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答疑: HPV疫苗可有效降低宮頸癌患病并預防發病

宮頸癌是女性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中最高發的一種,被稱作“頭号殺手”。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球目前宮頸癌的發生率13.3/10萬,死亡率7.3/10萬,2020年中國宮頸癌新發病例11萬,發病率10.7/10萬,死亡率5.3/10萬。汕頭目前宮頸癌死亡率為2.24/10萬。

汕頭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婦産科副主任醫師楊佳雙長期從事宮頸疾病防治研究工作。她表示,宮頸癌的早診早治可以從兩方面來進行,45歲以上的女性通過定期篩查,45歲以下的女性以接種疫苗預防為主。針對南方日報就适齡女性接種HPV疫苗提出的相關問題,她一一進行了解答。

◎預防HPV16、18型感染

南方日報:HPV疫苗是唯一可以預防癌症的疫苗,這種說法準确嗎?應該怎麼了解HPV疫苗接種的意義?

楊佳雙:應該說是目前唯一證明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疫苗就是HPV疫苗。宮頸癌的發生,99%以上和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有關,接種HPV疫苗是宮頸癌的一級預防,可以明顯降低宮頸癌的發生率。

南方日報:接種雙價HPV疫苗對于預防宮頸癌的效力如何?是否安全?

楊佳雙:雙價也就是二價HPV疫苗,指的是針對預防HPV16、18型感染的疫苗,宮頸癌的發生,與持續高危型HPV感染有關。其中HPV16、18型是最高危型,占據宮頸癌發生的70%。也就是說,接受雙價疫苗,可以預防70%的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發生。目前二價疫苗在全球臨床應用從2006年就已經開始,至今證明并沒有嚴重不良反應,絕大多數人接種後無特别不适,小部分人會出現肌肉酸痛、頭暈、惡心等,個别人會有低熱等,但都是一過性症狀,對身體不會造成損害。我們國産二價疫苗也是通過嚴格審批、檢驗合格才得以上市,是安全的。

◎HPV疫苗接種越早越好

南方日報:HPV疫苗接種的最佳年齡段是什麼時候?

楊佳雙:HPV疫苗接種,提倡越早越好,目前認為9—26歲是最佳年齡段。提倡及早接種主要是因為HPV疫苗是預防宮頸癌,但對于已經發生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不能起到治療和延緩疾病發展的作用,是以要在還沒有感染的情況下接種,預防的成功率最大,最好就是在還沒有性生活前。但不是說有性生活後接種就沒有效果,隻要沒有感染,疫苗接種就能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哪怕有HPV感染史,接種疫苗也會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目前疫苗有三種,更高價疫苗保護的範圍更廣,但價格也會更高,保護範圍不同,适應年齡段也不同。具體還是要根據适應範圍和年齡段、保護效價等綜合考慮,最好要遵循醫生的專業建議。

二價主要針對宮頸癌緻病的最高危類型也就是16、18型的感染預防,可以預防70%的宮頸癌,适合9—45歲。四價是在二價基礎上增加低危型6、11型的保護,雖然低危,但一旦感染容易導緻尖銳濕疣這種性傳播疾病。可以預防90%的生殖器疣和70%宮頸癌。适合20—45歲。

九價是四價基礎上增加預防52、33、31、45型及58型這5種高危型的感染,可以預防90%宮頸癌90%的生殖器疣,适合16—26歲。

南方日報:其他年齡階段的女性是否有接種HPV疫苗的必要?錯過最佳年齡接種是否會導緻接種無效?

楊佳雙:目前幾種疫苗類型,基本涵蓋了性生活前可以達到最大預防效果的年齡段,以及性生活活躍期最可能感染高危型HPV病毒的年齡段,也是根據疫苗臨床适用研究确定的可接種年齡範圍,超出此範圍,年齡小于9歲或者大于45歲,一方面不是最佳“預防”年齡,接種防護效果不确切;二是對于是否存在嚴重不良反應尚無确鑿臨床證據,是以并不建議。

南方日報:男生是否需要接種HPV疫苗?

楊佳雙:有條件的情況下,男性也建議接種HPV疫苗,HPV病毒有120多種分型,除了與宮頸癌緻病性最密切的16、18型,還有很多與陰莖癌、肛門癌相關的高危型HPV,和其他亞性可以引起生殖道疣比如外陰尖銳濕疣等HPV分型,可以通過接種四價、九價疫苗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應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

南方日報:接種了雙價HPV疫苗,以後還能再接種四價、九價的HPV疫苗嗎?

楊佳雙:都是可以的。但接種雙價也就是二價HPV疫苗後,再接種四價,單純從預防宮頸癌的角度則沒有必要,因為二者都是預防HPV16、18型感染。四價疫苗隻是在二價的基礎上增加低危型HPV6、11型的保護,這兩個型别的HPV感染主要引起70%生殖器疣(比如外陰尖銳濕疣)這類性傳播疾病的發生。

接種雙價再接種九價,隻要在九價适宜接種的年齡範圍内,也就是16—26歲,是可以的。九價是四價基礎上增加預防52、33、31、45型及58型這5種高危型的感染,可以預防90%宮頸癌90%的生殖器疣,擴大了高危型宮頸癌和生殖器疣的預防範圍。

南方日報:雙價HPV疫苗預防疾病的有效期是多久?是否需要補針?

楊佳雙:對于疫苗接種後可以保護多久,目前還沒有非常确切的試驗資料。就現有的臨床資料表明,至少有8—10年,甚至更久,這與個人對疫苗的敏感性、年齡、人體機能和抵抗力不同有關。疫苗接種要按“0—1—6”注射三針,也就是接種第一針後,隔1個月接種第二針,與第一針隔6個月接種第三針,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可以略延後接種,但不能提前。

疫苗接種後不需要補針,但接種疫苗不等于就能杜絕宮頸癌的發生,除了16、18型,還有其他高危型和高危亞型也有可能導緻宮頸癌,一定要定期做宮頸癌篩查。

南方日報:除了接種疫苗外,女性還應該怎樣預防宮頸癌的發生?

楊佳雙:HPV疫苗接種并非就是一勞永逸,疫苗對于宮頸癌的發生可以起到明顯的預防作用,但并不能達到100%。除了16、18型,還有其他可以引起宮頸癌的高危型和高危亞性,接種後在25—65歲都需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也就是宮頸脫落細胞檢查(TCT)和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檢測,如果出現異常,還需進一步陰道鏡檢查。要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上,也要注意作息規律、健康飲食,避免不潔性生活,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保持心情愉悅和适當體育鍛煉。身體免疫力提高了,才更能有利于保持健康。

【記者】 王涵琦

點選圖檔,一鍵報料

專家答疑: HPV疫苗可有效降低宮頸癌患病并預防發病

【作者】 王涵琦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