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聽」用堅守與奉獻,築起上海“戰疫堡壘”的堅固城池

作者:阿基米德FM
「聽」用堅守與奉獻,築起上海“戰疫堡壘”的堅固城池

今天上海又有47例新冠肺炎确診患者順利出院。這是抗疫至今上海新冠肺炎患者單日出院最多人數。在有序、高效治療的背後,是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默默付出,他們用堅守和奉獻,捍衛着上海這座城市的公共衛生安全。請聽報道:

“看到你們工作真的很辛苦,每天日複一日來查房,關心病人情況,每天穿着不透氣的防護服太辛苦了。我出院康複了,就會回到正常的生活,你們還要幫助病人與病毒抗争,我真正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偉大。”

這是一名出院患者寫給公衛中心趙隽醫生的信。從2020年參與抗疫至今,趙隽醫生先後5輪進駐新冠病房,累計堅守時間長達235天。算上醫學觀察的時間,趙隽告别家人孩子的時間超過300天。去年11月24日趙隽進駐新冠病房擔任樓長時,在院确診患者人數才60多人,可是當他1月17日結束本輪工作時,在院确診患者人數達到了467人,工作強度大增。作為樓長,趙隽要全面協調統籌一線救治工作,在此期間,他先後收治了合并多種疾病的老年患者、有重症風險的重度肥胖患者、孕婦、需要心理疏導的患者以及合并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幾乎各種類别的高風險患者,他都過了一遍手。

“要從中去識别一些非常病竈會有進展,他容易變成重症,現在裡面最主要的就是這麼多人裡面,你要挑出特别關注的就是要防止他變得重。”

「聽」用堅守與奉獻,築起上海“戰疫堡壘”的堅固城池

90後男護士邵元昊原定這個春節回河南老家與相戀6年的女友領證結婚,由于境外輸入患者突然激增,為了及時緩解臨床護理壓力,他根據安排1月3日再度進駐新冠病房,開啟了第三輪新冠護理工作。接到通知後,邵元昊沒有猶豫,簡單收拾衣物後立即到崗,滿懷愧疚的給女友發了一條微信:“今年春節又不能陪你回老家訂婚了,等今年疫情平穩了,我們就把結婚證領了。”這已是2020年以來他第三次“爽約”。邵元昊說,作為男生,力氣大,病房裡搬運裝置、給患者翻身都有優勢,剛進病房時,還有患者以為他是後勤勞工。

“因為我之前不是給他們搬水,紮針的時候,一開始可能覺得我是那麼高吧,就覺得可能紮的不太好,後來我給他們實際上紮上之後,然後他們就覺得還不錯嘛。”

「聽」用堅守與奉獻,築起上海“戰疫堡壘”的堅固城池

為了及時發現和消除感控風險,公衛中心從2020年抗疫之初就派遣感控專員進入新冠病房,督查醫護人員的操作細節和完善病區内的院感防控流程。感染控制科員工黎蘭英剛剛結束第10次的新冠病房院感督導任務。她把自己在新冠病房的工作歸納為“管天、管地、管空氣”。隻要任何有院感風險的因素,都必須過問、登記、整改。小到垃圾桶的擺放,大到整個空間布局,隻要有院感風險,就必須完善改進。黎蘭英說,自己過去從沒有睡眠問題,現在經常會睡不着,每個感控細節經常會在腦海中反複閃現,生怕一點疏漏給病毒可乘之機。她排解壓力的方式是畫畫,這幾天她畫了一副《向日葵》。

“這個院感工作,肯定是高壓狀态,也是想給自己打打氣解解悶,畫了一幅向日葵,希望光明快點到來。”

今年除夕,正好是趙隽醫生解除健康觀察可以和家人團聚的日子,他打算利用春節假期好好陪陪家人。不過他的他的妻子是公衛中心門診護士長,負責患者流調和門診工作,春節當中幾天還要上班,夫妻倆依然一周見不了幾次面。而他也準備着,隻要有需要,随時再次進入新冠病房。

“其實不止我們所有社會上很多崗位都是這樣的,做醫學生的宣誓有兩句話,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也是為了所有人的健康,講的白一點,就是自己應該也能夠了解的。”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呂春璐

編輯:朱穎

責任編輯:李書娥

「聽」用堅守與奉獻,築起上海“戰疫堡壘”的堅固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