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海膽

作者:齊魯壹點

文/田櫻(遼甯)

記得,孩提時父親曾帶我乘船到海島趕海,釣魚,挖蚬子,扒海蛎子,而撈海膽,趣味十足。

青未了|海膽

渤海黃海海域生長的海膽,一般有兩種:黃海膽,又稱馬糞海膽;紫海膽,又稱“大連紫海膽”,是大連海域特有的品種,因渾身長着鋒利、輻射狀的黑色芒刺,形似黑鐵鍋,是以家鄉人給它起了個“剌鍋子”的俗名。

潮水最奔湧的日子,就是大海最慷慨的時候。趕海人就是在退潮後趕緊出動,趁下一輪大潮未來之前,在潮間帶盡可能,父親便是選擇這樣趕海的好日子去趕海。

青未了|海膽

父親說,撈海膽要掌握海膽的生活習性,海膽多刺,一般栖息在黃海渤海近海的淺海處的、海藻豐富的海區礁林間或石縫中,以及較堅硬的泥沙質淺海地帶,多群居底栖,有背光和晝伏夜出的習性,以海藻幼體為食。淺水區的海膽刺一般軟而淺,深水區的海膽刺硬而長海。海膽常常在深水大流的岩礁上,以海藻為食,特别喜食海帶和裙帶菜幼苗。每年四到八月份,是海膽的捕撈季。

青未了|海膽

碧天如水,水天相接,穹宇寥廓,海氣澄鮮。父親說海膽喜歡聚集在局部海區内,在大風過後的退潮時段是最佳的海膽擷取時機,多尋覓礁石縫隙處的水灣,就會有更多收獲。父親是老海碰子,他能根據海潮的流向與海水顔色判斷出海膽的聚居地,然後,戴嘴子、扣水鏡、穿腳蹼 ,用單腳掌槳,口齧一個箱式透視鏡,探入海水裡細辨海帶裙帶菜叢中海膽的所在,雙手握緊兜網,對準海膽們就能輕松捕獲。經過一時間的忙乎, 我和父親滿載而歸。

青未了|海膽

我喜歡吃海膽,最鮮美的莫過于母親做的海膽湯了。母親把我們趕海收獲的海膽,先是洗淨,再撬開黑色帶輻射狀芒刺的軟殼,殼内是狀似桔子瓣、黃色的海膽黃,然後用羹匙挖出,放進沸水中,再加上蔥花、香菜和鹽,加熱後做出的湯菜。“桔瓣”呈小米粒狀,喝上一口,微苦中透出鮮香,鮮而不膩,鮮亮爽口,沁肺開胃,越品味越有味道。用鮮亮的海膽湯做鹵,加到母親做的手擀面裡,是我最喜歡吃的飯菜。現在,每每想起母親的海膽鹵子手擀面,仍覺滿口生津!孩提時的回憶一直留在我的美好記憶裡。以指為匙,将海膽黃送入口中,軟、嫩、滑,甜與鮮先後在嘴裡湧現,那種舌尖感受到的奇妙觸感和味蕾上遊蕩的甘甜滋味,令人難以言喻。

青未了|海膽

歲月如梭。家鄉的海膽,從家鄉人的飯桌上,走進了大雅之堂的宴會。記得,有一次在棒錘島飯店接待日本客商,晚餐上了一道生海膽。這是經過挑選的紫海膽,個大,黃多,去掉内髒,經過細心處理後,再将海膽黃放進黑色帶輻射狀芒刺的軟殼内,看上去,好似清淡鮮美的雞蛋羹,一小碟辣根加醬油,用羹匙舀上少許,吃起來原計原味,鮮亮可口。

青未了|海膽

一陣嚎嚼,爽快淋漓,喜得日本客商用中文連聲說:“好吃!好吃!”客商問起海膽的産地,餐廳服務員告知是獐子島。客商點頭說:“獐子島的海膽,是日本料理中最受歡迎的一種。”

青未了|海膽

一次生海膽宴,聽到了家鄉海膽漂洋過海,名聲在外的資訊.讓我感到格外欣喜。

近年來,家鄉海膽,先後推出了“獐子島”、“榮”、“誠”、“靜”等品牌的“蝦夷馬糞海膽”,被越來越多的日本消費者所喜愛。

青未了|海膽

我随市經貿團到日本北九州的小倉市,參加“西日本國際貿易博覽會”時,看到貼着大連“獐子島”牌“蝦夷馬糞海膽”廣告的攤位,每天都吸引着許多客商訂貨。我問起業内的一位行家,為何大連“獐子島”牌“蝦夷馬糞海膽”,如此受到青睐,他用一句簡短的行話概括說:“一方水土養一方海物。獐子島的一方海水,養殖了特産海膽。”

青未了|海膽

家鄉的海膽,鮮活了家鄉的飯桌,也鮮活了海外餐桌。

作者簡介:本名:田俊明, 筆名:田櫻,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甯省作家協會理事。曾任大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大連市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現為大連作家協會顧問、遼甯省作家協會理事、大連市散文學會會長。著有:《榴槤情》《櫻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吳哥情》《基緯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櫻》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壹點号 書卷文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