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唐後主李煜-多才多藝的亡國之君

南唐後主李煜-多才多藝的亡國之君

要說亡國之君多才藝,五代的南唐後主李煜更是一位典型人物。

南唐後主李煜-多才多藝的亡國之君

李煜(937-978年),重光,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

本來按照封建帝室的繼承制度,他是無緣登上皇帝寶座的,依他的自身意願和天賦才能,他也隻希望做一個舞文弄墨的風流才子。

李璟就是一位有名的詞人,李煜繼承了其父的風範,文人習氣和貴族風格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他通曉音律,擅長詞章,又工書善畫,還是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

尤其是他的詞作,更是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價值,曆來廣為傳誦。

李煜自幼酷愛書法,創造出被史書稱為“金錯刀”體的書法藝術。

作品到北宋末年仍有傳世,被收入《宣和畫譜》的即有九幅,但遺憾的是,北宋以後沒能再讓後人一飽眼福。

李煜工于書畫,精于品鑒,故而也愛好收藏,加之他憑借帝王的權勢和财力,一生所收曆代的丹青墨寶很多。

他還特别重視文房四寶的品鑒與收藏,對于南唐時期馳名天下的李廷珪墨、澄心堂紙和龍尾硯尤其鐘愛有加。

這三種文房工具當時大都産于徽州歙縣一帶,實為後世徽墨、宣紙和歙硯的前身。

李煜曾對這三件祖國傳統工藝的保護與傳承作出了較大貢獻,這是後人應當記住的。

不過他也犯下了與梁元帝同樣的罪過,在北宋軍隊攻下金陵之日,命人将内府書畫焚為灰燼,讓後人留下了無限傷痛。

李煜在被俘北上之後,每當回想起昔日的生活情境,多多少少是懷有愧疚感的,這從他後期的一些詞作中可以窺知。

據宋人的《西清詩話》記載,當北宋大軍壓境之際,李煜“在圍城中,作《臨江仙》詞,未就而城破”。

宋太祖得知此事後曾對群臣說:“李煜若以作詩功夫治國家,豈為吾所俘也。”

據載,趙匡胤初見李煜時也說:“好個翰林學士。”

命運就是這般捉弄人,偏偏讓才子做了君王,人生角色的錯位不僅給他們個人帶來了悲劇,也給國家民族造成了無可挽回的災難。

李煜是南唐的末代國主。他即位時,南唐國力已呈衰頹之勢,這位性格懦弱的國主時時刻刻都在感受着國破家亡的威脅。

他仇恨宋朝的壓迫,但又沒有能力用武力與宋朝相抗衡,隻要能以小邦苟且偏安,他甘願貢物稱臣最後淪為階下囚。

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難免要遭到後世的斥責非議。

但是,李煜亡國的原因應該具體分析,就南唐國來講,其不亡是不可能的。

理論上,當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曆史發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一;事實上,南唐國勢已敗,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回天。

更何況國策早有失誤,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因國勢衰危而稱臣于宋,減制納貢了。

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隻能采取消極守業的政策。

盡管李煜時的南唐面臨着這樣那樣的困難,畢竟維持政權達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終時時不忘故國,心系故土,從未心歸宋朝,終至客死他鄉。

史載,趙光義曾問南唐舊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個暗懦無能之輩嗎?”

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無能無識之輩,何以能守國十餘年?”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别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驕奢聲色

李煜出生南唐深宮,自幼受皇宮親眷、宮人愛寵,尚奢侈、好聲色。

李煜曾用嵌有金線的紅絲羅帳裝飾牆壁,以玳瑁為釘;又用綠寶石鑲嵌窗格,以紅羅朱紗糊在窗上;屋外則廣植梅花,于花間設定彩畫小木亭,僅容二座,李煜就和愛姬周氏賞花對飲。

[每逢春盛花開,就以隔筒為花器插花,置于梁棟、窗戶、牆壁和台階上,号為“錦洞天”。

每年七夕生日時,李煜必命人用紅、白色絲羅百餘匹,作月宮天河之狀,整夜吟唱作樂,天明才撤去。

李煜前期的詩詞作品,一首首都是詞風瑰麗、旖旎柔情,盡述宮闱之樂、閨房之趣。

如《木蘭花·曉妝初了明肌雪》一詞,嫔妃宮女滿宮殿、晚間歌舞魚貫列,飲酒聽歌、月夜踏馬,一派歌舞升平,可以說是他為帝時縱情聲色的真實寫照。

伉俪情深

李煜在位期間,雖後宮嫔妃甚多,但對兩位皇後用情極深。

大周後,名娥皇,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作《念家山》,大周後便彈奏詞調、作《邀醉舞》。

李煜曾為她創作多首詩詞,記述香閨韻事、兒女柔情,表達迷戀周後之情。

大周後生病時,後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

及其去世,後主又《昭惠周後诔》、《挽辭》,抒發對大周後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大周後去世後,李煜又娶了周後之妹小周後為皇後。

南唐亡國後,李煜與小周後一同被俘入北宋汴京,攜手度過三年“日夕以淚洗面”的囚禁生活,受盡屈辱。

李煜客死他鄉後,小周後悲痛欲絕,不久也随之而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