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功的教育并不是養育出了學霸

當你傾注所有,養育出了令人羨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時,你是否漸漸發現,孩子對你表面順從,心理疏遠,你的心裡是不是有說不出的五味雜陳?

你是那麼的愛他,給了他所要的一切,為什麼孩子還是會和你漸行漸遠?

原因隻有一個,因為你錯過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點。

2021年12月8日,沈陽9歲男孩金勃陽,因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争執,後與同學動手,老師通知其母親将他帶回家教育。

成功的教育并不是養育出了學霸

回家後,母親對他在校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金勃陽不認可母親的批評,随即離家出走。

父母發現孩子離家出走後,當即報警,各部門均參與尋找,全沈城人民幾乎徹夜未眠等待着孩子的消息。

12月10日上午,渾河打撈隊在富民橋水域找到了金勃陽,找到時已無生命體征。

2021年11月23日,經濟學家宋清輝兒子宋昊然,因考試成績不佳,作業沒有及時完成,被老師在班級群内點名。

成功的教育并不是養育出了學霸

清晨,背着書包從家離開,15分鐘後,從頂樓跳樓自殺。

其父認為,宋昊然所就讀的學校,考試頻繁,學業壓力過大,是導緻宋昊然自殺的主要原因。

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讓孩子把自己的人生一步走到了終點?

2016年,李玫瑾教授與孫雲曉先生,受邀參加廣東省家庭教育國際研讨會。

返京途中,身為中國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的孫雲曉先生,對李玫瑾教授說:“你研究的’心理撫養’很重要,對于中國大多數家庭來說,很有用,一定要把它寫出來,讓更多的家長讀到。”

作為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的李玫瑾教授。

在《心理撫養》一書中說:“人的胃口是喂出來的,脾氣是帶出來的,觀念是唠叨出來的,殘忍是孤弱無助熬出來的,無恥是百般遷就寵溺出來的。”

李玫瑾教授通過三十餘年的教學與研究,在《心理撫養》一書中詳細的講解了,為什麼人的心理問題與早年的養育息息相關?

成功的教育并不是養育出了學霸

為什麼要關注與人性相關的情感、與命運相關的性格等問題。

為什麼說人的心理問題與早年養育息息相關呢?

老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

2-6歲被稱為孩子性格、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孩子80%-90%以上的性格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2歲以後,我們會發現孩子已經不是因為餓了,尿了這些生理上的需要而哭鬧了,而是開始有了目的性的哭鬧了。

比如說,孩子到了商場,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想要,但是家裡的玩具已經推擠成山了,孩子不會管那些,于是開始哭鬧,甚至打滾,撒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妥協了,那麼今後你将會在他各種無理取鬧下,無止境的妥協。而孩子也會想盡一切辦法,進而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成功的教育并不是養育出了學霸

如果你以強硬的手段來對他,比如大吼大叫,甚至拎起來就走,或者給他兩腳,結果就是,要麼他哭鬧的更甚,要麼就是屈服在你的武力下,表面上順從的跟着你走了,心裡确是委屈,埋怨。

因為你是大人,對于孩子來說,無論是身高還是體力都具有一定的威脅性。

可是到了幼稚園,身高,體格都是跟他相當的,當他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中有他想玩的玩具時,他就會選擇搶,你不給,那麼他就會向你學習,大吼大叫,甚至出手打人。

可是,如果這個時候,你跟他商量:“媽媽,今天沒有足夠的錢來買這個玩具給你,家裡還有好多的玩具,我們先玩家裡的那些玩具,然後,媽媽努力加班,多賺點兒錢,等錢夠了我們再來買它。”

同時,你一定要有幾天比平時晚回家些,告訴他你的辛苦。

這樣的延時需求,讓他懂得不是哭鬧就能夠達到目的而是要學會等待,更重要的是凡事要懂得商量。

成功的教育并不是養育出了學霸

為什麼說人性是由情感而喚醒的?

俗話說:有奶便是娘。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是沒有選擇性的,也就是說誰抱都行,誰陪都行。

半年後,你會發現,不熟悉的人抱他,他開始哭鬧,回到撫養者懷裡後,他又會安靜下來。

孩子“認人”,他認的是撫養他的這個人,信任的也隻是撫養他的這個人。孩子從半歲開始出現對撫養者的依戀,時間一直持續到12歲左右。

有時候,你會發現,當你心情煩悶時,你會選擇回自己父母的家裡,即便是什麼都不說,看着父母在家裡忙碌,你也會心安。

或者說即便是跟父母聊聊家常也會讓你的心情平靜下來。

這就是撫養者早期帶給你的舒服感,安全感和快樂記憶的感受。

成功的教育并不是養育出了學霸

相反,如果你為了賺錢,為了升職,把孩子交給了老人或是保姆撫養。

當孩子開始上學了,你接回到了身邊,你會發現,孩子不僅僅是跟你不親,更重要的是孩子對你不信任。

這個時候你再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時,已經很難了。

等到他長到12歲左右的時候,你更會發覺,即便他在你身邊成長了6年,但是你們依然很疏遠,甚至是陌生。

這是因為你錯過了他早年“認”你,信任你的時期。

如何引導孩子,跳出自我中心,更好的識人識己呢?

現在社會上普遍有一個說法:孩子一定要多誇獎,多鼓勵,多表揚,才能樹立起自信心。

的确,很多時候,人的自信心是從别人的肯定中得來的。但是過分的誇獎,表揚,不是給孩子樹立自信心了,而是給孩子樹立起了自以為是的心。

最近,有個朋友就跟我吐槽說,前段時間老師跟他說,多次提示孩子寫字的筆順不對,孩子不但不改,反而跟老師說自己寫的才是正确的。

她回家跟孩子溝通時,孩子反過來問她:“媽媽,你不是說我是最棒的嗎?我不是做什麼都是對的嗎?”

不是一味的去跟自己的孩子說:“寶貝,你真棒!”“寶貝,誰也比不過你!”“寶貝你是最厲害的!”就是所謂的鼓勵。

跟孩子講清楚,你做了一件怎樣的事情,你在做這件事情時,你是如何的耐心,細心,完成的如何的好。

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明白,以後我做别的事情的時候,也應該像今天這樣耐心,細心的去完成。

偶爾,也要在某件事情當中給他挑些小瑕疵,教給他如何去面對别人指出的問題。

順從并不能夠代表你的教育多麼的有方法,同樣,學霸也并不能代表你的教育是多麼的成功。

如何才能夠養育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孩子?

讀過《心理撫養》一書後,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受,隻有大人們好好學習,孩子們才能夠天天向上。

養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要養心!

成功的教育并不是養育出了學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