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文宏等學者在《柳葉刀》發文:中國抗擊疫情的下一個挑戰是這些

自2021年3月,國家衛健委要求将60歲以上老年人納入到免疫接種規劃中,至今已有一年有餘。

據通訊作者為陳賽娟院士、共同作者為張文宏教授等于5月6日刊登在《柳葉刀》上的文章《上海應對目前新冠奧密克戎疫情:拯救生命的努力》所披露,未接種疫苗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感染後進展為重症病例或出現死亡的可能性仍較高。

這已在香港地區的疫情中得到證明。香港衛生署報告稱,截至5月4日,第五波疫情期間1192765名新冠病例中有9115例死亡(粗病死率為0.76%),而60歲以上人群的粗病死率則為2.70%。

第五波疫情中的香港,産生了全球最高的死亡率。

香港60歲以上年齡段約19.30%的人未接種疫苗。相比之下,紐西蘭60歲以上人群中隻有2%沒有接種疫苗,這與其低至0.07%的粗病死率呈高度相關。

而在上海,580萬60歲以上的人群中,接種疫苗的比例為62%,隻有38%接種了疫苗加強針。

截至5月4日,在上海503例新冠死亡病例中,隻有25名患者接種了至少一劑新冠疫苗。死亡患者的疫苗接種率僅為4.97%。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資料,中國大約有4900萬60歲以上的老人尚未接種疫苗。

而中國大陸80歲以上老人第三針接種率約為20%,而挪威、瑞典等國的接種率超90%。

美國研究說奧密克戎或同其他新冠變異株一樣危險

據新華社5月7日報道,美國一項尚未正式發表的大樣本研究顯示,本質上,奧密克戎或同以往版本新冠病毒變異株一樣嚴重。

這推翻了以往研究關于「奧密克戎傳染性更強、危險性變弱」的假定,并進一步凸顯接種新冠疫苗及加強針的重要性。

據路透社5月5日報道,該研究正在《自然》旗下期刊整合平台Nature Portfolio接受同行評議,4名研究人員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密涅瓦大學和哈佛大學醫學院。

研究人員以馬薩諸塞州13萬餘名新冠患者的電子病曆以及全州新冠疫苗接種資料為研究對象,不僅考察住院率和死亡率資料,還計入人口結構、患者疫苗接種狀況以及「查爾森合并症指數」等幹擾因素。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兩年來,包括奧密克戎在内的不同新冠變異株輪流成為主流毒株,但不同時期的住院和死亡風險「幾乎相同」。

研究團隊據此認為,奧密克戎成為主流毒株後,住院和死亡病例數之是以低于前幾種變異株流行時水準,不是因為奧密克戎危險性低,而是新冠疫苗起了作用。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阿爾瓊·文卡特什博士認為,這項研究獨特且「相當有說服力」。以往研究隻關注新冠死亡和住院人數,而這項研究考慮了病人的疫苗接種狀況、醫學風險因素,并對相似年齡段做比較。

文卡特什說,這項研究進一步證明,是疫苗幫助人們避免奧密克戎的最壞影響,不要「錯誤」認為疫苗和加強針不重要。

路透社報道,全球範圍内,各國仍有相當比例群眾不願接種新冠疫苗。2021年11月首次發現奧密克戎毒株後,一些公共衛生官員說,絕大部分奧密克戎感染者症狀相對其他毒株感染者輕微。這可能讓一些對新冠疫苗持懷疑态度的人更加覺得沒必要接種。

張文宏等發文:中國的下一個挑戰是什麼?

5月7日,「華山感染」微信号轉發一篇刊登在《柳葉刀》上的文章:《上海應對目前新冠奧密克戎疫情:拯救生命的努力》。

這一文章通訊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血液學研究所、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陳賽娟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臨床病毒研究室張欣欣教授、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教授也作為共同作者。

文章透露,據上海市衛健委通報,截至2022年5月4日,上海市累計有60194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547056例為無症狀感染者,累計死亡503例。

未接種疫苗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感染後進展為重症病例或出現死亡的可能性仍較高。這已在香港地區的疫情中得到證明。香港衛生署報告稱,截至5月4日,第五波疫情期間1192765名新冠病例中有9115例死亡(粗病死率為0.76%),而60歲以上人群(該年齡段約19.30%的人未接種疫苗)的粗病死率則為2.70%。

相比之下,紐西蘭60歲以上人群中隻有2%沒有接種疫苗,這與其低至0.07%的新冠疫情粗病死率呈高度相關。

上海擁有2500萬人口,總體疫苗接種覆寫率已超過90%;然而,老年人的疫苗接種覆寫率仍然較低——在580萬60歲以上的人群中,接種疫苗的比例為62%,而隻有38%接種了疫苗加強針。

截至5月4日,在503例新冠死亡病例中,隻有25名患者接種了至少一劑新冠疫苗。死亡患者的疫苗接種率僅為4.97%。可見,接種新冠疫苗,能夠讓公衆減少患病風險,特别是能夠減少重症和死亡的風險。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資料,中國大約有4900萬60歲以上的老人尚未接種疫苗,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患有基礎疾病。

文章認為,中國的下一個挑戰,将是如何加強衛生工作者和公衆的溝通,使群眾克服對疫苗的「疫苗猶豫」(vaccine hesitancy)——即當疫苗成功研發并提供免費接種時,人們卻表現出推遲接種或拒絕疫苗的行為。

了解「疫苗猶豫」的原因,以及未來減少猶豫的潛在方法,将有望使接種疫苗的個人比例更高,并有助于結束目前的新冠大流行。

接種新冠疫苗普遍存在「猶豫」的原因有哪些?

