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封疆大吏有很多,其中比較牛的便是九大總督。他們分别是:
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閩浙總督、東三省總督。
其中東三省總督比較特别,一直以來都是盛京将軍管着東北,到了光緒三十三年,這才将盛京将軍改成了東三省總督。
那麼清朝末年,最後的9位總督,作為當時的封疆大吏,都有着怎樣的結局呢?

第一位,直隸總督張鎮芳。
張鎮芳其實還是很無語的,因為他隻幹了10天直隸總督,清朝就滅亡了,你上哪兒說理去?你見過在職時間這麼短的封疆大吏嗎?
張鎮芳還算比較有才,29歲的時候就考上了進士。此後在戶部幹了8年的基層工作。一直到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張鎮芳才迎來了人生的轉機。
那時候慈禧太後帶着光緒跑路了,張鎮芳和一幫同僚也緊随其後,追上了慈禧太後,這才得到了提拔。李鴻章去世以後,同鄉老袁掌權,張鎮芳終于有了飛黃騰達的好時機,一路高升為正二品京堂。
那時候老袁長期占着直隸總督的位置,一直等到老袁被彈劾下野以後,張鎮芳這才有了代為署理直隸總督的資格。
清朝滅亡以後,張鎮芳曾經出任過民國的河南都督兼民政長,隻可惜他和老袁的淵源太深,又懷念清朝時光,是以先支援老袁複辟,後支援張勳複辟,最終因為張勳複辟失敗而被捕。
不過人家是什麼人啊!昔日的直隸總督,那人脈關系吓人得很,是以隻被關了3個月,就以保外就醫的名義出來了!
此後張鎮芳再也不搞政治了,這玩意兒一般人玩不轉啊!是以他棄政從商,擔任各種銀行董事長,總之家裡很有錢。号稱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便是張鎮芳的兒子。
第二位,兩江總督張勳。
張勳就太有名了,他也是老袁的手下,擔任最後一任兩江總督。當清朝滅亡以後,張勳獨樹一幟,全軍上下都沒有剪辮子,是以被人戲稱為辮子軍,而張勳也被稱為辮帥。
老袁複辟的時候,張勳因為積極擁護,被封為一等公爵。1917年,張勳借助調停府院之争的名義,帶領辮子軍入京。
沒多久在康有為等人的慫恿下,居然把溥儀給拉回來複辟了!好在僅僅12天以後,這場鬧劇就被段祺瑞的讨逆軍給收拾了。
張勳無力抵抗段祺瑞的進攻,隻好倉皇逃入荷蘭公使館,最終病死在了天津。壽終70歲。
第三位、湖廣總督段祺瑞。
這可是一位傳奇人物,人物性格鮮明,但褒貶不一。不過值得稱贊的是,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功績,那是無法抹殺的。
很顯然,段祺瑞也是李鴻章和老袁那一派的人,可以說是老袁的嫡系。但是在關鍵時刻,段祺瑞卻反對老袁,這是為什麼呢?
這跟段祺瑞三造共和的事情有關,第一次就是逼着清帝退位。第二次則是反對老袁稱帝,支援黎元洪擔任大總統。第三次則是讨伐張勳。
雖然他長期掌握北洋政府的軍政大權,不過有意思的是,段祺瑞一輩子沒有做過總統,長期擔任着總理的職務,頂天了也隻是擔任過3年的臨時執政而已。
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人曾經逼迫段祺瑞去東北組建傀儡政權,被段祺瑞一口拒絕。1936年,段祺瑞去世,壽終72歲。
第四位,兩廣總督張鳴岐。
這家夥深谙為官之道,雖然是讀書人出身,卻靠着行賄一路高升。尤其是在賄賂慶親王奕劻以後,得到了兩廣總督的職務。
他在任期間,恰好趕上了辛亥革命,為此張鳴岐果斷鎮壓革命黨人,曾指揮鎮壓過黃花崗起義。清朝滅亡以後,他自知罪孽深重,索性跑到了日本。
一直等到老袁要稱帝了,這哥們才想着回來分一杯羹。隻可惜83天後老袁去世,張鳴岐無奈,又跑到了天津。此後張鳴岐徹底走遠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張鳴岐居然主動勾結日本特務。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張鳴岐更是成了漢奸,跟着日本人幹活去了。是以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張鳴岐被人咒罵而死,壽終71歲。
第五位,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這可是個猛人,他老哥便是著名的盛京将軍趙爾巽。我們都知道左宗棠收複新疆,其實趙爾豐平定西藏的功勞,也相當大。
1911年,革命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期間兵變的事情也時常發生。在四川這地方,一旦發生兵變,很難得到控制,為啥?因為山高皇帝遠啊!
是以大量亂兵到處搶掠,這個時候趙爾豐在百姓們的聯合請求下,終于答應出兵平定叛亂。但是手裡沒兵咋整呢?清廷隻好派遣湖北的新軍入川平叛,結果導緻湖北兵力空虛,這才有了後來的辛亥革命。
由于這次平叛力度較大,再加上此前的保路運動中趙爾豐手段殘忍,是以1912年12月,趙爾豐在交出軍權後被新軍處決,壽終67歲。他算是為清朝殉國了。
第六位,陝甘總督長庚。
長庚在溥儀登基的那一年擔任了陝甘總督,3年以後,武昌起義爆發,西安也跟着響應。長庚和前任陝甘總督升允一起商量着怎麼平定起義的時候,清帝遜位的诏書就下達了!
這可真是一道晴天霹靂啊!長庚作為滿族貴族,自然是心灰意冷。他将總督大印交給了布政使趙惟熙以後,憤然離去,4年後去世,壽終72歲。
第七位,雲貴總督李經羲。
提到這名字,想必大家也知道他是誰家的人了!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李鶴章的第三子。靠關系和鈔票,得到了做官的資格。
此後有叔叔李鴻章罩着,那日子還不好過嗎?一路高升,做到了廣西巡撫的職位。李鴻章去世以後,李經羲也有了自己的人脈,在1909年擔任了雲貴總督。
由于李經羲曾經資助過蔡锷,是以清朝滅亡的時候,蔡锷便将李經羲給送到國外避難去了。再回來的時候,李經羲順理成章便到了北洋政府做官。
老袁去世以後,李經羲雖然還在北洋政府的高位,甚至擔任過總理,可張勳複辟以後,李經羲就離職不幹了。1925年李經羲在上海去世,壽終65歲。
第八位,閩浙總督松壽。
很顯然,這又是一位滿族貴族,靠着家裡的關系,順利做官。1907年,擔任閩浙總督,在清朝滅亡的時候,松壽還打算在福建鎮壓一下革命黨,結果慘敗告終。
無奈之下,松壽選擇在自己家裡吞金自盡,以此殉國。雖說他有點兒愚忠,但也是可以了解的,誰讓人家是清朝的貴族呢?
第九位,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趙爾巽就太出名了,那是大名鼎鼎的《清史稿》總裁。31歲進士及第,此後一路高升,在宣統年間擔任東三省總督。
别以為人家隻是個文人,幹起活來還是很賣力的。尤其是在辛亥革命時期鎮壓革命黨人,别提多起勁兒了。
民國建立以後,趙爾巽本來還擔任奉天都督,可惜最後選擇了辭職。最終在老袁的邀請下,趙爾巽前來擔任《清史稿》總裁,這才打心眼裡确定了清朝已經沒了。1927年,趙爾巽去世,壽終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