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民党军为何会“中将遍地走”?蒋介石四波神操作,从此两星烂大街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将遍地走”成为了当时人们评价国民党军官数量的流行语,在庞大的国民党队伍里,被授予中将的军官数量激增。国民党从建立到组成到发展,历经了很多个阶段,关于军衔制度也进行过很多次升级和改革,到头来军队内部的结构和组成还是很冗杂。那么蒋介石到底都做了什么操作让那些肩膀上镶着两颗星的国民党将领们看起来“不值钱”了呢?

国民党军为何会“中将遍地走”?蒋介石四波神操作,从此两星烂大街

从国民党军队的建成到发展的过程中,按照军衔改革为分界,蒋介石一共发起了四次改革。改革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军队的结构能够得到优化,让军队从管理到执行的过程更加有序完善,但实际上,蒋介石的那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反而越改越乱。

等级的高低区分

在孙中山统领国民党的时期里,蒋介石因出色的军事能力和个人能力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信任和提拔,蒋介石也因此率先接触到国民党的核心力量。在辛亥革命期间,国民党内部的军队制度就呈现出杂乱的态势,等级区分模糊不清。

国民党军为何会“中将遍地走”?蒋介石四波神操作,从此两星烂大街

后来,蒋介石上台,国民党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了蒋介石的手中。虽然蒋介石是以继承孙中山的改革方向为口号,但实际上蒋介石上台以后,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却有违孙中山先生的志向,蒋介石不顾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一心想把政权揽在自己的手中,完全背弃了三民主义的实质内涵。虽然蒋介石的野心非常明显,但他手中握着核心权力,整个国民党队伍都要听从蒋介石的号令。

蒋介石上任以后,他继续招募士兵,壮大国民党的队伍。为了将军队重新布置管理,他下令整顿了军队的等级制度,将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们层层分级,等级从高到低分的很详细,高等级的军官对低等级的军官有绝对的领导权力,等级低的国民党军官不得越级行事。这是蒋介石上任以后的第一次军衔改革行动,这次的改革的结果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国民党军为何会“中将遍地走”?蒋介石四波神操作,从此两星烂大街

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次改革将国民党内部的人员进行了整顿与排列,等级变得清晰,不再像从前一样混乱。从坏的方面来说,这种僵硬的等级区分形式让国民党内部人员都期盼着自己能够升级,因为等级越高权力越大,长此以往国民党内部就会产生独裁与腐败。

晋升制度的重置

第二次军衔制度改革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当时蒋介石为了鼓励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日,遂以升级军衔为奖励,号召国民党将士冲锋御敌。因此,国民党内部的将士们纷纷前往抗战前线,领取军功,被升为中将的人也越来越多。但蒋介石此时发现,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来看,将士升级得太快,不利于内部管理的稳定。

国民党军为何会“中将遍地走”?蒋介石四波神操作,从此两星烂大街

因此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军衔制度改革,在以军功作为升级筹码的基础上,加上了资历的限制。也就是说,想要进行爵位的升级,不能只靠军功,还得看资历,如果在职时间太短,无论立了什么功勋也不可以直接晋级,必须熬几年才有资格升级。但这中间,偏偏对中将没有限制,只要有能拿得出手的功绩,人人都有机会升为中将,因此就出现了“中将遍地走”的局面。

军队扩编与退休年龄的改变

第三次与第四次的军衔改革仍然没能解决中将冗杂的问题。造成国民党内部中将人数呈指数上升的原因除了等级制度的诱惑以外,军队扩招和国民党将士退休年龄的划分也是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因素。

由于蒋介石公开表示过“攘外必先安内”的观点,他的抗日决心逐渐向消极转变,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剿灭共产党上。这种不识时务、没有家国观念的思想让蒋介石越来越狂妄,他继续扩大国民党队伍。

国民党军为何会“中将遍地走”?蒋介石四波神操作,从此两星烂大街

但是他扩编军队的手段并不光彩,很多新兵都是国民党从那些平民百姓当中强行掠夺来的。随着新兵的增多,管理的将士也就随之增加,本就遍地都是的中将这下人数更多了。此外,蒋介石还把国民党人士的退休年龄改成了六十五岁。

实际上年过六十的人很少有能继续在沙场上驰骋的,改变退休人数这个决定从客观上讲不太明智。这样一来,国民党内部的中将就更加冗杂了。虽然都叫中将,但其本质有千差万别。有些是刚取得军功的年轻中将,有些中将是空有其名只待退休的老年军官,还有一些中将是通过军阀关系贿赂而得来的军衔。

国民党军为何会“中将遍地走”?蒋介石四波神操作,从此两星烂大街

综上所述,蒋介石的四次军衔改革都没能达到他的初始目的,不仅没有让国民党内部制度完善,反而出现了将近一千个中将级别的军官。很多人表面上带着级别不低的军衔,但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硬实力,徒有其名罢了。

从蒋介石的军衔改革可以看出,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国民党虽然看起来队伍庞大,但实际上空有其表,作战能力和人员素质都经不起考验。国民党队伍的组成也十分杂乱,内部腐败严重,军心不齐,各自为营。如此草率的队伍,何以扛得起救国救民的大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