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說起林徽因,世人想到的不外乎是她富有靈氣的才華、是她清麗姣好的容顔,還有她那一段段長存于歲月之中的傳奇經曆和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

隻要是用心閱讀過林徽因作品的人,都不難從林徽因所書寫的字裡行間中,看出她對這世間的态度,是恬靜的,卻也是摻雜着惆怅與蒼涼的。

可究竟是什麼樣的經曆才造就出她這股子帶有韌勁卻依舊溫婉的性格呢?這大概要從她的童年開始說起。

小妾争氣生下4子,把正室母女趕到後院,嫡女名揚天下父親才後悔。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雖冠為母,卻無母責

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她的祖父曾任清代時期的朝中翰林,她的生父名喚

林長民

,是著名的思想家與學者,身任高職,其祖籍在福建閩侯,也就是現今被人們稱之為“福州”的地方,故她父輩所在的家族一直都是當地頗負名望的氏族。

而林徽因的生母

何雪媛

,也是當時頂着她外祖父的富商名頭,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富家小姐,且

她是作為林長民的原配去世後,才娶做續弦的第二任妻子,

可即便如此,何雪媛嫁給林長民,也還是算作高攀了。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林長民與發妻感情甚笃,可無奈發妻紅顔早逝,還未能給他留下一兒半女,在那樣一個将“傳宗接代”作為世人定義孝道标準的年代,“無子”無疑是一件可以被街坊鄰居,甚至是親戚朋友們放到明面上來議論和诟病的事情。

林長民“無子”,那麼作為續弦,且跟他還無任何感情基礎的何雪媛,唯一的作用便就是“生子”,好在

何雪媛為林長民誕下了一子二女,總算是卸下了壓在當時所有女性身上的那副“傳宗接代”的重擔。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何雪媛的兩個女兒,其中一個也不幸早夭,唯一的兒子也在一次意外中不慎摔死,

無子傍身、相貌平平,且性子嬌縱急躁的她,很快就将林長民對其的耐心與寵愛消磨殆盡。

而何雪媛另外一個僅剩的女兒,就是林徽因,原本就算失去了林長民的寵愛,何雪媛也能夠仗着自己正室的身份,在林家好好地享受生活,但生活總會時不時地給何雪媛冒出些“意外之喜”。

在林徽因九歲的時候,

程桂林

這個名字便開始頻繁出現在她的耳旁,這個女子雖然隻是略通文墨,但是卻相貌出色,很快便吸引了父親的視線,很快便以小妾的身份入駐她與母親所在的“林宅”裡,與她們共同生活。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與何雪媛的無子傍身不同,程桂林很快便為林長民先後孕育了四個兒子,使林長民對她的關注度上升到一個巅峰值,而徹底失去争寵優勢的何雪媛,則帶着林徽因被排擠到了後院,

就算林長民知道她的生活困境,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不顧。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何雪媛落到此種地步,和她嬌縱急躁的性格不無關系,但從小被家人嬌養的她,從未意識到是自身的問題,她怨天不公,讓她的兒子意外離世;怨妾嬌柔,輕易便将她丈夫的心魂勾了去;還怨女不争,比不過程桂林的那幾個兒子。

隻會怨天尤人的何雪媛在怨氣無處可發的時候,隻能打罵女兒,将氣撒在林徽因的身上,久而久之便讓林徽因産生了懼母的情緒,

直至後來旁人問起林徽因對其生母的印象時,她是這麼評論何雪媛的:“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由于出生在名門世家,雖然母親的行為令她的童年蒙上了一層不淺的陰霾,但是從小便受到了世家熏陶的林徽因,在耳濡目染之下,一直都非常地聰明好學,從未将先生布置的功課落下。

一直關注着嫡女動态的林長民,雖然跟何雪媛的關系不冷不熱,但是卻從未對林徽因的衣食住行上有所克扣,且對她非常地寬和跟體貼,甚至為她請來了最好的家庭教師,擴充她的知識領域,增強她的文學素養。

而這些舉動都在潛移默化中為她日後的“才女”之名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作為林家的嫡女,林徽因不僅要學會掌管家事,還得扛起家中的外交重任,尤其是在父親出國留學或者是外出工作時,她便要負責與父親的書信溝通,并将書信内容告知家裡人,令大家放心。

除此之外,林徽因還得時不時地處理祖父、祖母與母親之間的口舌沖突,防止他們的争吵愈演愈烈,鬧得家宅不甯,

這諸多的壓力迫使林徽因的思想快速成熟起來,在她十二歲時,寫給父親的信中所用遣詞造句已然是成年人式的溝通技巧了。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經汝一問,許汝一生

