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别名戴春風,字雨農。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至40年代中期,活躍于各種情報工作中,被稱為“特工之王”。他為蔣介石搜集了大量的情報,并為蔣除去了很多強大的政敵,是蔣介石手中一把鋒利的“佩劍”。
但就是這樣一位忠心耿耿的得力幹将,卻被蔣介石猜疑、忌憚,最終身亡。在蔣介石敗走台灣之後,就曾如同曹操悲歎郭嘉那般感慨道:
若雨農不死,我也不至于此!
戴笠,究竟為何得到如此高的器重?又究竟為何,讓蔣介石不得不猜忌他呢?一切,還要從戴笠的生平說起。

▲蔣介石與戴笠
與情報工作的前世今生
1897年,戴笠出生于衢州府江山縣保安鄉。家中本有百畝良田,溫飽無憂。但戴笠的父親迷上了賭博,不用幾年便将家裡的地輸了個精光,在戴笠4歲的時候,便一命嗚呼了。戴笠是以與母親藍月喜相依為命,早早地接觸到了社會冷暖,熟知人情世故。
1926年,戴笠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他驚訝地發現,黃埔軍校的校長原來就是蔣介石。早在1923年,戴笠就曾與蔣介石在上海有過共事之交,兩人雖不親密,但互相之間也有着清晰的認識,這也讓蔣介石對戴笠有着比别人更多的信任。
由于戴笠前些年曾在少林寺練過武,再加上腦子靈活。在讀過了蔣介石所推薦的各種書籍後,更是頗有些學識,
是以蔣介石對戴笠贊賞有加,稱他是:“文可安邦,武能定國。”
戴笠感念蔣介石的栽培之恩,愈發尊敬起校長蔣介石。畢業後,戴笠任蔣介石秘書,兼保镖和副官。
▲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
讓戴笠與情報工作打上交道的,是當時專門負責情報工作的高參胡靖安。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令人發指的“四 一二”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就此破裂。
為了站穩腳跟,蔣介石急需情報工作者搜集大量情報。戴笠就在此時與胡靖安搭上橋,開始了他的情報工作生涯。一開始,戴笠由于初來乍到,摸不着門道。再加上不是情報組編内人員,沒有活動經費支援,情報工作的展開十分不順利,提供給胡靖安的情報也十分模棱兩可。
但憑借自己的努力,多年的摸爬滾打混出的一套待人處事方法,戴笠還是成功找到了幾名我黨黨員。胡靖安得知此事後大喜,開始着手系統培養戴笠的情報搜集能力,戴笠進步神速。
1932年3月,蔣介石愈發感受到情報工作的重要性,決定加強特務統治力量。為此,蔣介石先後組織成立了力行社和複興社,初出茅廬的戴笠被破格委任為複興社的特務處處長。這支戴笠手下的特務組織,就是日後我們所熟知的軍統的前身。戴笠憑借特務頭子的身份,廣泛發展特務網絡,吸納擴充人員。
▲戴笠
期間,戴笠率領特務們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刺殺北洋軍閥漢奸張敬堯,刺殺抗日同盟軍軍長吉鴻昌。後來連自己義結金蘭的拜把子兄弟也不放過,親手計劃,刺殺當時人稱“暗殺大王”的王亞樵。這一系列工作,讓蔣介石對戴笠及其手下組織更加信任。
1936年,蔣介石應張學良要求,準備起身前往西安。在起飛前夜,戴笠就曾隐晦地指出張學良、楊虎城二人别有用心,卻被蔣介石忽視了。蔣介石自信地認為,張楊二人對自己忠心耿耿,并無二心,戴笠通過情報工作搜集來的情報并不準确。戴笠無奈,隻好順着蔣介石的意。
果不其然,1936年12月12日,張楊二人聯合對蔣發動兵谏,史稱“西安事變”。戴笠認為是自己的失職才導緻蔣介石遭此劫難,立刻前往西安營救。期間,戴笠雖被軟禁,但好在張楊二人意在聯合抗日,最後得以僥幸還生。
逃出西安後,蔣介石知曉戴笠的所作所為後,更加親近戴笠,并放手給予戴笠更多的權力。1938年,成立後的軍統由戴笠任副局長,負責搜集情報,肅清障礙,并直接向蔣介石負責。等于說,蔣介石掌握了忠心耿耿的戴笠,就相當于控制了整個特務網絡。戴笠的特務生涯,也在這個時刻達到頂峰。
讓人恐懼的“神秘人”
