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2月9日電(記者彭大偉)2月7日16時50分,柏林狂風,體溫降至零下13攝氏度。
在大風中,德國人克裡斯蒂安·施密特(Christian Y. Schmidt)和他的朋友們準時出現在柏林阿恩斯瓦爾德廣場(Arnswald Square)的公牛噴泉前。
Collist在噴泉下方的空氣遮蔽空洞中豎起了一塊寫着"61998"的牌子,并小心翼翼地點燃了蠟燭。這是截至該日期德國因新冠狀病毒而死亡的累計人數。
濃密的麻制蠟燭就在它後面,另一個标志寫着"讓新皇冠被看到"(#Corona-Tote sichtbar machen)。

2月7日,科利斯特先生在柏林的阿恩斯瓦爾德廣場點燃蠟燭。中國通訊社記者 彭大偉
沒有演講,沒有儀式,有些人隻是在燭光下默默哀悼。
這是牧羊犬來到這個廣場點燃蠟燭的第十個星期天。他在過去一年中所經曆的是對中國和德國疫情的觀察,反思和紀念。
作為一名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德國作家,去年年初疫情爆發時,高力在北京。當他看到德國媒體存在誤解和偏見甚至煽動種族主義的報道時,他選擇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他的"北京抗疫日記"。
"我在北京親身經曆了疫情的初始階段,對中國當局的反應如此之快感到驚訝。科利斯特回憶說,當北京确診的病例不到50例,而且沒有一例死亡時,幾乎所有的公共設施都被關閉了。進入建築物需要溫度測量,并且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很快就需要口罩。他還對中國通過手機應用追蹤密切接觸者和預防流行病的努力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當局已經明确告訴人們,這種病毒是危險的,并意識到這種流行病,"他說。
在親眼目睹了中國控制疫情的速度之後,科利斯于2020年2月12日登上了傳回柏林的航班,宣傳他的新書。"我确信中國能夠控制疫情,是以4月1日從柏林飛回北京對我來說不是問題。
科利斯隻猜到了關于中國的部分。由于整個歐洲的迅速爆發,他不得不留在德國度過下一年。
圖為1月24日在柏林阿恩斯瓦爾德廣場(Arnswald Square)的蠟燭和"讓新皇冠被看到"的标志。中國通訊社記者 彭大偉
德國在對第一次疫情做出相對成功的應對後,于2020年秋季遭受了第二波疫情的襲擊。自11月以來,新冠病毒感染死亡人數一直在上升。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2020年德國因新的冠狀病毒感染而累計死亡人數達到33,071人,其中一半以上發生在12月。
"我當時注意到,媒體上幾乎沒有關于它的漣漪 - 每天早上都是幹燥的巴巴裡的一連串死亡事件。科利斯特先生不能接受的是,當主流媒體每天報道疫情資料時,都有新的确診病例,然後說"另外"又有多少人死了,"好像可以忽略不計"。
是以,在2020年12月4日,克裡斯和藝術家維羅妮卡·拉杜洛維奇(Veronica Radulovic)發起了一項名為"讓新皇冠被看到"的線上活動,呼籲德語區的人們每周日為那些因新皇冠爆發而死亡的人點燃蠟燭。
Collist選擇的"sichtbar machen"是德語特有的表達,意思是"使看不見的事物可見"。
兩個月來,Collies和他的朋友們一直處于黑暗中,每個星期天都準時在同一地點點燃蠟燭。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約40個城市對此次活動做出了回應。"許多人顯然覺得有必要哀悼新王冠,讓他們可見,并反對否認防疫的陰謀論者。
過了一會兒,幾家德國主流媒體開始注意到這一事件。今年2月6日,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宣布,将于4月18日在柏林舉行全國儀式,向新型冠狀病毒的死者緻敬,德國國家機構負責人将參加。"儀式的目的很明确,讓全社會默哀片刻,為死者家屬,給死者一個有尊嚴的告别。
冬天即将來臨,随着疫苗接種的蔓延,德國人已經看到了曙光。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重申,所有願意接種疫苗的德國人将在9月21日之前接受第一次注射。
"我希望這将實作。維羅妮卡·拉杜洛維奇說,德國當然可以更好地對抗疫情,但現在有希望。
Kirsty希望很快回到中國,與住在北京的妻子團聚。(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