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为了稳固皇权,对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种方式更明智

古代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对于他们来说,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有人篡权,比如说,他们的身边围绕着很多能力出众的大臣,以及有血亲关系的皇室亲族,这些人都将是皇帝最担心的存在。在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封。一些被分封出去的藩王手中逐渐没有了权力。对于分封藩王这件事情,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做法。一些朝代的君主选择分封藩王,借此巩固他们的权力,但一些朝代的君主却选择取消分封来管控这些皇室贵族。

皇帝为了稳固皇权,对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种方式更明智

明朝时期,朱元璋采取的方式就是将诸皇子分封出去做藩王。明朝的藩王手中拥有很大的权力,例如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而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分封,主要是有两点原因。首先是为了抵御蒙古的入侵,虽然朱元璋成功击退蒙古人坐上皇位,但在建国之初政局并不稳定,蒙古人仍旧会时常骚扰明朝边界。同时在国内,一些反动势力仍然存在,如果有一天两股势力内外夹击,那么大明朝将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所以朱元璋才会选择分封藩王,让他们带兵平定边疆的叛乱。其次是为了国家的安定。朱元璋子嗣众多,而这些皇子都曾跟着他打天下,因此手中都有不少兵权。如果将这些皇子全部困守在京城中,会助长他们对皇帝的觊觎之心,难免日后会起内斗。因此朱元璋选择将他们分封出去,并下令无事不得随意回京,避免他们和朝中官员勾结。就连朱元璋即将驾崩之前,他还曾下令不允许这些藩王回京探望,怕的就是他们借机生事谋夺皇位。

皇帝为了稳固皇权,对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种方式更明智

但是到了清朝,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清军入关以后,在国家的治理上,基本沿用明朝的策略,但是在分封藩王这一点上,却和明朝恰恰相反。清朝皇帝不再分封藩王,皇帝的子嗣成年以后虽离开了皇宫,但大都在京城建了王府。而且在清朝,这些王爷是不允许随便离开京城,除非有皇帝的特许。在清朝末年,英法联军入侵、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太后抓住机会想要夺权,因此想要联合恭亲王奕?展开行动。但是当时清朝有规定,王爷是不能随便离开京城。最后恭亲王奕?还是打扮成了萨满法师的样子,才瞒过了众人的眼睛。可见清朝对于这些皇子的管控很是严格,将他们拘束在京城中,使他们没有作乱的机会。

皇帝为了稳固皇权,对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种方式更明智

明清两朝的做法,到底谁的更明智呢?其实这两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相反,但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巩固皇权,因此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首先明朝分封藩王的做法好处在于,可以让这些藩王远离朝政中心,以免他们和朝中大臣勾结,而且藩王被分封出去以后,可以避免他们发生内乱。但是这样的做法也有弊端,那些藩王手中权力过大,很有可能会拥兵自立,等到一定时机便会造反,燕王朱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皇帝为了稳固皇权,对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种方式更明智

清朝禁止各王爷出京的这个方法也是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是,将这些王爷限制在京城中,可以方便皇帝管控,不会发生在封地兴风作乱的事情,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朝局。但是这样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将这些王爷困守在京城中,会加剧他们之间的摩擦。为了争夺权力,他们会暗地里展开较量,私下结交权贵形成党派,在康熙时期发生的九龙夺嫡就是很好的印证。

皇帝为了稳固皇权,对分封藩王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哪种方式更明智

笔者认为,在古代,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可谓煞费苦心,其实不论是否分封藩王,要想维护国家的稳定就必须让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样才能稳固朝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