外界刺激和自我反应之间并不应该条件反射,不同于其他物种,我们人类是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该如何反应的。

书中指出在外界刺激和自我反应之间,还有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可以让你做自由选择,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看到自己,也可以发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来自灵魂画手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要达到这种状态,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个空间的存在。

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精神空间,从来没有在里面呆过。但也不要误以为在这个空间里呆一会儿,就是给自己一点时间平息下怒火,不要冲动行事,要隐忍。

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意识到这个空间说的是:

我有自由选择对任何刺激的反应,没有人可以在我的反对下强迫我感受或者做任何事情。

也许我不能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我有能力决定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以及如何采取措施。

你可以停下来在这个空间里深思熟虑一番,想想自己最看重的东西,自然而然,这个时候你就能做出自己内心的决定。

相信哪个当妈的都会有那种抓狂、忍无可忍的时刻,当孩子一次次地挑战你的底线,你可以勃然大怒对ta吼回去,用你的愤怒震慑住ta。

或者,你也可以让自己在这个空间里停一会,想想自己对孩子的爱,想想这是帮助孩子学习规则的好机会···这样,你也许就知道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是你最想要的。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第二步,我们要刻意地练习。

可能只要意识到了这个精神空间,你就能豁然开朗,瞬间觉得面对队友的各种“刺激”,都能让自己理智在线,做出正确的回应。

可是,这种新的思维模式会一不小心就被打回原形,当下次面对刺激,却还来不及理清思绪的时候,旧的思维模式会条件反射地进入脑海,让我们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

养成新的思维就像练成新的技能、长出新的肌肉一样,都需要不断地刻意练习。

书中列举了一个家庭治疗师的例子,他擅长于帮助家庭暴力施暴者控制冲动,而他做的就是引导施暴者在这个空间里去深思。

接下来的一个月,这些施暴者要接受750项的不同训练,每次置身于冲突的情境中,然后他们要去想自己真正真要的结果,再做出合适的反应。

这些刻意的训练会帮助大脑形成新的脑回路,建立新的“精神反射”,最后变成一种习惯。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尽管没有专家的帮助,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些刻意训练。试试看,每天要求自己在这个空间呆上一次。

当面对冲突的时候,也许是老公不体谅你的付出时,也许是婆婆与你意见不合、争执不下时,也许是孩子蛮不讲理的无理取闹时,不要急着给出你的条件反射,而是告诉自己有个自我空间,我可以在里面找到自我。

去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是悲伤、愤怒、还是委屈?

这些感受其实照见的是你的什么自我认知?

我的哪一部分自我价值受到了威胁?

我渴望的是什么···

也可以尝试把这些当成是一个“看到自己”的日记,坚持一点一滴地写下来。一开始可能非常困难,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更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生活中的困境也会逐渐消失。

因为,我曾经就是这么过来的。

好了,关于“我看到了自己”这部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们喜欢的话,请点个“在看”,或者留言告诉我我可以继续为你们解读四步走中的其他步哦!

幸福的家庭,不会去争孰对孰错,因为还有更高明的一招!看完豁然开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