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讀《西遊記》

作者:向日葵和海洋

前言

從國小國文,熟記文學常識裡,大陸四大名著是什麼,實在是小兒科的知識了。

因為家裡書櫃裡有人民出版社最早出版的《紅樓夢》,是以也成了我第一閱讀的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名著裡,唯獨《紅樓夢》品讀研究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

四大名著的影視電視劇,也堪稱經典,盡管後面也曾翻拍過不少,但是始終不如原先的舊版,有情懷也有導遊演員态度。每逢寒暑假,至少三分之一的電視台都在重溫經典,尤其已“西遊記”播放的最多,而且神奇的是,不管随手什麼時候打開,都可以接着看下去,不必回想上一級演了什麼内容,也不須費心自己接不接得上,隻要開開心心的看下去就好了。

這是流轉于8090甚至是00代涵蓋童年少年乃至成人的閃光記憶。感謝那個年代的導演和演員傾情奉獻和辛勞付出,緻敬!

九九八十一

初讀《西遊記》



初讀《西遊記》

長這麼了,現在才看《西遊記》原著。晚矣,不晚矣?

網絡上有很多大家、作者對西遊記從不同角度做解讀,這類文章很受歡迎,比如從職場角度看待唐僧4人,誰會更得上司青睐,從家庭角度分析誰才是值得依靠的另一半等等。

如果單純就人物形象來說,問小孩子你最喜歡誰,大部分會說喜歡那個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問已出身社會的成人,八成依然是那隻活潑機智富有鬥争精神的猴子。光隻看過電視劇,六小齡童、遲重瑞/徐少華/汪粵、馬德華、闫懷禮等等大師的經典演繹對我童年、少年的影響實在很深。限于本人水準,鑒賞這部大作就不獻醜了。

此次初讀,單單做個零零散散的念頭集合,以備以後重讀、再讀時候記錄心态的變化。那個問題問我的話,我在看完整部書後,依然很喜歡齊天大聖行者孫悟空,無悔。

1 有個疑問,妖怪離百姓,住得都不遠,彼此相安無事,幾乎互不冒犯,算融洽。

比如:黑風嶺觀音廟,彼此互相成就,長生法/念經講道

黃風嶺 30裡 黃毛貂鼠 偷吃香油成精 佛祖知道,還給靈吉菩薩法寶,卻待三藏真遇難了,才明正其罪,圓此功績。明擺着等着唐僧挨此災禍。

2 唐僧肉體凡胎,重似泰山,悟空的筋鬥雲、豬八戒的雲都駕不起,必得窮曆異邦,不能超脫苦海,寸步難行,替不得這些苦惱是以,還得腳踏實地的上山過海(第二十二回),山得親自爬,水得親自渡

第二十二回完,四個徒弟才全部登場。

3 似乎從東土到西方天竺一路上所有地界全部被妖魔鬼怪給瓜分了。

4 小白龍也認為悟空是有仁有義的猴王(第三十回)

行者:師傅步步有難,處處該災

其實,悟空最是最通透明禮,有智有勇有謀,能看本真的(屍魔白骨夫人,奎星變唐僧做假老虎,隻有行者看得他是人)

唐僧情緒低沉思鄉心切時候,還是行者進行勸解:第三十二回

可見行者的心最為堅定。

(第三十一回,八戒義釋的話說的很貼切)

行者在第三十二回,也知曉妖魔鬼怪的來路,遞解各有歸處

5 第三十六回,三藏苦惱取經之路何時結束,行者寬慰開解;後三藏做詩,行者解說使其茅塞頓開,可見行者意志堅韌更甚于三藏,懷一真心,專要西方見佛

6第三十七回,晚上睡覺被打擾了八戒會抱怨嘟囔不能睡踏實,行者卻會安慰三藏且放心無憂,有他在守候

行者明禮知方寸,從來心中計較多,腦子靈活多思慮,有主意,例如第三十七回,出主意給三藏,烏雞國,堪為智多星。

他知道西天取經之路,每一個難關都要踏踏實實的挨過,算功績的。

似行者一個筋鬥雲的距離,也隻得伴着三藏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腳踏實地的趟過,妖魔鬼怪得一個一個降過,此間難關不能省不能少,其實,四人中,行者的心态可以說是最積極正能量的。

一開始,八戒撺掇三藏說行者的小話,三藏竟就信其言,表現的一頭水,沒主見,八戒說什麼就信以為真,悟空說的忠言果就逆耳生疑,八戒下絆子忽悠三藏念緊箍咒,三藏還真就信邪風,念緊箍咒,把個行者驅逐,雖是第一個徒弟,全書章回一半了,三藏給予行者的信任程度确還沒有八戒多。直到真假美猴王一難,觀音告誡三藏一路上須多信賴行者,因為後半路還要依仗行者。其實八戒也曉得,每次三藏呼喚徒弟,行者都是第一個應聲的。而且,行者也極為尊重三藏,雖然和八戒沙僧為徒弟,但是每次使喚八戒幫襯時候,都會先問三藏知曉。

