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就是跟你對着幹”——怎樣才能正确處理青春期男孩的對抗情緒

作者:青青子衿的百科育兒

很多男孩到了青春期以後,不但聽不進父母的話,而且脾氣也變得很糟糕。

更有甚者,孩子和父母成了“敵對雙方”。

父母明明為心愛的兒子做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孩子不但不領情,還會冷冰冰地潑一瓢涼水:唠叨個沒完沒了,你們煩不煩呀?

如果你以為這是青春叛逆期男孩的“極限”,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來看看他們更過分的行為:與一幫“壞孩子”為伍,偷偷上網,不寫作業。

大人監督得越緊,他們就越不聽話。管得越嚴,他們就越叛逆。

反正就是一句話:你想讓我往東,我偏偏要往西。

“我就是跟你對着幹”——怎樣才能正确處理青春期男孩的對抗情緒

網圖侵删

的确,逆反是青春期男孩特有的心理。

作為父母,兒子這些讨厭的行為,确實讓我們感到頭疼。但是,換個角度想想:我們真的了解自己的兒子嗎?我們可曾真正傾聽過兒子内心的呼聲?

很多時候,青春叛逆期的男孩本性并不壞。

他們隻是内心感到煩悶,隻是想找一個好的傾聽者。

是以,作為父母,僅僅提供優越的生活環境,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成長的需要了。更重要的,我們要學會聆聽。學會用心感受成長給孩子帶來的變化。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處理男孩的對抗情緒呢?

“我就是跟你對着幹”——怎樣才能正确處理青春期男孩的對抗情緒

給彼此冷靜的時間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氣頭上做一些沖動的決定,往往會導緻不可收拾的局面出現。

即使兒子真的犯了錯,我們也要想辦法,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說。

舉個很有意思的例子:下雨天出門,幹淨的衣服上不小心被濺了一個豆大的泥點。如果馬上用手去揉這個泥點,豆大的泥點非但沒有消失,反而被渲染成了雞蛋大小。

但是,等到這個泥點幹透,我們再用手去揉,豆大的泥點很快就掉了下來。輕輕一吹,衣服上哪裡還能看到泥點?

“我就是跟你對着幹”——怎樣才能正确處理青春期男孩的對抗情緒

适當地做出一定的讓步

作為成年人,我們的經驗和閱曆,遠比一幫毛頭小子多得多。當兒子的意見和我們的意見産生分歧的時候,不妨适當地做出一些讓步。

讓步的瞬間,往往會讓我們意識到,兒子對自由和自主的渴望與需求。但是,讓步并不意味着妥協。讓步還是要有一定原則的。

不涉及兒子生活習慣和生活品質的問題,可以商榷。不影響學習的問題,可以商榷。比如:幾點睡覺,午餐吃豬肉還是雞肉,穿運動褲還是牛仔褲。這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是面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哪怕再心疼兒子,也不能妥協。比如:抽煙喝酒、不寫作業等等。即使因為這些問題,孩子和我們争吵,也不可以做出讓步。

“我就是跟你對着幹”——怎樣才能正确處理青春期男孩的對抗情緒

“君子協定”

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很多父母和兒子之間的“沖突”,都是因為意見的不統一。青春期男孩往往“不識好歹”,認為自己翅膀硬了,一再想挑戰父母的極限。

舉個例子:周末的時候,明明我們規定兒子晚上不能熬夜太晚。但他卻總想偷偷通宵達旦地打遊戲。第二天頂着一幅黑眼圈,睡到日上三竿也不想起床。

面對這樣的情況,“事必躬親”的家長可能要暴跳如雷了。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做一個自我調整,不妨和兒子來個“君子協定”。

和他們約定一些行為,讓孩子進行自我管理。我們沒有必要一再強調: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養成好習慣的同時,親子之間的情緒沖突也會大大減少。

“我就是跟你對着幹”——怎樣才能正确處理青春期男孩的對抗情緒

總之,“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青春期的男孩和我們唱反調,我們不要“以暴制暴”硬碰硬。做父母的及時做出方法上的調整很重要。

該信任的時候信任,給予男孩足夠的鍛煉機會。該放手的時候放手,教會孩子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樣,孩子才會在“體驗”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