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哥說心髒有聲版|老年人,存錢不如存“肌肉”

健哥說心髒有聲版|老年人,存錢不如存“肌肉”

您好!我是劉健

今天是健哥說陪伴您的第562期

據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底,大陸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4億,占總人口的18.7%,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健康問題卻不容忽視。其中,老年肌少症越來越受到關注。

肌少症及其危害

肌少症,是指随着年齡增加,出現肌肉量減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軀體功能減退的老年綜合征。

據不久前釋出的《中國老年人肌少症診療專家共識(2021)》資料,全球目前約有5,000萬人罹患肌少症,預計至2050年患病人數将高達5億。大陸資料顯示,社群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為8.9%~38.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且,年齡越大,肌少症患病率越高,80歲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可高達67.1%[1]。

肌肉流失過快,不僅會引起老年人活動能力下降,容易跌倒等狀況,還會影響血糖調控、血脂代謝等能力,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腦中風風險[2],會增加老年人的住院率及醫療花費,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甚至縮短老年人的壽命。

肌少症的預防和篩查

是以,肌少症将是大陸老年人面臨的重大健康問題。很多老年人節衣縮食,存錢防老,殊不知,多存些“肌肉”更能防老。

具體來說,定期篩查、重視預防、盡早幹預,是老年人防治肌少症的重要措施。

關于篩查,建議60歲以上老年人定期進行自我篩查,或者到社群醫院進行肌少症篩査。一般來說,肌少症篩查包括以下四種方式:測量小腿圍評估四肢骨骼肌肉量;握力器測量上肢握力;膝關節屈伸力量或5次起坐試驗評價下肢肌肉力量;根據步速評價軀體功能。通過以上名額,可以診斷和評估肌少症[1]。

健哥說心髒有聲版|老年人,存錢不如存“肌肉”

老年人進行自我篩查,可以選用測量小腿圍的方式,也就是使用沒有彈性的皮尺測量雙側小腿的最大周徑。如男性小腿圍小于34cm,女性小腿圍小于33cm,患有肌少症風險較高,應到醫院老年科做進一步檢查并遵醫囑進行幹預治療。

而在預防和治療方面,研究發現,抗阻運動可顯著增加肌肉量和肌肉力量。身體條件允許的老年人應該堅持進行肌肉力量鍛煉,建議隔天進行一次,一周3次,每次鍛煉30分鐘。

當然,老年人鍛煉首要是注重安全,可以采取小重量、多次數的肌肉耐力鍛煉,比如以下四個動作:

1)坐姿擡腿:坐在椅子前緣,雙手扶着椅子,上身坐正,左腿擡起繃直,與地面平行,堅持5~10秒,再換右腿。

2)起立坐下:雙手抱肩交叉于胸前,兩腳分開,從椅子上站起來,再坐下去。站起吸氣,坐下呼氣,動作要慢。

3)俯卧撐:根據體能選擇雙手撐牆壁,或者雙手撐凳子,又或者雙手撐地進行俯卧撐。

4)啞鈴或彈力繩推舉:小啞鈴,礦泉水瓶或者彈力繩等,進行向上推舉動作。

健哥說心髒有聲版|老年人,存錢不如存“肌肉”

以上動作以10~20次為一組,每天做3~4組,每組之間可休息1~2分鐘。老年人鍛煉應該循序漸進,随着力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加阻力,隻有這樣才能不斷刺激肌肉生長。另外,還可以多吃一些優質蛋白質食物,促進肌肉生長。

健哥說

肌少症,是一種與年齡增加相關的骨骼肌減少、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減退的綜合征。

随着大陸老齡人口增加,肌少症稱為老年人的重要健康問題,應重視其篩查、預防和治療。

60歲以上老年人可以測量小腿圍進行自我篩查,堅持肌肉鍛煉預防肌少症,如果懷疑患上肌少症,應該到醫院明确診斷,積極接受治療。

今天内容講完了,下期更精彩。

心髒健康知識就在《健哥說心髒》

我們下期再見。

《談 "心"-關于心髒的醫學、健康與生活方式》

劉健教授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