1920年,正處在碧玉年華的林徽因随着父親一同到歐洲遊學,并決定在英國定居一年,認識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并向當地的各領域大能學習。

在英國定居期間的生活經曆,對林徽因的人生有着極其重大的影響,她的眼界、見識也都在随着她的閱曆不斷開拓、增長,甚至在倫敦受到了身為女建築師的房東的影響,萌生出了向建築藝術獻身的志向。

而那時正在英國留學的

徐志摩

,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了林徽因的世界裡,他因着與林長民交好的身份,少不得與要林徽因接觸和交流。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相處的時間一長,他發現自己對林徽因好像産生了别樣的感情,且當時的他已然是為人夫了。

可盡管如此,也阻擋不了徐志摩對林徽因心心相惜、相恨見晚的洶湧感情,他們被彼此的才華、性格所吸引,互通書信,

可礙于徐志摩已婚的身份,林徽因始終未曾回應過徐志摩的熱烈追求。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時隔一年,林徽因又随父回到了故土,繼續在培華女中就讀和深造,期間還一直保持着與徐志摩的書信往來,将他當作可以交心的摯友般來對待。

比起仿若昙花一現,擁有浪漫情懷的徐志摩,

梁思成

卻是更早一步地出現在林徽因的時間裡,在她還未遠赴歐洲之前,在她還是豆蔻之時,他們便相遇了,沒想到第二次相遇卻是在三年以後。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由于林家與梁家都是處在同一個地區的名門望族,世代相交,故而林梁兩家的來往向來密切,而在林徽因回國後,這種密切似乎因為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相識,而變得更加合乎情理起來。

林徽因與梁思成曾探讨過彼此未來的理想,在林徽因說出“我喜歡建築”這句話時,梁思成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甚至不由自主地開口反诘:“女孩子家怎麼能做建築呢?”

然而到了最後,梁思成卻反被林徽因的靈活才思和開闊的眼界所打動,并在歸家之後暗下決心,一是要求娶林徽因,二是要和林徽因一樣,把建築當做事業來對待,和林徽因一同為建築獻身。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之後的日子裡,二人頻繁相約,并在對彼此日益漸深的了解中,确定了對彼此的心意,門當戶對的身份讓他們在彼此的長輩那裡得到了大力的支援。

在梁思成父親給他的來信中,還有這麼一句話:“我對于你們的婚姻,得意地不得了”,

由此可見在長輩的眼中,他們二人是怎樣的天作之合。

盡管這是一樁長輩們都滿意的婚事,但是在梁思成的心裡,林徽因是誤入凡塵的九天仙子,是天山上高潔、純淨且遙不可及的雪蓮花,林徽因的優秀令他感覺到她對他的愛意是虛無缥缈的,是随時會消散的。

在這樣忐忑的心理中,梁思成不禁朝林徽因發問,他說:“有一句話,我隻問一句,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

而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憑借一己之力,掀起萬丈波瀾

在林徽因與梁思成訂婚之後,梁思成的父親希望他們兩個能夠在學業上有一定的成就之後再結婚,并選了一本李誡所著的,名為

《營造法式》

的關于中國古建築的書籍,親手題寫了詞句後,将該書寄給了二人,意為對他們寄托的在建築領域可以大展手腳的期望。

1924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完成了在國内的學習,一同遠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進修。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可在當時,想要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系報道,一定要先通過人體寫生的課程,而這個課程卻有一個規定是“不允許女生進入人體寫生教室”,這也就隐晦地宣布了建築系“不收女生”的規定。

無奈之下,林徽因隻能先去美術系報道,并選修了建築學的課程。

同年4月,來自印度的著名詩人

泰戈爾

來訪中國,林徽因同梁思成一起回國,充作陪同及翻譯,為表謝意,泰戈爾還贈詩與林徽因。

在詩中,泰戈爾将自己比作藍天,将林徽因比作了大地,意指他被林徽因過人的才華、出色的外貌所傾倒,不由得對此發出了感慨。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而後兩年,林徽因憑借着自己在建築設計上的天賦,以及在時間的推移中變得爐火純青的繪圖能力,順利轉系,成為了建築系的一員,

打破了賓夕法尼亞大學“不收女生”的隐性規定。

在建築系進修的期間,林徽因深刻地意識到形成一個關于建立中國古建築的理論以及保護機制的完整體系是多麼的困難。

為此她曾表示,她想帶給國人的是一個有關于中西方建築知識交彙的真實資訊,而不是被西方建築文化所取代的建築知識,我們隻是需要這些建築原理,來設計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東西。

