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2新賽點:傳統車企要向新勢力的舒适圈開炮?

2022新賽點:傳統車企要向新勢力的舒适圈開炮?

“用網際網路、電動汽車到處忽悠,我覺得很危險,老百姓那點錢賺得不容易。”

如此直言不諱的吉利汽車掌舵人李書福,把風頭正盛的造車新勢力擺在了傳統車企的對立面上。

即便被傳統車企批評“缺乏造車的敬畏之心”,但在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的轉型之路上,少不得造車新勢力的推波助瀾。由于抓住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紅利,以“蔚小理”為首的新銳勢力,橫空出世。

誠然,被嘲為“電動爹”的電動車依然沒有徹底解決“裡程焦慮”的難題,但率先聽到風吹草動的資本們,早已盯上了新能源汽車這塊肥肉。

國内造車新勢力的“一哥”蔚來,自2018年赴美IPO後,市值便一路高漲,市值翻了又翻,創始人李斌的身價是漲了又漲。目前蔚來憑借超500億美元的市值直逼部分傳統車企。

如今,觀望了許久的傳統車企開始逐漸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精力投入,但比起燃油車,新能源領域的确不是傳統車企擅長的科目。

那麼在新勢力的舒适圈内“開炮”的傳統車企,又有幾分勝算的可能?

體量才是王道?

五五開?也可能是二八開。

雖然目前新勢力的聲量不小,但在汽車市場上,唯有銷量才是颠撲不破的硬道理。

2021年是新能源汽車大爆發的一年,12月31日剛過,喜不自勝的新勢力們就立刻公布了萬衆期待的年終業績,小鵬、蔚來、理想三強依次穩居前三,且年度銷量都邁過了9萬輛大關,而第二陣營的哪吒、威馬、零跑也實作了同比猛增,其中氣焰最盛的哪吒在年銷量上已經突破了6萬。

在同比增速上,新勢力形勢大好,可就市場體量而言,這六家新勢力還是打不過一個比亞迪。

公開資料顯示,老牌車企比亞迪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近60萬輛,比上述六位的銷量總和還要多個十幾萬輛,要知道,目前的造車新勢力還沒有觸碰到年銷10萬的基準線。

但在傳統車企眼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破10”并不是什麼難事。2021年,長城、上汽等車企無一例外地步入了10萬輛俱樂部,就連2020年年末才正式獨立的廣汽埃安,也在年銷量上超過了12萬輛。

2022新賽點:傳統車企要向新勢力的舒适圈開炮?

| 圖檔來源:乘聯會

那麼如今的新勢力在整個市場又占了多大的份額呢?

乘聯會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2021年全年累計銷量352.1萬輛,增長157.5%,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298.9萬輛,同比增長169.1%。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六家新勢力的累計銷量僅占新能源汽車市場總比重的十幾個百分點,就目前市場銷售形勢而言,在這場“新老之戰”中,造車新勢力在傳統車企發力新能源車面前,頂多是個弟弟。

大象轉身不易,但盤踞市場多年的傳統車企,還是擁有着絕對優勢的實力,尤其在産品的推進上,這種優勢展現得淋漓盡緻。

2020年年末時,吉利正式推出了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吉利方面表示:“該架構是全球最高效的智能電動汽車解決方案,重新定義軟體汽車的研發周期,将軟體開發的時間縮短50%以上。”目前,基于浩瀚架構,吉利已經有總計超16款新車型啟動研發,并将布局不同的細分市場。

制造規模更大、研發投入更多,傳統車企在産品疊代和爆發都更勝一籌,而新勢力中擁有4款車型的威馬已經算是其中的産品大戶,可以說在車型推新上,新勢力車企仍需要較長的周期。

不得不說,“老炮兒”們還是很有兩把刷子的,隻不過傳統車企的重心仍然在燃油車上,在新能源汽車上還處于“測試”市場的階段。可一旦時機成熟,傳統車企“心無旁骛”時,新勢力的最大焦慮才會顯現出來。

從新能源造車領域大熱開始,唱衰傳統車企、迎合造車新勢力的聲音就不在少數,但比起年輕氣盛但底氣不足的新勢力,慢了一拍兩拍的傳統車企,仍可能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角。

細分市場為生路?

長江後浪推前浪,誰會被拍在沙灘上?