戴笠跟在蔣介石身邊,最大的優勢就是他可以揣測蔣介石的意圖。在進入黃埔軍校時,他特意改名為戴笠。戴笠也如同他的名字一般,讓人們無法看清他的真面目。他被稱為“中國的蓋世太保”,讓人們無時無刻不感到擔憂與恐懼。
人們一提到戴笠就臉色一變,因為沒有人知道戴笠究竟是什麼樣子,現在在哪裡,又做着什麼樣的事情。而戴笠手下的特務,又好似無處不在一般,讓人不敢有絲毫怨念。
在當時的大街小巷中,關于戴笠勢力的說法衆說紛纭:有人說他手底下有着上百萬特務,遍布全國各個城鎮;亦有人說,戴笠上司着700多萬男男女女,遍布各行各業,遍布大街小巷。秘密的情報通過這些人一層一層往上傳遞,直至戴笠手中。
其真實性不得而知,但種種離奇的版本,也讓我們了解了,戴笠,這個仿佛虛無缥缈毫無存在感的男人,究竟有着何等強大的能量。
▲劇照
每每行動,戴笠總是發揮自己的特務能力,喬裝打扮,隐藏身形。戴笠的近況,隻有他最親近的直系下屬毛人鳳才能略知一二。在中國,到處都有他的住宅和藏身之地,每處住宅之中都有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為了防止被尾随,且每次戴笠出行和歸來的路線都不固定。
由于電話會被竊聽,戴笠禁止屬下通過電話傳達事情,尤其是日程安排這種極易被敵人下手的部分。與外界往來都是通過信件,包括與美國人的會面亦是如此。為了安全,戴笠出行前,都會将檔案内容記在腦子裡面,是以很少攜帶檔案,防止檔案遭竊洩露情報。
被蔣逼迫,意外身亡
在戴笠的手下,軍統的發展熱火朝天,勢力一年比一年強,情報搜集能力也越來越強。對于蔣介石來說,這應該是一件好事。但一件事情,讓蔣介石對軍統的存在以及戴笠的存在,起了一絲戒心。
1942年,是軍統成立十周年(以複興社特務處成立為始),戴笠為此舉辦了慶典。為了向蔣展現軍統的實力,特意邀請了蔣介石前去檢閱。沒想到蔣介石不閱不知道,一閱吓一跳。
▲蔣介石檢閱國民黨部隊
由于蔣介石對戴笠的信任,蔣介石對于戴笠是比較放權的。是以蔣介石對于軍統的勢力也隻有一個大概的模棱兩可的認識。但這次檢閱讓蔣介石是大吃一驚。無論是人數上,還是裝置上,軍統的實力都遠超蔣介石的估計。
在這其中,光情報特務有五萬餘人,隸屬于軍統的特務武裝部隊則超過20萬人,這還沒算上遊離于軍統編内的編外人員。這也難怪中統每每被軍統打壓,實力的差距如鐵證擺在蔣介石眼前。
如此龐大的軍統,隸屬于戴笠,戴笠如有二心,後果不堪設想。這讓蔣介石對于戴笠的存在以及軍統的存在,感到一絲擔憂,并決心打壓戴笠和軍統,但很明顯,在1942年這個節骨眼上,還不是時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軍統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一大半。再加上國内人民以及内部要求解散軍統的呼聲,讓蔣介石有充分的理由對戴笠下手。這之後,蔣介石多次提議改組軍統,均被戴笠以任務尚未完成婉言拒絕。
戴笠也知道,這樣拖下去不是長久之計,于是決心尋求别的職務,先後向蔣介石提出就任海軍司令等要求,但被蔣介石駁回。蔣介石愈發覺得戴笠懷有二心,決心剝奪他的權力。戴笠也覺得蔣介石想加害于他,兩人互相猜疑,愈走愈遠。
1946年初,蔣介石要求戴笠飛往重慶,參加“八人會議”,商讨軍統改組事宜。但戴笠一看,這會上的人基本都是自己的對手,去了便是九死無生。但嘲諷的是,戴笠還沒飛到重慶,就一命嗚呼了。
3月,在戴笠從青島飛往南京的途中,遭遇雷雨天氣,在轉飛途中飛機失事,墜毀于南京岱山。因為岱山又名困雨溝,當時的人們都覺得戴笠是命中有此大劫。
但無論原因如何,這對于蔣介石來說都算是一件“大好事”,軍統改組再無阻力,手握大權的戴笠也就此消失。
▲飛機殘骸
時過境遷,對于戴笠的死因也是衆說紛纭,但戴笠的死并未帶給蔣介石多大的好處,卻已經被曆史所證明。戴笠死後,軍統群龍無首,雖改組,其能力卻大不如前。
敗走台灣之後,蔣介石對戴笠的死感到無比心痛,為了表示對他的懷戀還特意命人将他的後人接到了台灣安置。曆史已經證明,戴笠的死是罪有應得。他憑借自己的特務能力,四處搜集情報,為此害了許許多多無辜的人們。作為這位雨農最後的葬身之地,困雨溝,也因他的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