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丈人強占女婿家的牛,縣衙遲遲沒有決斷,臨縣張允齊道:這事簡單

本文出自,《朝野佥載》卷五、《舊唐書·良吏傳》

隋炀帝大業出具年間,河北元城縣有個農民入贅妻家,随帶一頭母牛,八九年後,母牛已經生下牛犢十餘頭。後來,這個農民要從嶽父家搬出自立,但貪心的嶽父耍賴,不讓女婿将牛牽走。這農民隻有這麼一點生存依靠,得不到牛,隻好撕破臉皮告到縣裡,但又長時間得不到解決。有人告訴他,鄰近的武陽縣縣令張允濟,精明清正,何不到他那裡去求告?

丈人強占女婿家的牛,縣衙遲遲沒有決斷,臨縣張允齊道:這事簡單

這農民來到武陽縣告狀,縣令張允濟對他說:“你們縣裡也有縣官,為什麼跑到我這裡來?”那農民流淚不止,一五一十地将前後情況講了一遍,懇求張縣令為他作主。張允濟見他老實而又可憐,答應為他排難解憂。

丈人強占女婿家的牛,縣衙遲遲沒有決斷,臨縣張允齊道:這事簡單

張縣令叫衙役将這個農民捆起來,再拿他的布衫蒙住他的頭部,親自押着他前往他嶽丈住的村莊,大聲張揚說是前來捉捕盜牛賊。縣令叫把村裡的牛統統牽到一個空地裡,然後逐個詢問來自何處。那農民的嶽父不了解縣令的意思,生怕沾上盜牛賊的邊,就指着自己牽來的十幾頭牛說:“這都是我女婿的牛,借養在我家的。”張縣令哈哈大笑,伸手揭下他女婿頭上的布衫,說:“這不是你女婿嗎?既然是他的牛,就讓他牽走吧!”老嶽父又羞又氣,不得不向縣令叩頭請罪。

丈人強占女婿家的牛,縣衙遲遲沒有決斷,臨縣張允齊道:這事簡單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幾乎同樣的故事。唐朝時候,衛州新鄉縣的縣令裴子雲,素以謀多識廣、精明幹練著名。他處理民事糾紛,也如隋朝的張允濟那樣,方式靈活,通情達理,深受吏民的稱贊。

本縣有個縣民叫王敬,因為觸犯刑律,被判流放邊地。此人是條單身漢子,一個人出了門,家裡就成了無人區。但他還養有母牛六頭,總得有人照料。莫奈何,隻好寄養在舅舅李進的家裡。這一走就是五年,這其間,母牛在李進家産下了三十頭小牛犢。

丈人強占女婿家的牛,縣衙遲遲沒有決斷,臨縣張允齊道:這事簡單

王敬刑滿釋放回家後,稍事修整住所,立即前往舅舅家牽回母牛。舅舅對他說:“六頭牛已經死了兩頭,還剩四頭老牛,你牽回去吧。”王敬見舅舅不提牛犢的事,心想,怕要生出麻煩了。他看見院子裡有那麼多活蹦亂跳的小牛犢,認定這都是自己的母牛所生,就要求一并帶走。李進果然強稱這此牛犢不是王敬的母牛所産,死活不肯給他。他是舅舅,王敬也不好來砂的,一氣之下,便将這事告到了縣裡。

丈人強占女婿家的牛,縣衙遲遲沒有決斷,臨縣張允齊道:這事簡單

縣令裴子雲仔細審察了雙方争執的情況,心裡很快就明白了八九。他一邊不動聲色地叫王敬暫時留在縣衙門裡,一邊煞有介事地派人下去追查“盜牛賊”李進的案件。李進聽說自己被當成了“賊”,他簡直是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不等縣裡來捉,他就氣急敗壞地趕到衙門辯冤。

裴縣令先命王敬站到南牆隐蔽處,還用布衫籠住腦袋,讓人們認不出本相來。然後叫來李進,聲色俱厲地申斥他說:“你就是李進?看你這麼一大把年紀了,怎麼還不安分,要去偷人家的東西,不想活了?”李進一個勁地大叫冤枉,裴縣令又說:“老實給你講,有個強盜招供說,你們兩人夥同偷了人家三十頭牛,現今還喂在你家裡。你若不認帳,我就立即派人前去搜查。或者,我叫出那個強盜來,與你當堂對質。你看怎麼辦?”

丈人強占女婿家的牛,縣衙遲遲沒有決斷,臨縣張允齊道:這事簡單

李進這才明白原來是為了那三十頭小牛的事,他松了一口氣,一些懼怕也沒有了,理直氣壯地申辯道。“小人家裡是有三十頭牛,可那是小人的外甥王敬寄養在我那裡的六頭母牛生的,實實在在不是偷盜來的!”

裴縣令放聲大笑,笑罷又叫王敬去掉籠在頭上的衣衫,站到前面來。李進見是王敬,這時他完全忘掉了争牛犢的事,卻像遇到救星一般,大聲對縣令說:“他就是我的外甥,他來得正好,他可以為我作證!”縣令對他說:“我就是要聽你剛才說的那句話!既然牛犢是你外甥的母牛所生,就老老實實交還給人家吧,你還有什麼話可說呢?自己的外甥,還這樣訛詐他,虧你做得出來!”李進這才清醒過來,又羞又氣,爬在地上,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丈人強占女婿家的牛,縣衙遲遲沒有決斷,臨縣張允齊道:這事簡單

裴縣令又說:“李進替外甥養了五年牛,辛苦勞累還是有的,不給他一些酬勞,也說不過去。王敬,給你舅舅留下幾頭牛犢,餘下的你牽回去吧。”

一場糾紛,裴子雲沒有小題大做,就這樣機智而又頗帶一些幽默意味地了結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