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刊》主編李少君的長篇大論,卻揭了詩壇的老底兒

2022年1月18日,中國詩歌網推出了頭條文章《《詩刊》主編李少君:呼喚新時代詩歌的盛大壯麗氣象》。看到這個題目,就引起了我的興趣,《詩刊》主編李少君的觀點,那基本上就是現在詩壇的指向了,也預示着詩壇未來的方向。

《詩刊》主編李少君的長篇大論,卻揭了詩壇的老底兒

在這篇文章裡,李少君主要談了自己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的感想和收獲。然後,結合自己的體會和了解,談到了詩壇未來的發展方向。這确實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話題,李少君的這篇文章,也寫了不少内容。

“這是一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時代,從自我醜化到自我完善,從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從自我貶低到自信自強”,李少君這段話,表明了在他看來,至少在詩壇,确實存在着自我醜化、自我否定、自我貶低的情況。

《詩刊》主編李少君的長篇大論,卻揭了詩壇的老底兒

确實,我們的詩壇,出現過“我們的詩歌審美落後西方一百年”的說法,出現過“西方是現代詩神祇之所在”的觀點。這些對我們的傳統詩詞完全進行否定,一味地向西方看齊的觀點,确實是要不得。

在這樣的一種觀點指引之下,我們現在的詩,就一味地在模仿西方了。這什麼什麼主義,那什麼什麼流派,導緻了現在的詩歌成了衆矢之的。除了少數的圈内人,沒有幾個人認為我們的詩歌反映了我們時代的真實特征。

《詩刊》主編李少君的長篇大論,卻揭了詩壇的老底兒

是以,李少君的這段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我們的文化淵源流長,幹嘛要一味地去迎合西方?幹嘛要把我們璀璨的文化抛之腦後?幹嘛要把唐詩宋詞徹底地抛棄,而模仿着寫那些長短不一,不押韻也沒有節奏感的,所謂的現代詩來?

“唯一的中央級詩歌刊物”《詩刊》指揮棒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詩刊》主編李少君能認識到這一點,那應該是我們詩壇的大幸事。如果《詩刊》能摒棄舊疾,開辟先河,多多發表蘊含傳統文化的作品,必然會讓詩壇耳目一新,讓詩歌重新走進大衆,重獲新生。

《詩刊》主編李少君的長篇大論,卻揭了詩壇的老底兒

可是,這篇文章越往後看,就越有些失望了。特别是李少君說:“當代作家劉慈欣的《三體》和屈原的《天問》、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郭沫若的《女神》一樣,是一個新時代到來之時,一種新世界觀,新宇宙觀的展現。”有點讓人不解啊?

《詩刊》主編李少君的長篇大論,卻揭了詩壇的老底兒

屈原的《天問》、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郭沫若的《女神》都是詩歌,這個沒問題。可劉慈欣的《三體》不是詩歌,是小說啊?還是科幻小說,怎麼能把它和這些詩歌并列?這難道是反映出了現代詩的窘境?

現代詩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李少君搜了個遍,竟然找不到一首,隻好拿劉慈欣的《三體》來頂包?我們不是每年都有長詩獎嗎?還吹得不行,恨不得都是開辟先河的史詩,為何不能拿來比比?李少君自己的長詩《闖海歌》,還獲得了長詩獎呢。

《詩刊》主編李少君的長篇大論,卻揭了詩壇的老底兒

看來,李少君自己心裡清楚,現在的各種五花八門的詩歌獎,那隻能是一時的熱鬧,當不得真。真要把這些獲獎的作品拎出來,隻能是讓人當笑話看。沒得辦法,李少君隻好拿不是詩歌的《三體》來頂包了。

這也從側面說明,我們現在的詩壇,真是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了。這些年的《詩刊》,都發的是什麼作品?這些年的詩歌獎,都頒給了什麼樣的作品?搞得連一首能勉強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沒有?

《詩刊》主編李少君的長篇大論,卻揭了詩壇的老底兒

自我否定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毅力。希望《詩刊》主編李少君發現了問題,指出了問題,還能夠頂住各方面的壓力,來解決問題。不能說的是一套,做的還是老樣子的事。光喊口号,那誰都會,甚至還會喊得一個比一個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