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王朗提起他的名字,或許是因為鬼畜素材的緣故,人們往往想到的他和諸葛亮的舌戰,王司徒常常被調侃成“厚顔無恥”之人,本期老劉就以王朗的視角看看他在《三國演義》的故事吧。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我是王朗、你們口中的王司徒、我有良好的家世,早年我師從太尉楊賜,這個名字你們或許比較陌生,他就是楊彪的父親、楊修的爺爺,因為有家族的關系在,我走上仕途并不難,我早早的就當上了郎中,後來為了躲避董卓餘黨的追殺,跑回了老家。

不久後,徐州陶謙見我待業在家,就邀請我去他那做徐州治中從事、那時候漢獻帝被李傕、郭汜控制,兩個人都是董卓西涼軍出身,對于董卓的手下,我是很看不慣的,反正西涼軍在厲害也打不到徐州,我就建議陶謙遣使向獻帝進貢,以表示對漢室的支援、沒想到陶謙想都沒有想就同意了,還派了徐州别駕趙昱帶奏章至長安、獻帝這個小皇帝,第一次見到有人支援他這個皇帝,很是高興,就升陶謙為徐州牧、安東将軍,我也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在會稽當太守、我在哪裡取得了不錯的政績,開化民智、還取締了他們對秦始皇的祭祀、日子過得也算安穩、可惜天不遂人願,江東出現一個叫孫策的人,到處搶人家地盤。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我部下虞翻建議我避其鋒銳,我認為這個孫策不過二十剛出頭的小子,有什麼本事,就安排部下出城和孫策交戰,沒想到這二十一歲的孫策如此勇猛,我的大将周昕阻擋不了孫策前進的腳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打不過我還不會跑嗎?沒有想到這小子埋伏我,反正我也打不過,他好吃好喝的招待我,我就先在他手底下幹吧。

孫策在丹徒狩獵時為許貢三個門客所傷,不久後身亡,他弟弟孫權成了江東之主,我并不看好孫權,江東也面臨一堆問題,他們宗室内部、通敵的、奪權的,暗殺的亂的不行,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我出生高貴,是能躺平過日子,為什麼非要去加班,去苦哈哈的努力,這時候北方最大的曹操也給我發了一份offer。

路上我就發現原來曹操也給華歆發了一份offer,我們兩個人孫策的手下敗将、或許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經曆,我倆人一見如故,開了在曹操那裡一起摸魚,就這樣過了很多年。

我做的官職是谏議大夫、參司空軍事、很多人都說,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诩、劉晔這些人當過參司空軍事時候都是為曹操出謀劃策,我什麼都沒有幹,就會拍馬屁。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銅雀台高壯帝畿,水明山秀競光輝。

三千劍佩趨黃道,百萬貔貅現紫微

風動繡簾金鳳舞,雲生碧瓦玉龍飛。

君臣慶會休辭醉,攜得天香滿袖歸。

老闆曹操都說了這是銅雀台詩會,我賣力寫詩,這麼都成了拍馬屁之人,有本事你們也寫,一群沒有文章的垃圾,當然我這句話不包括,曹操、曹丕,曹植這三個人。

建安二十五年!這時候關羽已經敗亡、曹操也已經病死了,我也混成了禦史大夫,谏議大夫、禦史大夫、雖然都是大夫,可本質上是不一樣的,禦史大夫位列三公,和曹操當年擔任的司空相等,夥伴華歆更是混成了相國,那是曹操的祖宗曹參擔任過的職務。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為了我的官職能更進一步,我找到了華歆、賈太尉商量,率領文武百官逼宮獻帝,我和華歆有着共同摸魚的經驗交流,早就配合默契、也達到了這一心照不宣的境界,曹丕稱帝後,我們因這些逼宮,不對應該是勸說漢獻帝退位有功之人被封為大魏帝國的三公:華歆封為司徒,我那就封為司空

曹丕病死,曹叡即位,封鐘繇為太傅,曹真為大将軍,曹休為大司馬、華歆為太尉,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骠騎大将軍,我王朗也進蘭陵侯,升任司徒,為列三公。

