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利釋出2021年銷量資料,全年汽車總銷量為132.80萬輛,完成去年全年目标的87%。面對僅1%的增速,吉利汽車仍把2022年的銷售目标設定為165萬,相較于2021年增速近20%。續5年奪得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是不争的事實,但吉利明顯增長乏力。
在産能變革時,傳統車企不得不面對考題。吉利提出了藍色吉利行動新能源戰略,在這場新能源的風暴中,沒故事可講的吉利的藍色微光顯得忽明忽暗。

航母轉身難
吉利在2015年在新能源開始布局,釋出藍色吉利行動,表示吉利汽車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吉利整體銷量90%以上,其中,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占比達到65%,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達35%。
如今,吉利汽車新能源銷量在總銷量中占比不足10%。
很明顯在新能源的布局上,吉利銷量遠不及預期。吉利旗下幾何A、幾何C、帝豪EV等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熱度不高。2020年,吉利推進純電動程序,創立極氪。而旗下僅有一款車型,2021年,極氪001銷量達到6007輛。
相比之下,同為自主品牌比亞迪的答卷顯得格外亮眼,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達到59萬輛,同比增長231.6%,新能源銷量占總銷量的80%以上。産業變革之際,如果企業不能号準時代的脈搏很快就會被抛下。
目前吉利旗下吉利汽車、幾何汽車、領克、寶騰汽車、極氪、路特斯汽車、沃爾沃汽車、Polestar、遠端商用車、倫敦電動車等,燃油車增長乏力,新能源無爆款車,龐大的汽車帝國轉身難。
新能源微光
經曆了五年的摸索,第六年吉利開始“燒錢”多點布局,向電動化,自動化,智能化邁進。
2021年開年,吉利動作頻繁。1月11日,吉利宣布與百度共同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與傳化共建汽車産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計劃在未來五年投入500億元人民币發展智能汽車技術。
1月13日,聯手富士康組建合資公司,為第三方車企代工,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産及定制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态系統和電動車全産業鍊全流程等。
1月19日,與騰訊牽手共建汽車“碳中和”開放平台,與騰訊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圍繞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數字化營銷、數字化底座、數字化新業務及低碳發展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
1月26日,吉利與由賈躍亭創辦的美國共享智能出行生态公司Faraday Future,在産品技術和産能代工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年底吉利又與孚能科技展開深度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電池生産工廠。根據協定,雙方将共同推進動力電池産能建設。
吉利有一定實力“燒錢”,據2021年上半年年報,現金流為41.17億,資産負債率為39.73%。多方布局微光點點,航母轉身成效還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