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清朝史書上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他是清朝當然不讓的巴圖魯(勇士),也是順治帝臨終前的托孤大臣,如此軍功赫赫而又深得順治帝欣賞的大臣卻因晚年對權力的迷失喪失自我,最終被康熙帝生擒。康熙帝生擒鳌拜後,經查證宣布其30條罪狀,按律鳌拜應該革職,立馬斬立決,可正當康熙帝宣布誅殺鳌拜之時,鳌拜做了一個舉動,康熙帝看完,立馬免他一死。那麼有趣的問題來了,鳌拜做了什麼,康熙帝會大度的免其一死呢?

鳌拜,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出身将門之家的他從小就精通騎射,從青年時代起鳌拜就開始效力軍中,并屢立大功。其中最讓他引得世人關注,并獲賜巴圖魯稱号的就是皮島之戰,當時後金軍與明軍在邊境甯錦一線僵持不下,明軍依靠皮島之便經常騷擾和牽制後金軍,後金軍痛苦不已,是以從努爾哈赤開始,後金軍都想拔掉這顆騷擾他們的釘子,可惜每次都功敗垂成,到了皇太極時期,随着明朝的衰落,皇太極再次動起了攻占皮島的想法,這時鳌拜主動請纓,并立下軍令狀,其言:
“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
最終經過艱苦交戰,鳌拜奪島而回,皇太極得知後,大喜,對鳌拜格外賞賜,賜号巴圖魯。
之後接下來的幾個關鍵戰役,鳌拜居功至偉,比如決定明、清生死的松錦會戰,鳌拜沖鋒陷陣,五戰皆捷,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入關滅李自成的西充之戰,鳌拜實居首功。除了戰場上表現出色外,鳌拜對皇太極也是忠心耿耿。當時皇太極崩逝後,清朝皇室内部陷入了立誰為帝之争,關鍵時刻手握重兵的鳌拜堅決擁護皇太極子嗣繼承大統,最終順治帝福臨繼承皇位。
憑借着對順治帝的忠心,鳌拜在順治帝臨終前被任命為輔政大臣。初掌至高權力的美妙後,鳌拜開始迷失自我。
當時的四大輔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鳌拜。索尼,四朝元老,雖德高望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禍,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過問。蘇克薩哈原本是多爾衮的部下,在多爾衮突然暴死後,蘇克薩哈率先臣服順治帝,深得順治帝的重用,可惜其他三位大臣不恥蘇克薩哈的表現,看不起他。遏必隆名門世家,但為人庸懦,遇事無主見,見鳌拜強勢,便時常附和鳌拜。鳌拜雖居四輔臣之末位,但由于資格老,軍功高,是以在許多事情上常常掌握話語權。
權力的便利讓鳌拜開始日益驕橫起來,開始變得目中無人,并且不把小皇帝康熙帝放在眼裡,康熙帝身邊的侍衛倭赫不滿鳌拜的表現就故意在禦前對鳌拜表現得不怎麼禮貌,鳌拜憤恨不已,随後以倭赫等人擅騎禦馬、取禦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将其處死,康熙帝對此卻無可奈何。至于鳌拜其他擅權之事,康熙帝礙于鳌拜勢大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直接讓康熙帝決定鏟除鳌拜集團的就是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被殺事件。公元1667年,索尼病重,臨終前索尼上書請康熙帝遵循先帝順治14歲親政的先例,開始親政。有了索尼臨終遺言加持,鳌拜也不好反對,康熙帝開始親政,。不過康熙帝雖然親政但權力卻依舊掌握在輔政大臣的手裡,面對鳌拜的威脅,蘇克薩哈自負不能應對,便上書請求解除輔臣之任,願往遵化守護順治陵寝。
鳌拜知道蘇克薩哈此舉是專門針對自己的,因為一旦作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卸任,也就意味着他這個輔政大臣也得交出權力,鳌拜不甘心就此退出權力的中心,他開始編織罪名,最終以蘇克薩哈心懷奸詐、久蓄異志、欺藐幼主、不願歸政等24款罪名判處其死刑。康熙帝明知蘇克薩哈不改殺,但在鳌拜
“攘臂上前,強奏累日”
的的脅迫下,下令将蘇克薩哈處死。
蘇克薩哈的被殺,讓康熙帝意識到鳌拜已對皇權造成威脅,若不處置,也許自己就是下一個蘇克薩哈。
之後康熙帝以練習布庫為名不動聲色的訓練了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一次鳌拜無防備之時一舉将鳌拜擒拿。擒拿鳌拜之後,康熙帝命人立刻審訊鳌拜,最終确定其犯30條罪狀,按律鳌拜應該被立刻處死。這時鳌拜做了一個舉動當着康熙帝的面掀開自己的衣服,露出滿身傷疤給康熙帝看,康熙帝看完,念及他對皇太極和順治帝的功績,又考慮他确實沒有謀反的舉動,決定對他寬大處理,史書言:“念效力年久,疊立戰功,貸其死,籍沒拘禁。”就這樣鳌拜在獄中度過自己的餘生。
對于鳌拜的後代,康熙帝也沒有趕盡殺絕,史書記載他的一個孫子達福,曾官至散秩大臣、前鋒統領。
參考資料:《清史稿·列傳第三十六·鳌拜》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
權臣:與少年康熙的較量.人民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