三藏仗着有緊箍咒,從來不感恩悟空的辛苦,動辄就為難行者,偏袒八戒,護短的厲害。第三十九回,八戒氣憤背烏雞國國王屍首,撺掇唐僧念緊箍咒要行者醫救複活國王。

7 第43回528頁,三藏被解救出來後,路上感歎,行者說他有忘了念心經了,他明白“功到自然成”,就不像三藏這樣,多心事,多思慮

沙僧的話,也展現他心淨,心平

三藏步步逢災,連過河都不能憑借徒弟法力駕雲,隻得渡船,因為“背凡人重若泰山”,需得親身親為,容不得一點僥幸。因為一路降妖除魔,是攢功績,

話說

三藏之災——

有單過妖精地界被攪擾設瘴

有想吃唐僧肉延壽千紀

有單純說到擄掠來吃肉

天上兇星下界為患

上界兇星下界思凡

有糾正當地冤屈,出手救助(烏雞國、43回黑水河河神、通天河)

第47回通天河,已經行至五萬四千裡路,離開大唐有七八個念頭了。

遇難降妖,也顯現行者人緣好、人緣廣博。

有個疑問❓:八戒說三藏就信其言,行者說,三藏就不聽取,雖說“吃一塹長一智”,但是在三藏身上從來沒有應驗,回回行者前腳剛說不要亂走,後緊跟着面三藏就被八戒說動,不聽人言當然結果就是被妖精擒拿住。

8 行者:一般拜訪均是先禮後兵。82回,行者說:……人将禮樂為先

9 第55回,蠍子精比較可憐,沒人包庇,縱有蟄如來的膽量,但最後被搗成肉醬,枉修人道,。

10 為何之後西行之路,三藏被說是“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他一塊肉可延壽千紀”?

11 六耳猕猴究竟是誰?

“道昧放心猿”——心猿,也說明了六耳猕猴的出處,也可解釋為何有一樣的金箍棒、不是妖是以照妖鏡看不出、念緊箍咒都會疼、知前後事……

開始行者在南海觀音處,沙僧去南海求觀音時候,那時候在水簾洞的一定是假猴王,為何觀音不立刻去水簾洞把假猴王收服,卻要讓真行者被激怒,以緻最後真假攪在一起,不能分辨?

地府谛聽既然分辨得出真假猴王,為何不敢直言?

我覺得六耳猕猴是行者的妄心所成,(718頁最下面)有詩為證:人有二心生禍災,……禅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聖胎。

可見,六耳猕猴是行者的心魔,

後到西天靈鹫山,如來說: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鬥而來……

12 第63回,九頭蟲——九頭鳥,沒死,隻被哮天犬叼走一顆頭,十頭隻剩下九頭。

13 西遊記中為什麼每次孫悟空說是妖精,唐僧都不相信?

比如:三打白骨精,黃眉老祖的小雷音寺

14 一路上,大部分妖怪都知道,吃的一塊唐僧肉可以延壽長生,那行者、八戒、沙和尚他們知道麼?妖怪又是如何知道的?後面有的妖怪要吃唐僧肉,有的想交歡洩三藏元陽。

書中第一個讓讀者知道此事的是白骨夫人。

唐僧一定要蒸着吃,不能煮煎炸炖,也不能恐吓,一吓就肉酸不能吃了

第77回: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當飯吃;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須待天陰閑暇之時,拿他出來,整制靜潔,猜枚行令,細吹細打的吃方可。随着取經之路的漸深漸遠,三藏的“吃法”也愈加詳細。

(連神仙也不是不滅的,也會投胎輪回,想要與天同壽,西方佛,北方道,莫不如此,吃蟠桃、飲瓊漿、煉仙丹、搗藥丸,都是為了延壽長生的目的,是以才有三藏十世輪回修行,那麼,佛、道,還稱得上慈悲、無欲麼?)

15 法力最低微的蟒蛇精

蜇了如來左手的蠍子精

沒妖氣愛洗澡的連行者也看不穿是妖精的蜘蛛精

16 第77回, 行者也知道:這都是我佛如來坐在那極樂之境,沒得事幹,弄了那三藏之經!若果有心勸善,理當送上東土,卻不是個萬古流傳?隻是舍不得送去,卻教我等來取。

———— 真相

17 大鵬金翅雕:最肖勇的,不怕如來,還想搠倒如來,奪雷音寶刹

18 最喜歡的一章是79回,行者變化成三藏模樣上朝剖胸取心一段,國丈要假三藏的黑心,行者有諸多心——俱是人情常态,有善有惡,卻無黑心。

19 第81回,行者很了解三藏取經之路的真相(994頁)

19我挺羨慕三藏的“度牒關文”,14年寒暑,曆遍諸邦,上面有各國印信手押,就如同現在的護照,不過含金量要大得多得多,那可是國王親自蓋的。

20 第九十三回,三藏說行者解得是無言國文字,乃是真解,什麼意思?

21 第九十七回,人心惡起來也不輸妖魔鬼怪,簡直叵測。人心亦可畏也。寇員外之事就是最好的例子。二十多年的齋僧,到得三藏一行四人方圓滿,卻因飛來橫禍,寇員外一朝身命喪黃泉,老妪因怨生恨,有了妒害之心,協同子孫構陷三藏四人。

22 第九十八回,如來為何隻給了三藏佛經隻有一藏之數?

綜上九九八十一難——

初讀《西遊記》

後來有曹榮飾演的孫悟空“西遊記後傳”,也很好看。我也比較喜歡曹榮的扮相和演技,後傳的故事演繹的也很合情合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