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民黨軍為何會“中将遍地走”?蔣介石四波神操作,從此兩星爛大街

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将遍地走”成為了當時人們評價國民黨軍官數量的流行語,在龐大的國民黨隊伍裡,被授予中将的軍官數量激增。國民黨從建立到組成到發展,曆經了很多個階段,關于軍銜制度也進行過很多次更新和改革,到頭來軍隊内部的結構群組成還是很冗雜。那麼蔣介石到底都做了什麼操作讓那些肩膀上鑲着兩顆星的國民黨将領們看起來“不值錢”了呢?

國民黨軍為何會“中将遍地走”?蔣介石四波神操作,從此兩星爛大街

從國民黨軍隊的建成到發展的過程中,按照軍銜改革為分界,蔣介石一共發起了四次改革。改革的目的當然是希望軍隊的結構能夠得到優化,讓軍隊從管理到執行的過程更加有序完善,但實際上,蔣介石的那些改革措施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标,反而越改越亂。

等級的高低區分

在孫中山統領國民黨的時期裡,蔣介石因出色的軍事能力和個人能力受到孫中山先生的信任和提拔,蔣介石也是以率先接觸到國民黨的核心力量。在辛亥革命期間,國民黨内部的軍隊制度就呈現出雜亂的态勢,等級區分模糊不清。

國民黨軍為何會“中将遍地走”?蔣介石四波神操作,從此兩星爛大街

後來,蔣介石上台,國民黨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了蔣介石的手中。雖然蔣介石是以繼承孫中山的改革方向為口号,但實際上蔣介石上台以後,國民黨的所作所為卻有違孫中山先生的志向,蔣介石不顧國家與人民的利益,一心想把政權攬在自己的手中,完全背棄了三民主義的實質内涵。雖然蔣介石的野心非常明顯,但他手中握着核心權力,整個國民黨隊伍都要聽從蔣介石的号令。

蔣介石上任以後,他繼續招募士兵,壯大國民黨的隊伍。為了将軍隊重新布置管理,他下令整頓了軍隊的等級制度,将國民黨軍隊的軍官和士兵們層層分級,等級從高到低分的很詳細,高等級的軍官對低等級的軍官有絕對的上司權力,等級低的國民黨軍官不得越級行事。這是蔣介石上任以後的第一次軍銜改革行動,這次的改革的結果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

國民黨軍為何會“中将遍地走”?蔣介石四波神操作,從此兩星爛大街

從好的方面來說,這次改革将國民黨内部的人員進行了整頓與排列,等級變得清晰,不再像從前一樣混亂。從壞的方面來說,這種僵硬的等級區分形式讓國民黨内部人員都期盼着自己能夠更新,因為等級越高權力越大,長此以往國民黨内部就會産生獨裁與腐敗。

晉升制度的重置

第二次軍銜制度改革是在抗日戰争期間。當時蔣介石為了鼓勵國民黨軍隊積極抗日,遂以更新軍銜為獎勵,号召國民黨将士沖鋒禦敵。是以,國民黨内部的将士們紛紛前往抗戰前線,領取軍功,被升為中将的人也越來越多。但蔣介石此時發現,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來看,将士更新得太快,不利于内部管理的穩定。

國民黨軍為何會“中将遍地走”?蔣介石四波神操作,從此兩星爛大街

是以蔣介石發動第二次軍銜制度改革,在以軍功作為更新籌碼的基礎上,加上了資曆的限制。也就是說,想要進行爵位的更新,不能隻靠軍功,還得看資曆,如果在職時間太短,無論立了什麼功勳也不可以直接晉級,必須熬幾年才有資格更新。但這中間,偏偏對中将沒有限制,隻要有能拿得出手的功績,人人都有機會升為中将,是以就出現了“中将遍地走”的局面。

軍隊擴編與退休年齡的改變

第三次與第四次的軍銜改革仍然沒能解決中将冗雜的問題。造成國民黨内部中将人數呈指數上升的原因除了等級制度的誘惑以外,軍隊擴招和國民黨将士退休年齡的劃分也是造成這個現象的重要因素。

由于蔣介石公開表示過“攘外必先安内”的觀點,他的抗日決心逐漸向消極轉變,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剿滅共産黨上。這種不識時務、沒有家國觀念的思想讓蔣介石越來越狂妄,他繼續擴大國民黨隊伍。

國民黨軍為何會“中将遍地走”?蔣介石四波神操作,從此兩星爛大街

但是他擴編軍隊的手段并不光彩,很多新兵都是國民黨從那些平民百姓當中強行掠奪來的。随着新兵的增多,管理的将士也就随之增加,本就遍地都是的中将這下人數更多了。此外,蔣介石還把國民黨人士的退休年齡改成了六十五歲。

實際上年過六十的人很少有能繼續在沙場上馳騁的,改變退休人數這個決定從客觀上講不太明智。這樣一來,國民黨内部的中将就更加冗雜了。雖然都叫中将,但其本質有千差萬别。有些是剛取得軍功的年輕中将,有些中将是空有其名隻待退休的老年軍官,還有一些中将是通過軍閥關系賄賂而得來的軍銜。

國民黨軍為何會“中将遍地走”?蔣介石四波神操作,從此兩星爛大街

綜上所述,蔣介石的四次軍銜改革都沒能達到他的初始目的,不僅沒有讓國民黨内部制度完善,反而出現了将近一千個中将級别的軍官。很多人表面上帶着級别不低的軍銜,但事實上并沒有什麼硬實力,徒有其名罷了。

從蔣介石的軍銜改革可以看出,國民黨的失敗是曆史的必然,因為國民黨雖然看起來隊伍龐大,但實際上空有其表,作戰能力和人員素質都經不起考驗。國民黨隊伍的組成也十分雜亂,内部腐敗嚴重,軍心不齊,各自為營。如此草率的隊伍,何以扛得起救國救民的大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