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帝為了穩固皇權,對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種方式更明智

古代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力,對于他們來說,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有人篡權,比如說,他們的身邊圍繞着很多能力出衆的大臣,以及有血親關系的皇室親族,這些人都将是皇帝最擔心的存在。在古代,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不斷地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封。一些被分封出去的藩王手中逐漸沒有了權力。對于分封藩王這件事情,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做法。一些朝代的君主選擇分封藩王,借此鞏固他們的權力,但一些朝代的君主卻選擇取消分封來管控這些皇室貴族。

皇帝為了穩固皇權,對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種方式更明智

明朝時期,朱元璋采取的方式就是将諸皇子分封出去做藩王。明朝的藩王手中擁有很大的權力,例如燕王朱棣、甯王朱權。而朱元璋之是以選擇分封,主要是有兩點原因。首先是為了抵禦蒙古的入侵,雖然朱元璋成功擊退蒙古人坐上皇位,但在建國之初政局并不穩定,蒙古人仍舊會時常騷擾明朝邊界。同時在國内,一些反動勢力仍然存在,如果有一天兩股勢力内外夾擊,那麼大明朝将會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是以朱元璋才會選擇分封藩王,讓他們帶兵平定邊疆的叛亂。其次是為了國家的安定。朱元璋子嗣衆多,而這些皇子都曾跟着他打天下,是以手中都有不少兵權。如果将這些皇子全部困守在京城中,會助長他們對皇帝的觊觎之心,難免日後會起内鬥。是以朱元璋選擇将他們分封出去,并下令無事不得随意回京,避免他們和朝中官員勾結。就連朱元璋即将駕崩之前,他還曾下令不允許這些藩王回京探望,怕的就是他們借機生事謀奪皇位。

皇帝為了穩固皇權,對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種方式更明智

但是到了清朝,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清軍入關以後,在國家的治理上,基本沿用明朝的政策,但是在分封藩王這一點上,卻和明朝恰恰相反。清朝皇帝不再分封藩王,皇帝的子嗣成年以後雖離開了皇宮,但大都在京城建了王府。而且在清朝,這些王爺是不允許随便離開京城,除非有皇帝的特許。在清朝末年,英法聯軍入侵、鹹豐皇帝駕崩,慈禧太後抓住機會想要奪權,是以想要聯合恭親王奕?展開行動。但是當時清朝有規定,王爺是不能随便離開京城。最後恭親王奕?還是打扮成了薩滿法師的樣子,才瞞過了衆人的眼睛。可見清朝對于這些皇子的管控很是嚴格,将他們拘束在京城中,使他們沒有作亂的機會。

皇帝為了穩固皇權,對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種方式更明智

明清兩朝的做法,到底誰的更明智呢?其實這兩種做法表面上看起來相反,但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鞏固皇權,是以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

首先明朝分封藩王的做法好處在于,可以讓這些藩王遠離朝政中心,以免他們和朝中大臣勾結,而且藩王被分封出去以後,可以避免他們發生内亂。但是這樣的做法也有弊端,那些藩王手中權力過大,很有可能會擁兵自立,等到一定時機便會造反,燕王朱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皇帝為了穩固皇權,對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種方式更明智

清朝禁止各王爺出京的這個方法也是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是,将這些王爺限制在京城中,可以友善皇帝管控,不會發生在封地興風作亂的事情,很大程度上穩定了朝局。但是這樣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将這些王爺困守在京城中,會加劇他們之間的摩擦。為了争奪權力,他們會暗地裡展開較量,私下結交權貴形成黨派,在康熙時期發生的九龍奪嫡就是很好的印證。

皇帝為了穩固皇權,對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種方式更明智

筆者認為,在古代,皇帝為了加強皇權可謂煞費苦心,其實不論是否分封藩王,要想維護國家的穩定就必須讓兩者之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這樣才能穩固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