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作者:梁中和

【望江柏拉圖學園·庚子春】

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第三講 感覺現實和理智現實之間的關系

主講人:楊怡靜

【提要】

普羅提諾對靈魂和軀體的劃分基于兩種不同的現實,是以靈魂在軀體中如何呈現需要進一步解釋。在《九章集》中普羅提諾将靈魂-軀體問題與理智現實-可感世界的結合問題相聯系,試圖從多種路徑提供解決方案。其通過對一種範疇錯誤的澄清、單詞“in”的闡釋以及對亞裡士多德現實和運動區分的借用等方式,為靈魂等非物質性存在的“呈現”提供了可能性,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斯多亞式的兩難問題。

【研讨資料】:多米尼克·奧米拉《普羅提諾〈九章集〉導論》

01

靈魂如何在軀體中呈現

(Ennead VI. 4–5 [22–3])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普羅提諾對靈魂和軀體的區分基于理智現實和可感現實之間的劃分,并要求進一步讨論:既然靈魂與軀體如此不同,那靈魂是如何呈現在軀體中的呢?波斐利曾說:有三天時間我都在問普羅提諾,靈魂是如何存在于軀體中的,他堅持了他的解釋 (Life of Plotinus, 13. 11–12)。為什麼這一點這麼難了解呢?為什麼靈魂呈現于軀體中的方式會像謎一樣難以獲得準确的解釋呢?

在《九章集》第六卷4-5(22-3)中,普羅提諾展示了他對波斐利問題的回答。第一節展示了問題,即:靈魂和軀體的區分展示了二者不同的本性(nature):軀體是複合的,而靈魂是非複合的,那麼靈魂呈現在肉體中如何可能?在《九章集》第六卷4.2中,普羅提諾将靈魂-軀體問題與另一個更大的議題聯系了起來:理智現實在可感世界中的呈現。在柏拉圖的《巴門尼德篇》(131ac)中涉及到理念如何被分有的問題:理念如何在保持自身作為“絕對的一”的前提下,呈現在諸多事物中?理念在多種事物中的呈現似乎意味着理念自身作為“一”(whole, unity)的瓦解。但為保持其自身的統一性,就必須放棄在可感事物中的分有,這兩種觀點都讓人難以接受。

02

範疇錯誤

(a category mistake)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在第六卷的4-5節中,普羅提諾嘗試從多方面去處理該問題,其中包括對“範疇錯誤”的分析:我們困惑于非物質的本質如何可能在具有部分的軀體中以作為整體的“一”的方式呈現,是因為我們錯誤地以思考軀體——物質性存在的方式去思考非物質性的東西了。一種斯多亞式的觀點——軀體可以分解但仍然保持整體性對于普羅提諾來說是不可能的。如此,關于“呈現”的問題就會變成一種混淆(arise from mental confusion),包括以下兩種想法:1)認為非物質性的存在受到和物質性存在的限制,尤其是地理位置;繼而2)無法了解非物質性存在如何可能作為整體呈現在軀體中。

在第六卷第五節5.2 1-6中指出了一種合适的處理方式:将非物質性的存在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為非軀體、不具有量和位置的特征。但問題并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因為如果某種已知的理智本性并不像物質在其他軀體中呈現的方式那樣在多種軀體種存在的話,它究竟在何種意義上呈現?難道“呈現”不是意味着在特定軀體中擁有位置(“being localized in a particular body”)?“非物質性的呈現”如何可能?

03

理智自我呈現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普羅提諾在第六卷4-5節中提出的概念有助于解決“當我們談論非物質性存在的‘呈現’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問題。在5.2中,我們必須試圖從那些适用于軀體的範疇之外的角度去思考非物質性存在,尋找與其本性相關的方面(第五節2.6-22)。随着這些限制我們可以發展出一種對非物質性存在的描述,這種描述能夠凸顯出它的無變化性、獨立性和完滿性,這種完滿性排除了它逃離自身變成某種可毀滅的肉體本性的可能性(第五節5.3 1-8)。或許我們可以說存在軀體的呈現,那是它們自身遍及不同地點的消散(which is their dispersal throughout different places),而非物質性存在的呈現,理智意味着一種之于它自身而言的完全存在。但是諸理智互相之間并不就位置的不同互相區分(VI.4.4)。它們存在的完滿性包含了一種互相之間的完全呈現。

是以普羅提諾在某種意義上認可了非物質性呈現的概念。但對此我們可能仍然無法滿意。因為普羅提諾已區分了軀體間的呈現和非物質性存在對自身的呈現。但我們關心的是非物質性存在如靈魂面對軀體時的呈現。

04

作為依賴的呈現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在VI.4-5中普羅提諾探索了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或許是其對單詞“in”的闡釋,因為它涉及非物質性的真實和物質性真實之間的關系。在希臘語中“in”有“在”某人或者某物的能力中,即依賴于這種能力的意思。這種意義上的非物質性存在既不在任何能力中,也不依賴于任何軀體。另一方面,軀體依賴于靈魂可以被了解為“在”靈魂之中,也就是說一種物質在非物質性存在中(VI.4.2)。如此解釋了對于普羅提諾來說為什麼柏拉圖在《蒂邁歐》(36de)中将世界置于靈魂之中。