可沒有想到諸葛亮,竟敢興兵犯我大魏,曹丕繼位元年已命陳群把他的九品官人法制定的出來,如今九品中正制已是我大魏選官的基本制度,

九品中正制選官最主要看家世,從今以後,高官重臣将隻從世家大族選拔,天下将永遠成為世族的天下,颍川陳氏、谯郡夏侯氏、颍川荀氏、汝南袁氏、荥陽鄭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河内司馬氏、………自光武興漢以來,世家掌權,已成定局,陳群此舉,不過是将約定俗成的慣例變成法令而已。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我琅琊王氏、你琅琊諸葛又如何不是世家?為什麼要回到那個泥腿子也能高居廟堂的時代?降我大魏,累世公卿,郡治朝堂,無人違逆,一個無論誰當皇帝,我們士族都高枕無憂的時代不好嗎?

有九品中正,關羽張飛這些貧賤出身的粗人永遠都不會到廟堂上來了,強勢如曹操,他的任人唯才如何,最終曹丕還不是向我士族妥協,諸葛亮又何必強撐着那扇為泥腿子打開的大門?

如今我王氏已然枝繁葉茂,身為三朝老臣,我見過了太多謀算與榮辱,此次主動出征,既是對曹真的輔助,也是為世族争取未來、

我自信,縱不能讓諸葛亮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也能在兩軍陣前說明大義,讓諸葛亮明白這天下大勢。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這是陛下第一個見亮說的話,

曹操為了讓徐庶歸順,綁架了他母親,徐庶向陛下辭行,陛下是這樣說的:“子母乃天性之親,元直無以備為念,待與老夫人相見之後,或再得奉教”

那時候孫乾勸說陛下:“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盡知我軍中虛實。今若使歸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見元直不去,必斬其母。元直知母死,必為母報仇,力攻曹操也。”

陛下者則說:“不可。使人殺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絕其子母之道,不義也。吾甯死,不為不仁不義之事。”這是陛下所做的事情,

那曹操借王垕人頭,誣陷中飽私囊,以安軍心,邊讓看不起曹操是宦官家庭出身,結果全家被誅殺、有人看不起陛下是賣草鞋的,派人暗殺陛下,結果暗殺者反被陛下感動而放棄暗殺,曹操誅殺邊讓引發了陳宮張邈勾結呂布造反,差點被打死,典韋,曹昂,曹安民因為曹操搶張繡叔嫂而死,這種不擇手段的不仁不義,不體恤下屬的主公,勸我歸降?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曹孟德說是唯才是舉,給天下寒門機會,可實際那?文臣:荀彧一家,郭嘉,戲志才,鐘繇一家,陳群一家,司馬懿一家,王司徒,華歆、滿寵,這些人可有一個是寒士?寒門取士從何而講?

武将、曹仁,夏侯惇,曹真大将軍(一品),曹洪骠騎将軍(二品重号),夏侯淵死的早是征西将軍(四品重号),五子良将,樂進右将軍(三品重号),徐晃右将軍(三品重号),張郃車騎将軍(二品重号,曹睿時候升的),于禁左将軍(三品重号),張遼右将軍(三品重号)。

曹仁之外,夏侯惇外号肉票大将軍(被綁架做人質),曹洪是福将(戰績很少的吉祥物,漢中赢過劉備的吳蘭),夏侯淵修鹿角被黃忠陣斬(西線漢中方面軍司令死于亂軍)。

再來看看五子良将,樂進和張遼威震逍遙津,痛打孫十萬;于禁雖然晚節不保但是早年跟随曹操破黃巾,攻徐州,打呂布,滅袁術,宛城收拾殘軍保護曹操,那徐晃更是戰勝雲長的北伐之軍;如果沒有他戰勝雲長,或者......唉。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曹魏外姓寒門的流血流汗一輩子,最高也不過三品或者雜牌将軍,夏侯惇在家種地最後得大将軍,曹洪後期在家數錢拿了個二品骠騎,張郃從官渡降曹開始;也是從征四方,江陵破吳,雖然在漢中差點被三将軍(張翼德)打死,戰功能力地位待遇到頭來,還不如種田将軍,我諸葛亮可是被你們叫了一輩子的村夫。

