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業農村部重點回應!小麥玉米大豆生産,以及轉基因問題

作者:中華糧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日舉行新聞釋出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強調,保障好初級産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供給是不容有失的底線任務。農業農村部将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生産,確定糧食産量繼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目标任務上,進一步鞏固糧食産量,優化糧食結構。重點是做到“兩穩兩擴”,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

在穩口糧上,穩定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生産,抓好南方雙季稻,千方百計奪取夏收小麥豐收。在穩玉米上,着力提高玉米單産,鞏固提升産能。在擴大豆上,建構合理的玉米大豆的輪作制度,引導東北地區擴種大豆。在西北、黃淮海、西南、長江中下遊等适宜地區,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在擴油料上,堅持冬油菜,春油菜、花生、油葵、芝麻等多油并舉。擴面積、提單産多措并施。

1、轉基因大豆玉米産業化試點有序進行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解決中國農産品供給問題,大豆是很重要的一個品種,從轉基因來講,農業轉基因技術是新一代生物育種技術的重要方面,也是發展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新技術。關于中國轉基因的應用問題介紹三點情況:

第一,轉基因育種科學嚴謹。大陸在農業轉基因領域已經建立了一套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物安全保障體系,獲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具備産業化應用前景的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和耐除草劑大豆等新品系。

第二,轉基因品種管理嚴格規範。農業轉基因生物通過科學、依法評價後才能獲得安全證書。同時還要依據《種子法》有關規定進行品種審定和取得種子生産經營許可後,才能生産種植。

第三,轉基因品種産業化應用試點有序進行。為解決目前農業生産中面臨的草地貪夜蛾和草害問題,去年我們對已獲得生産應用安全證書的耐除草劑轉基因大豆和抗蟲耐除草劑轉基因玉米開展了産業化試點,目前看進展比較好。我們講比較好,至少有三點可以表明:一是試點轉基因品種特性優良,節本增效優勢明顯。轉基因大豆除草效果在95%以上,可降低除草成本50%,增産12%。轉基因玉米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可達95%,大幅減少了防蟲成本。同時,轉基因玉米籽粒中黴菌毒素的含量低,品質也好。二是試點的轉基因大豆和玉米對生産環境無不良影響。種植轉基因玉米減少了殺蟲劑使用,促進了生物多樣性。三是試點實施“統一供種、統一收購、統一技術規範”管理,定期開展巡查指導和監督檢查,嚴防非法擴散。

目前,我們正在對《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等四個部門規章進行修訂,明确轉基因作物産業化應用的有關規定。我們将會同相關部門,繼續本着尊重科學、嚴格監管、依法依規、確定安全的原則,穩妥有序推進轉基因等生物育種産業化應用,推動種業高品質發展。

2、確定玉米面積不減少并且大豆面積增長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大豆、玉米都是旱地作物,一個是豆科,一個是禾大學,在耕地資源豐富的條件下,兩個作物年際間輪作,既利于種地養地,又有利于高産穩産,但是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兩個作物就有争地的沖突,這是個現實問題也是個難題。我們為推進玉米和大豆相容發展、協調發展,乃至于相向發展,做到魚和熊掌兼得,現在看既要在增量上做文章,又要在耕作制度、種植模式上找辦法。近幾年各地進行了有益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比如說2003年開始,我部組織開展了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試點,通過改單一作物種植為高低作物搭配間種,改等行種植為大小壟種植,改作物連種為年際間的輪作,将傳統的間套種技術與機械化、标準化的種植融合創新,能高效利用光溫資源,充分發揮邊行優勢。

比如說兩行玉米間套四行大豆,農民講玉米行行是邊行,株株是單株,通風透光條件非常好,玉米基本不減産,增收一季大豆。

比如,2021年内蒙古標頭帶狀複合種植,平均一畝地的春玉米産量能達到802公斤,套種的春大豆産量能達到91公斤;河北藁城帶狀複合種植,平均1畝地的夏玉米能達到517公斤,夏大豆達到102公斤。全國的大豆平均單産水準130公斤左右。是以說玉米沒有減,多收了一季大豆。

我們統計,2021年全國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面積已經達到700多萬畝,是以這個模式現在已經基本成熟。下一步,我們将在适宜品種、适宜機具、适宜除草劑等環節進一步完善提升,最大限度發揮這種模式的潛力。這是今年農業農村部在擴大大豆油料生産中主推的最主要的技術措施。我們力争今年新增面積1500萬畝。

3、新季小麥産量問題

剛才你還提到小麥嘔吐毒素的問題,也提到今年小麥産量問題。去年夏收小麥品質總體較好,小麥的品質受病蟲害、收獲時期的天氣狀況等多種因素影響。去年小麥條鏽病、赤黴病防控及時,防控效果好,加之中後期天氣晴好利于灌漿成熟,沒有出現“爛場雨”,小麥品質整體是好的。主産區安徽一等麥的占比超過85%,市場反應也可以展現出來,加工企業收購積極性高,收購價格好。但部分沿江地區是小麥赤黴病的病窩子,也就是這些區域常年赤黴病發生比較重,主要是受當地多雨潮濕的氣候影響。赤黴病發生重,嘔吐毒素可能就偏多。我們監測去年這一區域赤黴病的病穗率在30%以上的面積有100萬畝左右,占全國小麥面積的0.3%左右。這部分小麥基本上都是定向收購,主要用于加工工業酒精,沒有進入食用環節或飼用環節。

關于今年小麥生産,去年冬麥區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秋汛,小麥播期普遍推遲。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及時出台了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各地采取了超正常舉措,全力以赴抓好秋冬種。據農情排程,冬小麥的播期雖然晚了一點,但面積基本落實了,基本保持穩定。基層同志講,今年大部分小麥都能夠足墒播種,特别是常年一些播不下去的旱地麥今年也播上了,而且出苗較好,晚播麥的地塊加大了播量。今年11月份、12月份氣溫總體是偏高的,是以冬前的積溫偏多,小麥冬前生長好于預期。

目前的主要問題是晚播麥比例比較大,冬前的苗情長勢确實弱。專家分析,小麥的生育期比較長,回旋餘地很大,過去也有播期推遲的時候,隻要冬前播下去了,開春後管理措施跟得上,奪取豐收還是有希望的。

剛才曾總師講到,今天是大寒,農諺講“大寒三白定豐年”,大寒這一天下雪了,是個好兆頭,但是還有一句話“天有不測風雲”,我們要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按照中央要求,已經制定了保夏糧小麥豐收工作方案和技術預案,一開春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就把力量撲下去、壓下去,立足“早”字,抓好“促”字,增肥追肥、促弱轉壯,防病控草促健壯,千方百計奪取今年夏糧小麥豐收,為全年糧食穩定發展赢得主動。

來源:農業農村部,中華糧網綜合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