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作者:萬物雜志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衆号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撰文 七君

北美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出口地區之一,那裡的糧食主産區就是美國的中西部大平原。大平原也有“世界糧倉”的綽号,所謂的“小麥王國”、“玉米王國”和“畜牧王國”都位于該區域。

但是你能想象在一百年前,這個世界糧倉出現了世界末日般的景象麼?因為那次美國曆史上最大的生态災難,美國政府進行了唯一一次的全國性生态改造。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那段肮髒的曆史。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大平原主要包括了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堪薩斯州、蒙大拿州、内布拉斯加州、新墨西哥州 、北達科他州、俄克拉何馬州、南達科他州、得克薩斯州和懷俄明州,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部分地區。圖檔來源:wikipedia

美國中西部的大平原原本是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統,那兒的草原每20年經曆一次極端幹旱,每3-4年就會經曆一次輕度幹旱。

這樣幹旱的地方怎麼種莊稼呢?其實北美的早期殖民者也有同感。早在歐洲殖民者首次探訪大平原的時候就認定大平原不适合歐式農業,是以大平原地區也被早期殖民者稱為“美洲大荒漠”(the Great American Desert)。

不過,在1862年開始的西進運動(美國的中西部大開發)時代,美國聯邦政府鼓勵農民開拓這塊“荒漠”。為此,聯邦政府頒布了大家在教科書上讀到的《宅地法》:為每個移民配置設定一塊土地,并規定隻要在大平原地區居住并務農超過5年就可以獲得土地的所有權。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現在大平原地區堪薩斯州的麥田。圖檔來源:wikimedia

再加上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帶動的糧食需求上漲,就這樣,随着1869年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的完工,一大批新移民湧入了這片蠻荒的草場。

然而,當時的美國農民對平原生态缺乏了解。他們在北美大平原上大量采用了深耕和翻耕的種植方式,挖去了有很強的防風固沙能力的本地野草,然後改種以小麥為主的莊稼。這段野蠻的開荒時期也被叫做大開墾年代(the Great Plow-up)。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圖檔來源:pixabay

美國國家幹旱減災中心(National Drought Mitigation)的氣候學家 Brian Fuchs 評價道,20世紀20年代大平原的耕作改變了當地有數百萬年曆史的生态系統。生态的破壞為即将到來的災難埋下了伏筆。

而在另一方面,20世紀20年代大平原地區的降雨量異常多,莊稼收成很好,這讓當時的美國農民産生了一種迷信——“雨随犁到”(rain follows the plow),也就是翻耕後會下雨。

這種短暫的繁榮讓人們對未來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農産品産量的高速增長加速了農業擴張和生态破壞。

可是,20世紀20年代的雨水隻是異常,并不是恒常,這些最終都被證明是無常。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1929年10月29日的美股股災。圖檔來源:businessinsider.com

1929年10月29日,美股崩盤,大蕭條開啟。股災僅僅是被後世稱為“肮髒的30年代”的一道開胃菜。

1931年,旱災不期而至了。在接下來整個十年裡,開拓者都在為政府和自身的莽撞買單:大平原北部遭遇了自1895年來7個最幹旱年份中的4個,堪薩斯州遭遇了12個最幹年份中的4個,而整個德州西部直到1941年才迎來正常的降雨。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1935年德州斯特拉特福的沙塵暴。圖檔來源:wikipedia

大規模的沙塵暴也應邀而來。1932年大平原地區發生了14次沙塵暴,1933年則達到了38次。在1934年,德州約四分之三(50萬平方千米)的表層土壤都被風吹走了。這就是“肮髒的30年代”這個别稱的起源。

30年代的沙塵暴也叫黑色風暴(Dust Bowl),這個名字源自1935年4月14日的一篇報道。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黑色風暴。圖檔來源:The Great Plow Up

那天,一場巨風把大平原地區約3億噸的泥土吹起。根據2006年出版的曆史書籍 The Worst Hard Time: The Untold Story of Those Who Survived the Great American Dust Bowl(最艱難的時代:美國黑色風暴幸存者不為人知的故事)的記載,那次沙塵暴卷起的土壤重量相當于修建巴拿馬運河時挖掘的土壤的兩倍。

1935年4月14日的沙塵暴來襲時,許多人甚至以為世界末日到了。根據 Avis D. Carlson 發表在《新共和周刊》(New Republic)上的一篇文章的記述,人們連門把手都摸不着,吃的是沙塵,睡的也是沙塵。而那天美聯社的記者Robert E. Geiger 恰好在俄克拉馬州的博伊西市,他首次使用黑色風暴這個詞來形容當時漫天黑沙的處境。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黑色風暴時期,居民家中落滿了沙塵。圖檔來源:The Great Plow Up

