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說我的父輩

我的父親高中畢業,任職鄉鎮,恢複聯考後參加過兩次未果,據他自己說學習很好,隻是在家務農了兩年耽誤了,聯考失利,第一年想當兵,結果被村委的人頂替了,承諾第二年再讓他去,後來銀行招人,推薦他去了,但留下來的時候也是危機重重,幸好工作中認識一個鎮裡的上司,替他說了兩句話就留下了,後來唏噓,成事在人,每一件事情都有人使絆子,稍有差池都是成不了的。父親的這一步走了出來,當時并沒有感覺太好,因為當時銀行不算很好的工作,現在看來,算是向上邁了一大步。父親兄弟四個,最小。在農村也是屬于比較緊張的家庭,大伯二伯賣布,三伯是在供銷社,國小的時候家裡還有地,還需要收麥種麥子,後來母親的戶口轉非之後,地就沒有了。

我的母親國小畢業,普通職工,為啥能出來上班,因為有個親戚在供銷社當上司,是以小姨小舅都一樣,但是後來都下崗了。我的外婆去世得早,小舅都不記得外婆的樣子,母親拉扯着弟弟妹妹長大,外公是堅決不讓我媽媽上學了,我母親為此記恨外公一輩子,後來有了出來工作的機會,也是人生的一大步。從農村走出來的,現在生活都可以,沒有走出來的二姨三姨,早已經去世了。

母親比父親大三歲,機關挨着一條街,母親的家庭是赤貧,父親當時非常的瘦,顔值一般。當時兩個人算是條件相當吧,經人介紹,各自糾結一番就結婚了,大齡結婚,三十才有了我,在那個年代,算是比較少見了。結婚後,父親在老家隻分到了一套東廂房,還有3000元的建房基金。我母親一直耿耿于懷。98年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回老家,花了30000蓋了一棟大房子,空置至今。直至今天,母親回老家時,碰到有人介紹我母親,還會說,這就是那誰誰,住廂屋的那個。我母親就會說,你沒看村中心最大的房子是我們家的?當時為了建這個房子,我爺爺還上了一陣火,導緻了後來生病去世了。20年夏天,村裡刮了一陣龍卷風,把這個房子的西片瓦片刮去一片,不知道是什麼征兆。

有時候閑下來,和父母說起他們過去的故事,不禁感歎,中國這個社會,第一桶金和第一桶金都是最難的,說白了就是有沒有人拉你一把,你上升的路上有沒有人阻擋你一下,在沒恢複聯考的那個年代,手握權力的人的一句話,改變的就是你的命運。

這也映射了很多人為什麼要雞娃,為什麼要焦慮,我們骨子裡就帶着害怕擔心,我們也明白自身強大了才能不被人左右。

同樣為什麼有很多人要出國,要送孩子出國,是為了所謂的自由吧。

有些上司感歎90後00後難帶,因為人家選擇多了,你的PUA不好使 了,80後,熬着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