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俞曉夫個展開幕,用“躺平式”畫法描摹“上海表情”

記者 | 林子人

編輯 |

1

1月22日,俞曉夫個展“表情——俞曉夫閑聊藝術展”在上海索美W&S Art Space開幕。此次展覽以紙本漫畫、插畫為主,所畫主題延續了俞曉夫曾經在上海《新民晚報》副刊上連載過、圖文并茂的連環畫系列《俞曉夫閑聊》。“《表情》是我個展的題目,其實和我的大畫一樣,意在通過我《閑聊》裡塑造出的、一個個我稱之為玩偶的中外小人物們(包括新近應景加入的老虎),通過他們萌萌的表情,給這個有時很無奈又很無助的冷暖世界、給他們自己,其實是給我自己一個最深沉的安慰。”俞曉夫說。

俞曉夫,195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蘇常州。1978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美術系,1988年赴英國留學。現為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上海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美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作為當代海派藝術代表人物之一,俞曉夫于1984年在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以油畫作品《我輕輕地敲門》嶄露頭角,當時這幅作品的落選引起了美術界輿論一片嘩然。《我輕輕地敲門》描繪了“清末海派四傑”蒲華、虛谷、吳昌碩、任伯年。在藝術家的筆下,這四位少有交集的畫家齊聚一堂,品畫切磋。仿佛聽到門外有叩門聲,他們四人将目光投注到畫面正前方看不見的大門處,地上的貓也翹尾回首。畫中的古人與畫外的觀衆由此形成了某種跨越時空的對話。

俞曉夫的油畫作品多為曆史題材,如《司馬遷回故裡》《大先生魯迅》《嘎達梅林》《塵埃》《宋教仁》《中共二大會址》等。他曾表示,“我畫曆史畫,一定選擇人文價值高的,要回到那個時代,依靠人文底蘊和對當時社會的價值判斷進行創作,盡量從人的角度思考。曆史畫是有功能性的,但我會用醒世的方式畫。文化是畫家自己的感受,是一種得體,從他對畫面的整體把握中能看得出來。”

俞曉夫自稱是一個“在大作品和小作品之間來回走動的雜家”,在主題厚重的油畫之外,他還在連環畫、外國文學小說插圖、漫畫領域有所建樹,這也是本次展覽重點呈現的部分。“洋漢折衷”是“表情——俞曉夫閑聊藝術展”給觀衆留下的第一印象:莎劇演員、高鼻深目的歐洲紳士、華服淑女、衙門差役與提着鳥籠的清代鄉紳都是藝術家記錄下的“上海表情”,而在繪畫技法上,既能看到現代漫畫的影響,又有傳統水墨畫的影子。所謂海派藝術,大抵與此相關——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被藝術家自如且興緻勃勃地糅合在了一起。藝術評論家張曉淩認為,俞曉夫在宏大叙事創作之餘采用另一種随心所欲、百無禁忌的“躺平式”繪畫法,“這批作品畫的很洋氣,一看就是上海老克勒畫家筆下的作品,有上海腔調,有國際範。”

俞曉夫個展開幕,用“躺平式”畫法描摹“上海表情”

《綠鳥行色》

紙本綜合 38x55cm 2021

(圖檔來源:索美W&S Art Space)

俞曉夫個展開幕,用“躺平式”畫法描摹“上海表情”

《銀婚紀念》

俞曉夫個展開幕,用“躺平式”畫法描摹“上海表情”

《生動的西式吃法》

紙本綜合 30x43.5cm 2021

俞曉夫個展開幕,用“躺平式”畫法描摹“上海表情”

《流暢》

紙本綜合 45x43cm 2021

(2022年1月22日-2月22日,“表情——俞曉夫閑聊藝術展”在上海索美W&S Art Space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