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裝甲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精銳部隊之一,也是武裝黨衛軍中成立最早的部隊,為後續成立的其他黨衛軍各師輸送了大量軍官和士官,可謂武裝黨衛軍的搖籃部隊。這支部隊從二戰爆發一直打到德國投降,曆經東線兩線的主要戰役,為納粹德國開疆拓土的同時,也犯下了累累戰争罪行,被稱為“黑色死神”。
本書詳述了該部隊建立的過程,對研究納粹德國早期曆史和黨衛隊發展史的讀者有諸多助益。本書還對該部隊參加的主要戰役和戰鬥都有較長的描述,完整再現了這支部隊在整個二戰中的曆程。

節選——序章: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
1933年1月納粹掌權後,希特勒同沖鋒隊(SA)領袖羅姆之間的裂痕也愈來愈深。希特勒開始擔心起來:沖鋒隊不僅在将來會擾亂他的統治,同時有可能影響到他的權威。是以,希特勒說:“我當時想,我需要一支衛隊,不管它規模多小,它必須無條件服從我,甚至會朝着他們自己的兄弟動手。甯可隻要來自一座城市的20個人——條件是,可以完全信賴他們——也不要一大群不可靠的人。”後來,這支隊伍按照他的意願被命名為“Schutzstaffel”,即黨衛隊。
黨衛隊起先的“目的”可以說是必要時充當希特勒的保镖。1933年初,希特勒的保镖兼司機澤普·迪特裡希(Seep Dietrich)奉命組建一支私人衛隊,以保證希特勒的安全。不久之後,迪特裡希親自從阿道夫·希特勒突擊隊(Stosstrupp Adlof Hitler)中挑選出117人,組建了這支私人衛隊。這117人全都是黨衛隊理想的模範:25歲,身高1.8米,無犯罪記錄。普魯士州警察部門負責為柏林總部衛隊提供後勤方面的支援。這支部隊後來成為了赫赫有名的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1.SS-Panzer Division“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希特勒最信任的老戰士——澤普·迪特裡希親自挑選出了 117 人組建了一支私人衛隊,專門負責希特勒的安全。這支衛隊從某種程度可說是黨衛隊的前身。
但希特勒任命的黨衛隊全國領袖海因裡希·希姆萊的野心卻不止于此,他不斷地向希特勒遊說:貼身衛隊有立即擴大的需要。希特勒本來就對陸軍軍官團的忠心有所懷疑,一直在考慮如何建立納粹黨的軍事組織,以期能夠代替國防軍。1934年9月,希特勒邁出了巨大的一步,準許成立聽命于希特勒本人的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SS-Verfugungstruppe),而這支部隊的成員主要來自各地獨立的黨衛隊大隊成員。
這些大隊是1933年被設定于德國主要城市的“政治預備隊”(Politische Bereitschaften)的後裔,如今則被合并,它們分别是駐慕尼黑的“德意志”旗隊(Deutschland Standarten,旗隊編制相當于陸軍的“團”),以及駐紮于漢堡的“日耳曼尼亞”旗隊( Germannia Standarten)和負責拱衛元首安全的阿道夫·希特勒旗隊(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前身)。阿道夫·希特勒旗隊雖然編入了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但指揮官澤普·迪特裡希憑借與希特勒親密的私人關系,仍保持着某種自主性,哪怕是希姆萊也對他無可奈何。
澤普·迪特裡希。這是一張他早期的簽名照,注意照片中 SS 早期的領章樣式。
在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的指揮官人選上,希姆萊比較傾向于舊國防軍軍官保羅·豪塞爾(Paul Hausser),他可以說是幹此工作的最佳人選,豪塞爾同時也是黨衛隊之内為數甚少的昔日進階軍官之一。豪塞爾生于1880年,一個高高瘦瘦的勃蘭登堡人(Brandenburg an der Havel)。出身于正統的普魯士軍人家庭的他儀表堂堂、舉止潇灑,處處顯示出普魯士軍官風度,談吐挖苦俏皮,這讓他在等級森嚴的國防軍中樹了一些敵。
保羅·豪塞爾,可說是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之父,真正創造武裝黨衛軍的人。注意照片中豪塞爾佩戴的 SS 早期領章。
他的軍事履曆充分表明他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和實幹才能:受過步兵訓練、上過軍事院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過不同職務,包括團長和總參謀部參謀官。戰争結束後,豪塞爾還擔任過第2軍事防區的總參謀長,第10步兵團團長。1932年1月31日,他最終因政治原因以名譽陸軍中将從軍隊中退役。
退役後,豪塞爾加入過當時德國的右翼組織“鋼盔黨”(Stahlhelm),甚至短暫加入過沖鋒隊。不久後,通過一名來自第10步兵團的老戰友介紹,豪塞爾結識了希姆萊。後者希望他能夠加入黨衛隊來指導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在軍事訓練中的各項問題,并授予其黨衛隊旗隊長(上校)軍銜。按照希姆萊的話說,黨衛隊戰士缺什麼,豪塞爾就應該灌輸給他們什麼——紀律、服從、敢于拼殺,總之,就是所有的軍事知識。這也是黨衛隊現階段最匮乏的東西。
1935年初,豪塞爾在不倫瑞克(Braunschweig)的公爵官邸開辦了一所黨衛隊軍官學校(注意,實際上在waffen-ss,也就是黨衛軍這個名稱正式出現在德國官方檔案之前,正确的叫法應該是黨衛隊軍官學校)并擔任校長。不久後,他又着手建立不倫瑞克和巴特特爾茨(Bad Tolz)兩所黨衛軍“容克”學校的整套系統化訓練機制,目的是能夠在這裡培養未來武裝黨衛隊(黨衛軍)的軍事骨幹(最後事實也證明了,許多黨衛軍的軍官都來自這個體系)。
位于巴特特爾茨的黨衛隊軍官學校的大門。這所軍校同不倫瑞克的姊妹學校一起為武裝黨衛軍部隊培育了大量的骨幹人才。
1936年10月1日,希姆萊正式任命豪塞爾為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指揮官,同時兼任兩校的督察。在他的新崗位上,豪塞爾計劃把軍官教育訓練學校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運用到整個黨衛隊機動部隊之中:“黨衛隊必須建立一支首先以國防軍訓練教程為藍本的部隊,因為這種教程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在整個過程中,他逐漸将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按德國正常武裝部隊的形象塑造成了一支值得稱頌的部隊。而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一開始也為它的精英主義感到自豪。
1938年,阿道夫·希特勒旗隊因為其特殊性,脫離了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編制。由于德國在這一年成功吞并了奧地利,黨衛隊又在維也納建立了第三支旗隊:元首旗隊(Der Fuhrer Standarten)。最終,這三支旗隊組成了黨衛隊特别機動部隊,也就是後來名震天下的帝國師(Das Reich)。豪塞爾也終于可以作為一位指揮部隊的将軍去幹他一直想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