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長安新能源宣布完成了新一輪的融資,融資額度将近50億元,車賣場就想知道長安新能源到底憑什麼能融到将近50億元呢?難道就憑去年靠奔奔EV撐起的銷量嗎?

從乘聯會公布的資料顯示去年長安汽車新能源車型銷量76466輛,而長安奔奔EV銷量則為76381輛,奔奔EV的銷量占比着實有點高啊。而奔奔EV之是以賣得好那就是因為和五菱宏光MINI EV一樣便宜,是以并不是利潤車型,隻是為了賺積分。
各位千萬不要說奔奔EV有什麼技術含量啊,極端點了解甚至都可以認為是翻版的老頭樂。
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個靠翻版老頭樂支撐的新能源車企是如何融到将近50億元的呢?如果這樣換算的話那豈不是五菱得融個幾百億了?當然了這将近50億裡面長安汽車依然是大頭。
目前并沒有看到長安新能源有什麼過硬的技術實力,電池并沒有像比亞迪一樣有刀片電池、長城有大禹電池、廣汽有彈匣電池。而在智能化層面就更别提了。那在電機電控上也沒見長安新能源有啥過硬技術。
是以7萬多的奔奔EV就可以讓長安新能源融到這麼多錢?到底是圖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