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迷霧中的風景"的多重含義

作者:周忠玮,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8年上映的《霧中風景》是希臘著名導演西奧·安傑洛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傑作,他在第45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影片獎。影片講述了兄弟姐妹尋找父親成長曆程的故事,同時包含了各種符号、隐喻,具有深刻意義的人生靈感,耐人尋味。多年後,重溫影片,感受很多。

"迷霧中的風景"的多重含義

這部電影的妹妹薇拉和哥哥亞曆山大從小就沒有父親,母親說他們的父親在德國。于是,弟兄姊妹鼓起勇氣踏上了開往德國的火車。在尋父的旅程中,經曆了各種各樣的事情,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其中包括年輕的奧裡斯托斯,他給了他們無私的幫助,還有給他們造成傷害的卡車司機。經過無數次的起起落落,他們終于到達了希德邊境,在黑暗的掩護下登上了一艘小船,越過了邊境,卻被值班的哨兵發現。在一陣槍聲之後,畫面陷入了黑暗,接着是一團濃濃的白霧。霧氣漸漸散去,一棵大樹出現了。兄弟姐妹們手牽手跑到樹上,樹緊緊地抱在一起。

從故事的表面來看,《霧中的風景》就像一部公路電影。影片圍繞尋父之旅展開劇情,在兄弟姐妹的經曆中,真實思考和人性分析。在兩個孩子無辜的眼中,成人社會充滿了難以了解的規則和行為。他們被檢票員趕下火車,帶到警察局,在那裡他們目睹了逃跑新娘的哭泣和一匹馬的死亡。而成人世界的冷漠、自私、人類的怯懦、卑鄙等,也讓他們承受着成長的痛苦。

例如,他們在路上遇到了他們的叔叔,叔叔拒絕承認他們的親屬關系,并說所謂的"德國父親"隻不過是母親的謊言,使他們尋找父親的旅程陷入了巨大的空白。亞曆山大不得不在餐館老闆的要求下工作,以換取面包,這是從無辜的自然人到适應規則的社會人的轉變。懦弱的卡車司機,不敢向另一個強勢司機宣戰,選擇對年輕的薇拉施暴,以滿足他可恥的欲望,展現人性中醜陋和卑鄙的一面。當薇拉的痛苦因她對奧裡斯托斯的愛而得到緩解時,意外地發現奧勒斯圖斯是同志。這個殘酷的事實促使她和亞曆山大一起離開并繼續前進。片中兄弟姐妹的成長過程,是不斷受傷和自愈的過程,也是不斷适應各種規律的過程。

"迷霧中的風景"的多重含義

在尋父之旅成長叙事的外衣下,影片表達了對西方現代工業文明的反思。當維拉和亞曆山大被警察帶走尋找他們的叔叔時,照片顯示了巨大的煙囪,建築物,機器和其他現代工業設施。在這些高樓大廈和裝置面前,人顯得很渺小,隐喻了現代工業社會對人的擠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在派出所,一名黑衣女子不停地重複"繩子從他脖子上掉下來";當雪落在天空中時,警察們嘴裡重複着"哦,下雪了",他們跑上街,像雕塑一樣擡頭,一動不動。單一的話語表達和僵化的機械動作姿勢,隐喻了西方現代工業社會規則下人們生活的沉悶、無生無華、情感表達的退化。

這部電影最能反映西方現代工業文明,是劇團無處可去,面對解體的劇情。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最早的文明,也是西方文明的源泉之一。戲劇是古希臘文明的一種重要形式,亞裡士多德寫了一本專門研究戲劇藝術的書《詩學》。在現代工業社會中,希臘戲劇團體被邊緣化,甚至找不到場地。戲劇的衰落既象征着希臘文明的衰落,也象征着西方文明的衰落。不僅如此,在希臘文明中,戲劇表演與上帝有關。在西方現代工業社會中,戲劇的死亡就是上帝的死亡,上帝的死亡。是以,這部電影轉向了宗教的思想,進而具有哲學和宗教的深刻含義。

"迷霧中的風景"的多重含義

在西方,"父親"這個詞既指父親,也指神。影片中缺席、缺席的父親也隐喻了缺席、缺席的上帝。"起初隻是一片漆黑,然後光芒亮了,然後有土地,河流,湖泊,山脈,花草樹木......"這部電影以她姐姐給他哥哥講的一個故事開始,暗示上帝的缺席。哲學家尼采曾經宣稱"上帝已經死了"。關于尼采,有一個"都靈之馬"的故事。尼采在都靈街頭,看到司機在打馬,走過去摟着馬的脖子,淚流滿面。在電影中,有亞曆山大為一匹垂死的馬哭泣的場景。類似的情況建構了"上帝之死"的聯系。在電影中,海中折斷食指的右手雕塑讓人想起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壁畫中上帝和亞當将一起觸摸的食指。食指骨折意味着人與神之間的聯系斷斷。影片中"霧"的形象,是西方現代工業社會"上帝已死"和"父親缺席"語境中人們迷茫、迷茫、無與比的象征。

由此可見,影片中哥哥姐姐尋父的旅程,不僅是為了找到自己的父親,更像是代表人類重新找到神,尋找信仰和精神皈依,具有"明知不做"的悲劇意味。他們軟弱無力,步履蹒跚,但他們有明确的目标。與他們相比,片中的其他角色都是空虛而困惑的。從表面上看,俄勒斯圖斯為弟兄姊妹們提供了很多幫助,但在精神上,他們也為漫無目的的奧勒修斯提供了支援。最後的樹象征着精神的歸屬和心靈的依賴。雖然影片已經明确告知,霧中的大樹隻是影片想象的一個片段,但兄弟姐妹們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步伐,充分展現了精神信仰的力量,給觀衆帶來了希望。

這不就是生活的全部嗎?很多時候,我們就像片中的兄妹,走在迷霧中,感到困惑、恐懼、恐慌,不知道是繼續往前走,還是站在原地,還是回到原地。但是,如果我們堅信迷霧盡頭有美麗的風景,我們就會有勇氣毫不猶豫地行走,到達精神家園和目的地。(周忠謀)

來源:Bright.com 文學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