曹丕四友裡的吳質,曹丕争儲他出力最大,然而曹丕死後,輔政大臣裡沒有他的名字,地位始終不及穎川系的司馬懿,鐘繇,陳群,為何?出生不是世家罷了。

我諸葛亮雖是琅邪大戶,可早年也是背井離鄉,雲長是逃犯,翼德是屠夫,法正孟達都是陝西逃難到益州的,王平識字不多,魏延都能力壓主公的結義兄弟張飛,成了漢中太守,這才是真正的寒門取士啊。

夏侯淵活着的時候,曹操說人家是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夏侯淵戰死沙場你曹操又說他是白地将軍,于禁回你曹魏,曹丕命人畫雲長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使于禁無顔于世,黃權不得已投降你曹魏,陛下依然說出“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并善待黃權家人。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你曹魏選擇了陳群的九品中正,皇族向世族妥協,為擷取世族對登基的支援,不惜截斷寒門上升之路,許諾世族事實上的裂土封疆。

至于東吳,當他們選擇截殺雲長而非攻取合肥的時候,便已經在事實上選擇了偏安,沒有了北進的心氣,也就放棄了争天下的可能。

若論大義,曹魏挾天子威,季漢奉衣帶诏,唯有孫吳,大義最弱,曹丕登基時,孫權遣使修好,本欲平等相交,結果被封大魏吳王,為天下笑,如今能為天下寒門開路的也唯有我季漢。

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隻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顔無恥之人!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當然曆史上王朗和小說上差别很大,曆史上的王朗這個人,有才華,通經典,倡節儉,性慷慨,恤民情,幹實事,是能夠造福一方、在老劉看來,他雖然不是流芳千古的人物,但也絕對不是演義裡塑造的那個樣子,另外指的說的是他的兒子王肅是儒學大師,唐朝時期配享孔廟,孫女王元姬是文明皇後,女婿司馬昭消滅蜀吳兩國,外孫司馬炎開國晉朝。

曹丕能夠與士族做多少利益交換換取皇位,司馬家就同樣可以,最終士族出身的司馬家獲得皇位,在經曆東漢察舉、征辟出仕形成了累世公卿,經學世家等豪強世族,曹魏行九品中正制使其取得政治特權,西晉的占田制又使其取得經濟特權,遂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典型門閥制度,政治經濟朝廷一直由門閥壟斷。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門閥的存在,無論是對皇權,還是對平民,都是一顆巨大的毒瘤,他們自代表自己的利益,不但可以左右皇權,還能壟斷整個官場的仕途,必要的時候,門閥世家可以直接滅掉現有的皇權,自己組建一個新的王朝,選取自己新的代言人,将權力抓在自己手裡,而讓所有的罵名和風險都留給皇帝。

出身關隴集團門閥體系裡的隋唐帝國自然知道他們的危害,是以隋炀帝發明的科舉制度,而武則天更是想方設法建立起一個所謂的“寒門官僚體系”,但他們都失敗了

王司徒vs諸葛亮,門閥代言人與寒門代言人的決戰

最終是哪個,寫下,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打破的門閥壟斷,這個想過科舉制度改變自己和家族命運的人,經曆多年奮鬥最強發現,無論他自己如何努力最終都比不過哪些門閥體系裡的貴族子弟,在一次次失敗之後,黃巢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是殺!此後門閥士族可以說十不存一,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這才有之後宋朝科舉之下,平民化時代,71名宰相,64名來自科舉。

試問,如果你在古代,出身寒門的諸位,你是有經天緯地之才彌補家底的不足,還是有可做利益交換的家族後盾?如果你一無所有,你是會選擇是“求田問舍”還是“不度德量力,信大義于天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