比拼中,背道而馳的兩方誰也不想認慫,但打法的差異已經顯露出了些許端倪,比如天生“裝備”着網際網路思維的新勢力,正面臨着品類擴張難的瓶頸,而更注重市場需求的傳統車企,則更在意生态競争。

在11月的廣州車展上,長城汽車旗下新能源品牌沙龍智行釋出了首款汽車機甲龍,價格直指40萬-80萬的高端市場,而在2018年就了推出首款新能源車型長城歐拉,則側重“拿捏”15萬以下的低線市場。

歐拉品牌總經理董玉東表示,歐拉正在加速推進産品矩陣,除定位A00級市場的黑貓、白貓和A0級好貓外,還會推出A+級的SUV和覆寫B級市場的轎車。

除了價格、車型的定位,對于消費群體的瞄準也不失為市場細化的一環。在打出“更愛女人的汽車品牌”的旗号後,長城歐拉火速出圈,甚至有男性網友在社交平台表示:“做夢都想給媳婦買一輛歐拉。”

高端搭配低端,純電結合混動,這種傳統車企的慣用打法正在為其完善新能源領域中的細分布局,比起一邊推高端,又能一邊搞混動的傳統車企,造一款賣一款的新勢力顯然吃了“沒積累”的虧。

目前,市場上造車新勢力的在售車型數量普遍偏少,就算有同時釋出多款新車的心,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單手闖天下”的理想汽車以一款理想ONE苦苦支撐多年,即便在2021年推出了同一車型的改款,但實則依舊在啃老底。

實力不足、難以細分的新勢力受制于産品單一的枷鎖,而産品單一也催生了一個新的連鎖反應——産品同質化。

汽車行業評論員周磊曾表示:“造車新勢力普遍不具備體系能力,勢必需要大量借助供應商的成熟解決方案,其造成同質化的市場表現幾乎是意料中。”

環視新勢力車型清單,SUV車型成為主流,且頻繁紮堆在30-50萬的定位區間内,是以不免有趨同之嫌。另外,當“快速充電”、“智能網聯”、“進階别輔助自動駕駛”等詞彙已經成為新勢力賣車的必備标簽時,使用者關于品牌記憶點也正在因品牌間的趨同化而逐漸模糊。

對于産品同質的難題,廣汽研究院副院長張帆也有所意識:“在節奏上,要把握競争态勢,拿捏好尺度,既不能陷入到同質化的‘纏鬥’中,又不能太過标新立異。”

何為适度标新?何為恰當立異?新勢力和傳統車企都在未知的路上摸索着答案。

2022年,變數疊起

在新能源汽車爆發的時間上,所有車企都在賭。

回顧2021年的銷量榜單不難發現,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全員進步”已成常态,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市場環境的持續升溫。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連續七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正以超行業預期的增速飛馳着,且銷量上限将持續重新整理。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超500萬輛,比2021年的340萬輛增長47%。

前景看似一片光明,新能源市場的“震動”也随之而來。

“2022年會有很多造車新勢力銷量陸續突破10萬輛,”對于新年,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晖認為:“這些新能源車企不僅僅是競争者,也是同盟軍,同時也說明,2022年是中國汽車行業換道超車的良機。”

正如沈晖所言,2022年的新能源市場或許會發生一些變數,比如角逐核心的傾斜,以單一車型為中心的時代逐漸遠去,生态圈的建構正在成為決勝焦點。

所謂的生态圈,就是指為消費者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北汽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鄭剛對此進行了如下解釋:“新能源汽車的生态圈涵蓋了生産制造領域、消費領域和消費者的生活領域,是三大圈層的統稱。”

在生态層面,傳統車企可謂是下足了功夫。“老骨頭”中,比亞迪是生态圈建構的先行者,在2017年的“電動·未來”計劃中,比亞迪率先提出了“通過優勢資源的整合、互換和重新組裝,覆寫新能源汽車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場景”的生态理想。

而在那之後,建構新能源汽車生态圈的思路,還在持續滲透。繼長安官宣攜手華為、甯德時代等企業共同打造智能電動網聯汽車平台CHN後,長城也在2021年6月正式成立了攜手百餘合作方打造的咖啡智能生态聯盟。

實際上,新勢力們也時常把“生态”二字挂在嘴邊,但在踐行方面,還需要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

此外在2022年,還有一個讓“老骨頭”和“小鮮肉”都倍感緊迫的消息——新能源汽車的圈子快滿員了。

勁邦投資合夥人王榮進指出:“(2022年)很難再有新玩家入局。”

雖然“來早了有肉吃,來晚了湯都喝不上”的道理在圈子裡人盡皆知,但2021年尚有小米、百度、360等巨頭官宣跨界造車,輕橙時代、自遊家等新造車品牌也趕在年尾來臨前擠進了市場,在市場由增量轉向存量的節骨眼上,新能源汽車的羹是越來越難分了。

主動也好,被動也罷,從2020年釋出的岚圖、埃安,到2021年登場的阿維塔、極氪,獨立子品牌的出現無一不在彰顯傳統車企的求變之心,當電氣化轉型已成為傳統車企的“軍令狀”,對于新勢力的反擊之戰已是箭在弦上。

2022年,各位玩家準備就緒,大浪淘沙之下,且看新勢力和傳統車企的新一輪較量。

結語

“傳統”不是絕對的貶義詞,雖然老牌傳統車企在轉型方面很難立見成效,但其擁有的市場體量和豐富經驗都是新勢力無法比拟的,在2022年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有人逆天改命,有人淘汰出局,新能源市場的風雲變幻,終歸要開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