看着設計越來越有靈氣,且在文壇也不斷大放異彩的林徽因,作為其父親的林長民,心裡難免對嫡女産生愧疚之情。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隻因他認為,如若不是在林徽因幼時,他與其生母何雪媛的關系過于冷冰,導緻對她的關愛不足,令她本該無憂的童年蒙上陰霾,那她的生活應該會獲得更多的快樂,而不是變得如此早慧和敏感脆弱。

1925年,年僅21歲的林徽因,收到了她的父親林長民在執行任務時不幸遇難的消息,悲痛之餘,她不得不面對現實,重拾心情之後,她将更多的心神投入了學習與建構國家建築文化發展中去。

1927年,林徽因從賓夕法尼亞大學順利畢業之後,為了增強自己對建築設計美感的掌控力,又選擇去往耶魯大學戲劇學院,針對“舞台美術設計”進修了半年,成為了第一位在西方學習舞台美術設計的中國留學生。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1928年,林徽因接受了梁思成的求婚,并于同年3月21日,兩人在渥太華的中國總領事館完成婚禮,他們的結合,被譽為是中國建築學界最令人欽佩的神仙眷侶。

而他們選擇這天結婚的日期,正是《營造法式》這本關于中國古建築的書籍的作者李誡所立碑刻的日期,

其寓意不僅是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建築學家,也是為了完成梁思成那已經故去的父親,當時贈予他們這本書時,對他們的一個企盼的心願。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當國外的學習都塵埃落定之後,林徽因與梁思成伉俪回國,并受邀任教于東北大學建築系,分别擔任教授與系主任的職務,成為當時東北大學内新成立的建築系最早的一批任教老師。

1930年,因為長期的高強度工作,林徽因時常感覺到對工作的力不從心,在一次去醫院檢查時,不幸被診斷出肺病,為了身體着想,林徽因這才不得不離開當時工作的沈陽,繼而回到北平去療養。

次年,林徽因又受北平中國營造學社之邀,到那去教學,待身體稍微有些好轉之後,林徽因赴魯、豫、冀等各省,實地考察、勘測各地方的古建築物,獨自或與丈夫梁思成合作完成

《平郊建築雜錄》、《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征》

等等與古建築相關的文章與調查結果聲明。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不減反增的高強度工作和不斷地奔波勞累,使林徽因的肺病再次發作,最終不得不卧床休息,可即使在病床上,她也堅持閱讀有關古建築的書籍,并為自己所要創作的《中國建築史》一書收集資料,故而常常工作到深夜。

長年累月的工作,讓病痛不斷地蠶食着林徽因的身體健康,可高度沉浸于工作中的她,對此毫無所覺;

又或許是早早便意識到了自己的身體無法在經此之後冗長的歲月裡,繼續為古建築發光發熱,故而她才想在自己這段為期不長的生命裡,為古建築燃燒自己的最後一絲光熱。

林徽因曾作過一首詩,名為:你是人間四月天,在林徽因的詩中,四月是飽含着熱情、夢想與希望的季節,她運用了輕風、雲煙、黃昏、細雨等景色的描寫,來向世人呈現出一副絕美溫婉的四月奇景。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而戲劇性的是,就在1955年4月1日,一直苦苦支撐着的林徽因,終于被病痛徹底擊倒了,這是西方的愚人節,卻不是老天向林徽因開的一個命運的玩笑,

她離開了,乘着四月的輕風、雲煙與光月,去到了一個人們稱之為“天堂”的幻想世界。

林徽因這一生,自童年起便跌跌撞撞,即便至後來被世人冠上了“一代才女”之名,也無法沖刷掉她内心深處的孤寂、困惑以及迷惘,有人說是她為中國古建築賦予了魂,卻不如說是中國古建築賜予了她一次新生。

唯有将生命附于古建築之上,林徽因才能夠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她一生都在為“向建築藝術獻身”的志向所努力,不曾辜負她自碧玉年華起便在心中所标立起的那杆旗幟。

旁人問起林徽因對生母的印象,林回答:她将我帶到了人間地獄

得知林徽因逝世的消息,她的摯友

金嶽霖與鄧以哲

心懷遺憾地為她獻上了一副挽聯,其内容為: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而這“四月天”便是對林徽因一生最好的诠釋,她來人間這一遭,雖經曆苦痛,卻依舊以熱情善待世人,懷揣着夢想與希望,在這人間綻放盛世芳香,穿透歲月,經久不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