截至2022年5月6日,牛津大學Our World in Data統計全球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116.4億劑次,接種率為65.4%。

截至2022年5月5日,中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超33.4億劑次,覆寫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分别占全國總人口的91.22%、88.74%。

目前,中國城市和郊區的疫苗接種率高于農村。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種疫苗(包括接受加強疫苗)的百分比要高于年輕人。此外,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疫苗接種數量遠遠高于中低收入人群[1]。

對于新冠疫苗的功效,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報告:與德爾塔(Delta)變體相比,疫苗對症狀感染的有效性為93.5%;而奧密克戎(Omicron)變體對症狀感染的疫苗有效性為67%;在住院治療方面,完全接種疫苗(三劑基于mRNA的疫苗)的有效率為94% [2]。

近期發表在期刊《人類疫苗和免疫治療》上的一篇題為《新冠肺炎疫苗猶豫:不情願和改善疫苗接受度的考慮》的文章,發現新冠疫苗接種猶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人口結構差異

一個人年齡越大,他們接種新冠疫苗的可能性就越大。

此外,更高的教育水準可以減少對疫苗的猶豫。一項對醫學生的調查發現,其中23%的人由于擔心疫苗安全性及副作用,不願意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準許後立即接種新冠疫苗;但53%的受訪者信任公共衛生專家,表示他們願意參加新冠疫苗試驗[3]。

新冠肺炎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到目前為止,對接種疫苗猶豫不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疫苗的安全性。

新冠肺炎疫苗是有史以來開發速度最快的疫苗,但随之而來的是疫苗的倉促開發和試驗,導緻了許多人對疫苗的安全性持懷疑态度。此外,許多新冠疫苗的開發用了新穎的mRNA的技術,增加了人們對疫苗安全性的擔憂。

随着新冠疫苗在臨床試驗中花費的時間增加,新冠疫苗的檢測增加以及副作用減少,個人接種疫苗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另外,新冠疫苗免疫的功效和持續時間,對接種新冠疫苗猶豫也有一定影響。

對政府和衛生官員的不信任

歐美國家許多人對政府和衛生組織提供的有關新冠肺炎和新疫苗的資訊持懷疑态度。對疫苗開發的不信任以及錯誤資訊的比率,會導緻公衆對疫苗的猶豫增加。

上述論文提及,美國黑人對醫療機構的不信任可以追溯到塔斯基吉梅毒實驗,那是令不少黑人聞之色變的專有名詞,已成為種族主義的代名詞之一。自1932年起,美國公共衛生部(PHS)以400名非洲裔黑人男子為試驗品,秘密研究梅毒對人體的危害,隐瞞當事人長達40年,使大批受害人及其親屬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的代價。美國政府在1970年代東窗事發後下令徹查、予以賠償,并最終于1997年給出了遲到的道歉。

但這種不信任的根源,不僅僅在于單一事件,也基于醫學研究人員和醫生幾個世紀以來的種族主義剝削。據報道,上級官員之間的錯誤資訊和資訊糾紛,也導緻美國黑人對醫療保健系統的不信任感更高[4]。

上述文章研究的是美國的情況。據八點健聞報道,在中國,高齡群體不願接種新冠疫苗的因素主要在于:

患有基礎病,擔心接種風險。

由于中國疫情防控有效,感染風險不高,缺乏對新冠威脅的感覺。

各地在對「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進行名額化時規定:「血壓低于160/100mmllg才能接種」。不管是血壓不穩定「處于發作期」,還是長期高壓,隻要現場體檢後發現血壓高于160/100mmHg,都會被暫緩接種。

在耦合反應影響人群和實際安全性較高的疫苗之間,存在類似「塔西佗陷阱」的信任問題。

如何減少對新冠疫苗接種的猶豫?

據上述美國研究表示,對新冠疫苗表現出的猶豫,不是一個新概念,原因多種多樣,需要采取适當措施将其最小化。

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要在新冠疫苗的需求和安全性方面,向個人提供一緻和準确的資訊。

政府和衛生保健官員必須提供透明、穩定和可靠的資訊,特别是關于大流行嚴重性的資訊。

關于疫苗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教育個人了解疫苗的功能和好處。為此,各國政府和衛生保健官員在宣傳和推廣疫苗方面,需保持統一。

由于農村和低收入地區的猶豫程度更高,包括宗教領袖在内的地方上司人應該提倡疫苗接種。[5]

參考資料:

[1]Mathieu E,Ritchie H,Ortiz-Ospina E,et al.A global database of COVID-19 vaccinations[J].Nature Human Behav,2021,5(7):947-53.

[2]Shader RI.COVID-19 Vaccine Effectiveness[J].Clinical Therapeutics,2021,43(6):1132-1133.

[3]Lucia VC,Kelekar A,Afonso NM.COVID-19 vaccine hesitancy among medical students[J].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21,43(3):445-49.

[4]Ni o MD,Hearne BN,Cai T.Trajectories of COVID-19 vaccine intentions among U.S. adults:the role of race and ethnicity[J].SSM Popul Health,2021,15:100824.

[5]天青,《解惑:為什麼我們會對新冠疫苗猶豫?》,健康界呼吸感染前線,2022年5月7日

[6]于煥煥 嚴勝男,《這些最應該被保護的老年人,為什麼遲遲不打新冠疫苗?》,八點健聞,2022年4月26日

健康界出品

綜編|筱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