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天皇選擇無條件投降,不是因為原子彈,而是因為一張“傳單”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在這之前,美國曾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投下原子彈,造成了近20萬人的死亡,在我們看來,日本選擇無條件投降是在這兩顆原子彈的威懾下,但事實上,日本裕仁天皇選擇無條件投降的原因則是一張“傳單”。

究竟是一張什麼樣的“傳單”,竟讓負隅頑抗的日本選擇了投降?這就要從日本軍方和群眾兩方面來說了。

日本天皇選擇無條件投降,不是因為原子彈,而是因為一張“傳單”

日本軍方主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後期,随着大陸發起全民族抗戰、蘇聯對日宣戰,日本的失敗已經是注定的。但日本軍方仍舊抱有幻想,以首相東條英機為首的主戰派提出了“一億玉碎”的方針,認為日本的兵力還很充足,就算沒有辦法繼續對外侵略,也可以将兵力全部部署在日本本土,就算自己不投降,反法西斯聯盟的軍隊也不可能攻占日本。

日本天皇選擇無條件投降,不是因為原子彈,而是因為一張“傳單”

除了日軍高層沒有投降的打算,日軍中的有些士兵們也打算死戰到底。當時,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時候,有些士兵甚至以為是反法西斯聯盟的詭計,拒絕投降,死守陣地,最終被全部消滅,以此就能看出在日軍内部,基本上都是主戰的。

在日本天皇決定投降前夕,還發生了日本陸軍兵變,一大批駐守日本的陸軍不願接受投降,準備在半夜闖進天皇府,脅迫裕仁天皇拒絕投降,并廢除内閣,建立起軍事獨裁的政府。還好裕仁天皇提前被轉移出了住宅,并平息了這場兵變。日本軍隊為了繼續發動戰争已經到了癫狂的地步,這種過激的行為已經威脅到了天皇的統治。

日本天皇選擇無條件投降,不是因為原子彈,而是因為一張“傳單”

保持清醒的日本群眾。

日本在二戰中最大的特點就是給群眾洗腦,日本在發動戰争後在國内大力美化這場戰争,甚至提出了可笑的“大東亞共榮圈”計劃,但這對日本群眾卻很受用。日本群眾對自己的天皇盲目崇拜和相信,并無條件支援這場戰争,将這場對外侵略戰争叫做“聖戰”,真是可笑之極。

當時日本群眾得知自己的天皇宣布投降時,竟然痛哭流涕,被日本長期洗腦的群眾已經變成了支援戰争的狂熱分子,但這隻是一部分,還有另外一部分保持清醒的日本群眾。

日本天皇選擇無條件投降,不是因為原子彈,而是因為一張“傳單”

這些腦子清醒的日本群眾有一個統一的特點,他們都被這場戰争傷害過,他們有的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有的失去了自己的丈夫,有的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他們認為這場戰争繼續下去,隻會讓更多無辜的人死去,是以支援日本投降。

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其實并沒有真正下定決心投降,裕仁天皇派出自己的外交官前去與英美兩國交涉。日本天皇的意思是,如果接受《波茨坦公告》,選擇無條件頭銜,英美兩國要保證天皇的性命以及在日本的權力。經過多國的商議,拒絕了日本這一條件。日本本土遭到原子彈的傷害已經夠大了,這個裕仁天皇竟然還一心想着自己的利益,實在是可恥之極。

日本天皇選擇無條件投降,不是因為原子彈,而是因為一張“傳單”

美國向日本投放傳單。

之後,美國派飛機開始向日本城市上空投放傳單,這張傳單上的大緻内容是日本天皇拒絕投降,為了自己權力,不顧人民死活,隻想繼續統治日本。

這張傳單投放進日本的各個城市,日本群眾看到這一傳單後,一片嘩然,加上廣島和長崎剛剛被原子彈轟炸過,這讓他們越來越不相信這個天皇了,群眾反戰情緒高漲。

日本天皇選擇無條件投降,不是因為原子彈,而是因為一張“傳單”

前文也說到過日本軍方的主戰派還曾兵變想要脅迫天皇,推翻内閣,加上群眾反戰情緒,裕仁天皇的統治力越來越薄弱。為了避免自己徹底喪失權力,裕仁天皇立刻拟定了投降诏書,并在第二天向全日本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

日本天皇選擇無條件投降,不是因為原子彈,而是因為一張“傳單”

可以說,日本天皇選擇投降并不是因為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而是這張美國所投下的“傳單”,這張“傳單”激化了群眾與天皇之間的沖突,群眾不再相信自己的統治者,反戰情緒高漲,加上日本軍方過激舉動的威脅,日本天皇最終選擇了投降。不過就這樣一個不顧群眾死活,隻顧自己利益的天皇,就算不選擇投降,等待他的結局也隻有失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