在VI.4.7中,普羅提諾舉了一個用手握住某個物體的例子:在物體依賴手的抓握的意義上,手完全将自身呈現給了物體。在《九章集》IV.3(27)中他給出了另一個以海洋和網作喻,談論在靈魂中的宇宙的例子,他要求我們不應把靈魂當作某種“在軀體中”的東西,而應試圖了解為軀體“在靈魂中”。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使我們不再困于空間概念中:軀體“進入”靈魂意味着它作為軀體的存在依賴于靈魂。

許多個别的軀體能夠在一個非物質性的本質當中,因為它們可以都依賴于該本質。這種依賴特性在與不同軀體的關系以及其不同的能力(VI.4.15)中可以有不同表現。但它們所依賴的非物質性力量始終保持在自身中,作為統一性的整體不會被分成部分。

05

被解決的兩難?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回顧普羅提諾在第六卷4-5節中關于物質性存在呈現的解決方法,他是否成功地取消了柏拉圖關于“真實”觀念的其中之一的反駁?《巴門尼德篇》中的兩難以及亞裡士多德對此的批評是不是真的被克服了?

我認為,普羅提諾對該問題的解決具有說服力,他使讀者接受另一種現實——非物質性的存在,從它之中衍生出這個具有個性的世界。如果有人持有這樣的觀點,那麼有關呈現的難題就可以在追随普羅提諾的線索上得到解決。另一方面,如果人們拒絕非物質性的存在,則無法對普羅提諾的解決方案感到滿足,因為這一解決發難的出發點正是對這種存在的預設。

柏拉圖主義的批評者們可能還會懷疑,通過将非物質性-物質性之間關系了解為一種依賴關系究竟能有多少收獲?依賴關系作為一種因果關系是否真正避免了“呈現”這一概念中的位置關系?某個斯多亞派主義者可能會如此反駁柏拉圖主義的唯心論。對此,普羅提諾會如何回應呢?

06

靈魂如何作用于軀體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從現有材料看,普羅提諾并未花大量篇幅探讨靈魂作用于身體這一問題,但他給出了某種可能的答案。首先,他指出靈魂的運作所導緻的軀體的變化必須和軀體内是以影響發生的變化區分開。為了表述靈魂運動和軀體變化的差別,普羅提諾接受了亞裡士多德作出的現實與運動的區分(activity and movement/change)。對于亞裡士多德來說,activity是變化所抵達的頂端;對于普羅提諾來說,它是非物質性現實的獨立功能,軀體變化是基于對它不完美的模仿而來的。

普羅提諾舉了一個琴弦和琴聲的例子:“就演奏樂器來說,受影響的不是旋律,而是琴弦;然而,如果沒有旋律規定應當怎樣撥動琴弦,即使演奏者想撥,琴弦也撥不出調來。”(III.6.4.49-52)。但音樂的例子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旋律是由第三者——作為“動力因”的彈奏者提供的。靈魂不僅是旋律,也是軀體變化的“動力因”(agent)。它如何産生變化呢?普羅提諾還接受了亞裡士多德對世界變化的分析中提出的因果關系模型,由此提出靈魂也是一種非物質性的活動,軀體中不同的生物功能與靈魂的種種特性保持着一緻。

另一個問題是,在談論世界的形成時(第七節)涉及靈魂影響軀體這一複雜問題。普羅提諾傾向于嚴格堅持對靈魂和軀體的區分,他從不将靈魂視為軀體,就好像它能夠實體或機械地對軀體施加影響似的。此外,普羅提諾利用了亞裡士多德在《實體學》中的概念,允許非物質性世界和物質性世界之間因果關系的存在。就像在亞裡士多德的宇宙中,諸多變化依賴于獨立的非物質性實體,在普羅提諾這裡,它們依賴着靈魂。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主持人:梁中和

參與研讨者:趙哲崇、張文明、李博涵、楊怡靜、羅晶晶、宋澤豫、張一帆、陳超凡、石帥鋒、曹愉

整理者:何美鋒、胡可欣、李欣蘭

參考文獻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1.Plotinus:The Enneads. Lloyd P. Gerson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2.《九章集(上下)》.[古羅馬] 普羅提諾. [譯]石敏敏.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3.Plotinus:An Introduction to the Enneads. Aurhor(s): Dominic J. O'Meara Plotinus.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3.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4.Plotinus. Author(s): Emilsson Eyjólfur. Routledge Press. 2017.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5.Plotinus. Author(s): Lloyd P.Gerson. Routledge Press. 1998.

望江柏拉圖學園||普羅提諾《九章集》研讀(三)

6.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lotinus. Author(s): Lloyd P.Gers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7.Neoplatonism. Author(s): Pauliina Remes. Routledge Press. 2008.

ess. 199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