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oogle OKR 目标管理體系學習

OKR 全稱是「目标和關鍵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它是Google在公司創立不足一年的時候,從Intel公司引入的目标管理系統,也常被認為是一套組織測評系統。OKR是幫助公司全體員工保持一緻的努力方向、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并進行考核的方法。類似于KPI,但OKR或KPI都不是對所有的崗位适合。對更注重持續收入的崗位,需要硬性标準來保證名額完成,KPI會比OKR更适合。在公司、團隊、管理、普通員工設立不同層面的OKR目标,在每個季度員工接受多個OKR考評,這些考評的“關鍵結果”均是特定的、可測量的目标。打分在0-1分,太高和太低都不好。太高意味着目标太簡單,如果低于0.4,則可能會認為員工在工作上出現了問題。季度OKR評分隻要幾分鐘,每個人都能在員工資料庫中看到全體員工的OKR,比如谷歌工程師也能看到CEO的OKR。為了保持全體員工步調一緻,保持OKR的透明度非常重要。但OKR評分在谷歌并不作為晉升依據,隻為了解幫助了解項目完成進度。

OKR 全稱是「目标和關鍵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它是Google在公司創立不足一年的時候,從Intel公司引入的目标管理系統,也常被認為是一套組織測評系統。

OKR到底是什麼?

OKR是為公司、團隊、個人量身定制,它也是公司、團隊或個人的工作指南針,但它并不是績效考核KPI。從名稱上看,包括目标(O)和關鍵成果(KR)兩個方面。公司由上至下都制定目标,這些目标使得公司整體朝着一個方向努力,減少内部阻力、窩裡鬥、拉後腿等行為。

OKR有三個重要點:

1.要是可量化的(時間和數量),尤其是KR部分。比如不能說“使gmail達到成功”而是“在9月上線gmail并在11月有100萬使用者”。這一點在所有目标管理方法都是這樣要求的,倒不是OKR特有。

2.目标是要有野心的。也就是說目标要有一些挑戰,有些讓你不舒服的。一般來說,1為總分的評分,達到0.6-0.7就是較好的了,這樣你才會不斷為你的目标而奮鬥,而不會出現期限不到就完成目标的情況。

3.每個人的OKRs在全公司都是公開透明的。比如每個人的介紹頁裡面就放着他們的OKRs的記錄,包括内容和評分。這意味着公司需要有一個公開的系統來支撐OKR的運作。

OKR有什麼好處?

1.促使我們思考,主要目标會随之浮現,尤其是最重要的目标;

2.溝通會更順暢,讓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減少溝通成本;利于溝通也在于每個人知道其他人的OKR,也意味着可以快速的了解其他人的工作目标、内容和困難點。

3.能找到一個衡量過程的名額;這一點與KPI有很大差别,KPI基本上隻是衡量最後的結果。

4.能讓我們集中地為某件事而努力,保持向心力。 

OKR與KPI有什麼差別?

雖然大部分企業對KPI應用的并不好,或者做些表面文章,但不可否認KPI已被廣泛推廣,且耳熟能詳。那麼面對OKR這個比較新生的事物,自然會想到OKR與KPI到底有什麼相同或差別?

相同點至少有兩項:

1.都是基于目标管理,且都要求目标明确可量化。

2.都可以對團隊或個人進行評價,且評價結果也是可量化的。

差別在于:

1.目的不同。OKR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公司全體員工保持一緻的努力方向、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并不直接用于考核績效,而KPI的主要目的在于考核績效。

2.作用不同。OKR的關鍵結果雖然是量化可衡量,但不像KPI那麼設定了一個上限,KPI達到了就是好的,但也意味着隻要達成就沒有了動力。OKR的關鍵結果幾乎都是不能完全達成的,如果得分為1,則極少數意味着小宇宙大爆發,絕大多數情況是KR訂立的太過容易。

3.重點不同。KPI像是秒表,而OKR則像是指南針。KPI值是非常具體的點,強調最後結果的達成率,OKR則強調達成的實際産出結果和過程,評分0.5還是0.6或許差別不大,而且也不糾結于0.01甚至0.1的得分差異上。

4.個人參與度不同。KPI雖然也考慮個人意願,但幾乎都是Top-Down,但OKR非常強調個人意願,當然這個個人意願也是一符合整體組織目标為前提的。比如團隊羅列出所有項目,由個人挑選,給出優先級,再綜合考慮。

是以本質上講OKR與KPI是對立的,适合KPI的公司或團隊一般就不适合OKR,反之也然。而且同一個團隊不可能既采用KPI體系又實施OKR,因為很顯然,有了KPI,就不可能有人關心OKR了。但是,在同一個公司不同的部門應該是可以有的用KPI,有的用OKR,這看它們的實際業務情況。

OKR實施步驟是什麼?