1934年5月9日的沙塵暴則是黑色風暴時期之最:裹挾着約5500噸土壤的風沙形成了一條東西長2400千米,南北寬1400千米,高3千米的黑色巨龍,在三天内橫掃了三分之二的美國,從中西部一路刮到了東部沿海城市。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黑色風暴時期。圖檔來源:The Great Plow Up

1934年5月11日,紐約地标自由女神像以及首府華盛頓的國會山都被沙塵淹沒了。那天,沙塵暴降臨白宮,總統的辦公桌上也沉積着西部旱情的一手“資料”。

大家或許還記得2014年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中的一幕:沙塵暴席卷美國,造成糧食危機。導演克裡斯托弗·諾蘭就曾表示,這個設定映射的正是黑色風暴。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星際穿越》中的沙塵暴。

根據美國新課标(CCSS)的推薦讀物 A History of Us: War, Peace and all that Jazz(我們的曆史:戰争、和平以及爵士)的記載,黑色風暴吞噬了德州、俄克拉馬州等受災州的4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受災群衆因為無法償還房屋和作物的抵押貸款而流離失所,經濟損失達到了每日2500萬美金,相當于2020年的4.7億美金。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南達科他達拉斯的農械被黑色風暴掩埋。圖檔來源:wikipedia

破産的農民不得不流落他鄉,大約25萬人離開了大平原地區,這也是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之一。

但這些一窮二白的沙塵暴難民在别處受到了嚴重歧視。在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加州,他們被戲稱為俄克佬(Okie)。後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史坦貝克創作的《憤怒的葡萄》描繪的就是這些移民的遭遇。描繪飽受摧殘的移民母親和她無助的孩子的照片也是攝影師 Dorothea Lange 在那個時期拍攝的。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這張著名的人物攝影叫做《移民母親》(Destitute Pea Pickers in California),這張圖檔後來成為了大蕭條的标志。圖檔來源:wikipedia

黑色風暴還造成了罕見的實體現象。風沙過境後留下了大量靜電,靜電不但讓握手變成一件危險的事,還會使汽車無線電系統失效,甚至能引雷,是以那時黑色風暴地區的汽車和機車還要加裝一條“地線”。

當然了,人類曆史上類似的沙塵災難不止這一樁。非洲中西部的薩赫勒(Sahel)地區的沙漠化也是因為幹旱和無序的農業。此外,由于前蘇聯從1954年開始在哈薩克等地區開墾草地,1960年3月和4月,俄羅斯南部也遭受了嚴重的沙塵暴,受災面積達4萬平方千米。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非洲薩赫勒地區尼日爾首都尼亞美的沙塵暴。圖檔來源:wikipedia

但是在不少學者眼中,黑色風暴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美國科學與社會學院院士、堪薩斯大學榮譽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唐納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曾對黑色風暴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在1979年出版的成名作《塵暴:19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獲得了美國曆史學最高獎——班克羅夫特獎。在沃斯特看來:“黑色風暴是世界曆史上排名前三、前四或前五的環境災難。”

曾獲美國編劇工會獎最佳非熱點事件紀錄片提名的《The Great Plow Up》(大開墾年代)則稱,黑色風暴是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黑色風暴中的人們。圖檔來源:The Great Plow Up

此後,美國聯邦政府啟動了一系列止損措施。羅斯福新政就是黑色風暴催生的。

羅斯福曾說:“一個破壞其土地的國家會毀滅自己”(A nation that destroys its soil destroys itself)。羅斯福新政中著名的“農場法案”鼓勵農民退耕還林,補貼棄耕農戶,并建立自然保護區。大平原地區的防護林工程是以也被稱為“羅斯福工程”。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生态災難迫使政府唯一一次改造全國生态環境

美國郵政總局發行的紀念土壤保護的郵票。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朱永傑評論道,羅斯福工程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也是美國唯一一次全國規模的生态環境建設工程。而在羅斯福新政時期成立的土壤保持局(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現在則成了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局(NRCS)。

看來每個新局的設立,背後都有着一段不堪的曆史。隻剩下一捧黃沙的地方,曾經可能是無比繁盛但無法自我糾錯的文明。

你是風兒我是沙,不搞綠化包郵到家。

封面來源:BluJwayusa

參考資料:

https://docs.qq.com/doc/DVFZlV3dSWk5UcnZt

不過瘾?關注微信公衆号“把科學帶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網打盡!

凡本公衆号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檔、音頻、視訊檔案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是以産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釋出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