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次失敗的越獄,拿破侖的最後亮相,給法國帶來沉重一擊

1812年法國在俄羅斯首次被擊敗,1813年在德意志又被擊敗,1814年法國本土被入侵。拿破侖負隅頑抗,無奈大勢已去,由于大批群眾拒絕服從政府,兵役體系已經崩潰。幾個星期後,一切塵埃落定。1814年4月6日,拿破侖被迫向敵人投降。

理論上講,這本應是故事的結局。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倒台的拿破侖失利後并沒有被粗暴地對待。他被給予了充分的行動自由,臨走的時候還從皇家衛隊抽走了大概600名士兵,他的流放地是一個甯靜祥和、風景如畫的意大利小島,他在這裡幾乎無拘無束。

但對拿破侖來說,被限制在這麼小的地方是一種折磨。是以,他越獄了。

一次失敗的越獄,拿破侖的最後亮相,給法國帶來沉重一擊

拿破侖從流放地厄爾巴島逃離

接下來就是所謂的“天高任鳥飛”。據傳說,這位前法蘭西皇帝回到法國的時候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但事實卻有點缺少浪漫氣息。3月1日,拿破侖在法國海岸登陸,起初他拒絕進入昂蒂布鎮,大概是因為他發現隻有兩個人自願來歡迎他。

但是,在一個坊間流傳較廣的故事版本裡,拿破侖勇敢地面對了一隊攔路向他開火的士兵,這隊士兵就是格勒諾布爾的駐軍,他們在3月5日決定追随拿破侖。裡昂城是拿破侖當政時一直青睐的地方,也在5天後興高采烈地歡迎他的到來。

為了赢得公衆輿論,拿破侖宣稱自己是反對複辟的鬥士,并提議制定一部自由的新憲法。但人們對他的一切努力充耳不聞,他的行動甚至常常遭遇挫敗。例如1815年6月1日舉行的所謂“冠軍五月”慶典,本應是一場歡慶新憲法誕生的盛會,結果适得其反。

一次失敗的越獄,拿破侖的最後亮相,給法國帶來沉重一擊

這次慶典顯然是打着更為自由的幌子試圖恢複帝制,“冠軍五月”的名稱更是火上澆油:這個名稱最初是指查理大帝和其他中世紀的君主發起的貴族聚會,當時是為了安撫那些可能反叛的臣屬。

雖然路易十八不得人心,但歸來的統治者帶來了經濟災難和無休止的戰争,法國人民同樣充滿憤恨。那些在他逃離厄爾巴時服役的士兵嚴重減員,但再征兵已無可能,拿破侖隻能依靠他們。

能夠動員參戰的隻有民兵、國民衛隊以及1814年複員回家的數十萬老兵——複員的條件是如果戰争需要,他們可以再次被征召入伍——這樣一來,拿破侖最多能組織起50萬人的大軍。不過,實際招募到的連預想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最終拿破侖的軍隊總人數隻有25萬。

一次失敗的越獄,拿破侖的最後亮相,給法國帶來沉重一擊

滑鐵盧戰役圖解

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拿破侖在被政府罷免後離開巴黎,7月15日最終向英國投降。英國立即将他永久流放到遙遠的聖赫勒拿島。他餘生中一直都在譴責埃馬紐埃爾·格魯希元帥,認為他在戰場上的失誤造成了滑鐵盧之痛。格魯希一整天都在瓦夫爾與普魯士的後軍作戰,才未能及時與拿破侖會合;但拿破侖不願意承認,即便格魯希回兵救援,結果也不會有什麼不同。這位皇帝身後的戰場上留下了成千上萬的傷亡者,即使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也極少有類似的恐怖場面。但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一個人的雄心壯志和對光榮的渴望讓整個歐洲大陸血流成河,為将其趕出歐洲而付出代價是值得的。

一次失敗的越獄,拿破侖的最後亮相,給法國帶來沉重一擊

在比利時戰場的獅子丘紀念碑旁,可以看到滑鐵盧戰場全景

拿破侖在大西洋中央的囚禁地的條件遠比厄爾 巴島糟糕得多——他的房子潮濕逼仄,鼠患猖獗。而法國的遭遇也比1814年嚴重得多,不但要支付巨額賠償金,還要承受3年的軍事占領。

路易十八恢複了王位,1824年他死後由其政治上遠不那麼精明的兄弟查理十世繼位。即使如此,直到1830年,波旁王朝才徹底被推翻。

一次失敗的越獄,拿破侖的最後亮相,給法國帶來沉重一擊

在短暫歸來後,拿破侖被迫再次退位

(内容來源:《拿破侖 成功的革命者 失敗的征服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