從上至下,目标的設立順序應該是公司到部門到團隊到個人。

個人自己想做什麼,和管理者想他做什麼一般來說是不會完全相同的。那他可以通過先查閱上層的目标,在自己想做的事情範圍内找到能對公司目标有利的部分,将他拿出來和自己的管理者進行讨論,做權衡取舍。某種情況下,很有可能這個自己想做的東西,會變成公司今後改變的發展方向。(比如gmail的例子)

OKR的溝通方式分兩種:

1.一對一的交流,即個人和他的直接管理者溝通。尤其是在一季度結束,另一季度開始時,要協商好關鍵結果是什麼。因為不僅個人能說明自己想做什麼,也是上面表達他想要你做什麼,最好的情況是兩者得到結合。

2.全公司的會議,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各團隊的learder參加并介紹自己團隊的OKRs,最終大家一起打分評估。

實施過程中一些基本的要求是:

1.最多5個O,每個O最多4個KRs。

2.百分之六十的O最初來源于底層。下面的人的聲音應該被聽到,這樣大家工作會更有動力。這一點與KPI也絕對的差異。

3.所有人都必須協同,不能出現任何指令形式。這顯然給團隊Leader或項目經理更大的難度和挑戰,需要更強的溝通協調技巧。

4.一頁寫完最好,兩頁是最大限值了。

5.OKRs并不是績效評估的工具。對個人來說,它起到很好的回顧作用。能快速明了地讓自己看到我做了什麼,成績是怎麼樣。這一點往往被人扭曲,這也是常常拿來與KPI比較的原因。

6.分數0.6-0.7是不錯的表現,是以0.6-0.7将是你的目标。如果分數低于0.4,你就該思考,那個項目究竟是不是應該繼續進行下去。要注意,0.4以下并不意味着失敗,而是明确什麼東西不重要及發現問題的方式。分數永遠不是最重要的,它是作為一個直接的引導作用。

7.隻有在KRs仍然很重要的情況下,才持續為它而努力。

8.有個聯合會組織來保證每個人都朝同樣的目标行進。(事實上OKRs實施過程中,你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和幫助,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OKRs的關鍵是什麼?

1.每個季度和年度都有OKRs,并保持這樣一個節奏的。年度的OKRs不是一下就敲定了的。比如你在12月設了下季度和年度的OKRs,往後集中精力在實施季度OKRs上,畢竟這是眼前的目标。而過了一段時間,你可以驗證年度OKRs是不是正确的,并不斷修訂它。年度的OKRs是指導性的,并不是限制。

2.可量化的

3.個人、組、公司層面上均有

4.全公司公開

5.每個季度都打分

OKR适合什麼樣的公司或團隊?

首先OKR隻是一個工具,能否成功還是依賴于人。此外任何一個工具都不可能放之四海皆準,都有其前提條件和适用性。對于OKR有非常多的議論,有的認為OKR和KPI沒什麼差別,有的認為OKR到了國内必然水土不服,等等。那麼OKR到底适合什麼樣的公司或團隊?我認為有這麼幾條:

1.一個公司要采用OKR需要有崇尚自由、資訊透明、挑戰激情、尊重員工的企業文化。Google擁有全透明的内部檔案系統,采用Google Docs,Google Sites。每個員工的個人基本資訊,每周個人小結,做過的項目,會議的日程等等都可以查詢到,這裡的每個人包括CEO,這在其他公司是不可想象的。

2.采用項目型組織的公司更适用,因為傳統組織,上司者具有很高的權威性,難以被挑戰,也常養成了聽命行事的作風。項目型組織經理權威不那麼重,團隊成員更有自主性。

3.難以用KPI衡量的組織更适合OKR,比如研發部門、市場部門,以及其他公司的支援性部門。而制造部門、銷售部門可以與訂單、銷售額、利潤等挂鈎,它們更适合KPI。

總結:

OKR是幫助公司全體員工保持一緻的努力方向、更有效地完成任務并進行考核的方法。類似于KPI,但OKR或KPI都不是對所有的崗位适合。對更注重持續收入的崗位,需要硬性标準來保證名額完成,KPI會比OKR更适合。在公司、團隊、管理、普通員工設立不同層面的OKR目标,在每個季度員工接受多個OKR考評,這些考評的“關鍵結果”均是特定的、可測量的目标。打分在0-1分,太高和太低都不好。太高意味着目标太簡單,如果低于0.4,則可能會認為員工在工作上出現了問題。季度OKR評分隻要幾分鐘,每個人都能在員工資料庫中看到全體員工的OKR,比如谷歌工程師也能看到CEO的OKR。為了保持全體員工步調一緻,保持OKR的透明度非常重要。但OKR評分在谷歌并不作為晉升依據,隻為了解幫助了解項目完成進度。

O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