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從不阻攔,也不當面清點?

敲醒古老沉睡的夢,推開曆史沉重的大門,打開曆史的畫卷,回憶着觸目驚心,曆曆在目的畫面。那一幕幕的痛徹心扉,刻骨銘心……歲月的積澱使得酒清香四溢,也使得曆史芳香醇厚。時間的長河在不停地流淌,曆史也在不停地發展。大家在不少小說或影視劇中都會發現,很多俠士在酒館吃飽喝足後,都是直接放下一塊碎銀,直接出門,而且店小二從不核對賬單,這到底是為什麼了?為何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從不阻攔,也不當面清點?

為啥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從不阻攔,也不當面清點?

說到這,就必須要了解下碎銀子的曆史。

碎銀子的前身就是白銀,也就是我們說的銀錠,而白銀這個稱呼是在元朝才開始在中原普及的,而在這之前,雖然會有白銀,但還有使用銅闆的比較多。在以前吃飯的酒館和飯館,一般都會有專門衡量銀子中重量的戥子,他們會用專門的剪刀将其剪下來,并稱重後繼續制作成碎銀子。

為啥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從不阻攔,也不當面清點?

每個朝代的繁榮程度不一樣的,比較富足的算是唐朝,比較窮的是隋朝了。在唐朝的時候,物資是比較豐富的,貞觀年間,米是比較便宜的,隻需要五文錢就能夠買上一鬥米,那一千文也就是一兩銀子就能夠買到兩百鬥的米。

為啥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從不阻攔,也不當面清點?

按照我們現在大米的價格來進行計算的話,那古代的一兩就是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兩千塊錢了。在宋朝的時候,戰争是比較多的,是以沒有那麼多人種糧食,自然大米的價格就比較貴,在這個時候,一鬥米的價格是三十文,但是在這個時候一兩是有二千文的,那一兩銀子能夠買到四擔左右的大米,基本上是相當于一千五百塊錢的。因為這其中老百姓的購買能力是不一樣的。但是大米的價格還是一樣的,後世的人記錄就會用買米的方式。

為啥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從不阻攔,也不當面清點?

當時的銀子的生産量是很不高的,一兩銀子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值,因為每個朝代不一樣,銀子的價值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一兩銀子在明朝的時候,可以換800枚銅錢,而到了清朝就可以換成1000多枚了。知道這一兩有多值錢了吧,是以一般人即使到酒樓裡吃飯,扔下一粒碎銀子就走,真的不用問價格的,即使再貴也沒有1000個銅錢貴了。

為啥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從不阻攔,也不當面清點?

其次,是因為這些人都算是比較富裕的,留下的碎銀子往往比吃一頓飯花費的銅闆還要多,對于酒館老闆來說,這就相當于多給了小費,肯定是穩賺不賠的,高興都來不及,又怎麼會去阻攔他們了。

為啥古人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從不阻攔,也不當面清點?

在這不少人會有疑問了,每一顆碎銀重量和價值都是不相等的,使用起來就極其麻煩,為什麼古時候沒用統一使用一緻規格的銀錠或者銀?其實是有的,銅錢就是小面額鈔票。我們平常看電視劇裡的都是大元寶,吃完酒就随便扔一個整個大銀子,千萬不要被誤導了。銀子都是幾錢,普通百姓百姓都是幾個子錢的用。一個那麼大的銀子夠來百姓家一年的菜錢了,是以吃完飯放線碎銀就走,是一定夠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