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作者:格子的專欄

執筆為劍,寫天寫地寫華年;落棋為子,點兵點将點江山。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曾風靡一時的電影《何以為家》裡,有這樣一個場景:

瘦弱的小男孩孤身站在法院裡,滿臉悲戚,他要起訴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絲毫未盡到養育的責任。

言語裡透着的冰冷,讓人心痛如刀絞。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小男孩的訴求很簡單,隻是希望他們能夠别再生孩子,因為他不願再有後來者,遭受和他一樣無家無歸,難以果腹的命運。

可那時,他的母親已經懷孕,他苦苦掙紮數年,想要改變些什麼,最終現實如一盆冷水般澆在頭上。

原來,他什麼都改變不了。

人常說,藝術源于生活,殊不知,在某種程度上而言,現實往往高于藝術,以至于有些電影裡都拍不出的橋段,竟活生生在現實裡上演。

電影裡的瘦弱小男孩,在劇情落幕時便能回歸到正常的命運中,但現實裡,17歲的男孩劉學州似乎注定要與正常的命運背道而馳。

在命運這雙大手的翻雨覆雨之下,劉學州如一葉浮萍般,漂泊在命運的海洋中,苦苦等不到劇情落幕那一刻。

何以為家,這四個字,或許是藏在這個17歲男孩心底最沉重的痛。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回家的執念

劉學州的出生,是不被父母所期待的。

是以,他隻有3個月大時,便被親生父母在山西某家飯店,以三萬塊錢的價錢賣掉,父親用其中的三千塊錢,給了親媽當彩禮。

兩人得以沖破女方家屬的反對,結為夫妻。

劉學州4歲那年,養父母去世,房子也沒了,徹底無家可歸,隻能跟着養父母那邊的老人生活,四位老人共同托舉起一個稚嫩的孩子。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但成長的過程并不一帆風順,他時常遭到同齡孩子的無端謾罵和嘲諷,也時常能聽到外人的閑言閑語,所透露出來的意思大抵都是:

他不是親生的。

14歲那年,劉學州從家裡老人的口中得知,他确實不是親生的,而是養父母買來的。那時他并未哭着喊着想找真正的親人,隻是心裡多了一份執念。

那份執念很簡單,和正常的孩子一樣,有個正常的家,可對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孩子而言,卻又難如登天。

17歲這年,也就是上月初,孫海洋找到親生兒子孫卓的消息引爆熱搜,在各大平台上持續多日刷屏,劉學州也看到了,那份被他深藏于心底的執念順勢而起。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抱着試試的念頭,他在網上釋出了則尋親視訊,結果萬萬沒想到,短短幾日,在山西警方的幫助下,他便如願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親。

團圓那天,他笑得很開心,心情愉悅,父親也笑得很開心,父子倆坐在一起讓人察覺不出一絲陌生感,就如從未分别過的一家人似的。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不久後,劉學州又前往内蒙古,如願見到了母親,拍了很多和母親的合照。那天,母親一直拉着他的手,他笑容燦爛,那是他記事以來第一次體會到當小朋友的幸福。

他以為,他終于能如願有個家了,終于有了可以反駁那些閑言碎語的底氣,也終于能夠過上和普通人一樣的人生了。

可現實并未按照他理想的方向發展,有家的幸福,前後持續了不過20天便徹底破碎,一切就像是一場夢,一碰即碎。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再遭抛棄

前幾天,劉學州發文稱,自己再次被抛棄了,那個被他備注為“媽”的母親,已經将他的聯系方式拉黑。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何至于此?

因為從小沒有家的他太想有個家了,為了能有個家,他想讓父母給他買個房子,哪怕是租得也好,結果父親嫌他破壞自己家庭,說他是白眼狼,母親直接将他拉黑。

面對鏡頭,劉學州忿忿不平:

“我吃了外婆十幾年的飯,然後出來找親生父母,外婆都沒說我白眼狼,我就吃了你兩天的飯,你們就說我白眼狼,可笑嗎?”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最讓人意外的是,劉學州父母的複雜關系鍊,足夠令人唏噓。

當年,他的生父是已婚狀态,但卻出軌了,出軌的對象正是他的生母,後來這兩人懷了劉學州後徹底走到一起。

生父母将劉學州“抛棄”後,又有了一個孩子,然後又被一個第三者破壞婚姻,兩人随即離婚,各自又再結婚,中間又離了一次。

就這樣,在這段讓人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系之下,劉學州莫名其妙有了5個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

結合這極其複雜的關系來看,便不難了解,為何他們當年能夠忍心“抛棄”自己的孩子。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

整個事件裡,被抛棄的孩子,心裡沒有怨恨,多年後仍然願意稱抛棄自己的人為“爸媽”,然而抛棄孩子的父母,心裡沒有愧疚,反而萬般嫌棄地将他拉黑,再度抛棄。

歸根結底,是因為不愛,是因為他的出生,不被期待。

可是,既然不愛,為何要生?

他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亦無法選擇要不要來這人間一趟,選擇權皆在父母的手上,被迫出生遭受命運波折的他何錯之有。

如今嫌他棄他,視他為沉重包袱,可曾想過,這一切問題的根源就出在自己身上?

對此,劉學州的回應很讓人心疼,他說:

“不會向父母提起訴訟,因為弟弟妹妹們都是無辜的,願意用自己一輩子的恨,換他們四個能夠健康長大。”

看到這話,恍惚間,我竟覺得現實和電影在重疊。

《何以為家》裡的瘦弱男孩,不願讓後來者重蹈覆轍他的命運,現實裡的劉學州,則不願牽連和自己完全陌生的兄弟姐妹們。

電影裡的瘦弱男孩,無力更改故事冰冷的結局,而現實裡的劉學州,想要弟弟妹妹們健康成長,可事實真的會如他所願嗎?

我們不得而知,時間會給出答案。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想起這兩天,在朋友圈瘋狂刷屏的“天才兒子”金曉宇的故事,其中最讓人感動的莫過于,中國父母的不屈和偉大。

兒子金曉宇年少時被誤傷,長大後患上精神疾病,可父母無怨無悔,數十年如一日地照顧着金曉宇,為他的病一擲千金,為他闖的禍賠禮道歉,為他的翻譯忙前忙後。

隻要是兒子想要的,這對早已不再年輕的夫婦便想方設法地滿足,兒子窮其一生沒有朋友,他們兩人便是兒子的朋友和助理。

日子過得很苦,很不容易,可所有人都忘了,以夫婦倆的知識水準和能力,本可以擁有更優渥,更輕松的生活。

17歲尋親男孩再遭抛棄,父母關系鍊令人唏噓: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但是他們為了患病的兒子,甘願一生忙碌,甘願老年無休,無怨無悔,直至油盡燈枯的那一刻。

這份父母情,足以讓所有人為之動容,也與劉學州的父母形成兩個極端。

一種是甘願為孩子付出一切,一種是生而不養不聞不教。

日本有個作家曾說過: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能上崗,就覺得太可怕了。

深以為然,這個世界上,并非所有家庭能有資格要孩子,更不是所有人都能被稱之為父母。

倘若從未真心期盼過孩子的到來,那麼對不起,還是放過孩子,放過自己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