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新研究:太空旅行或緻人類血液“自我毀滅”,每秒300萬紅細胞被破壞

2021年7月11日,維珍航空創始人布蘭森乘坐自家太空飛機進入太空,成為全球商業太空旅行第一人。幾天後,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緊随其後也進行了首次太空商業旅行。兩個月後,世界首富馬斯克的SpaceX也完成了商業首飛。

這三家私企的首飛成功,讓非職業宇航員進入太空成為現實,也開啟了太空商業旅行元年。然而,科學家們卻警告稱,人類的身體還并沒有進化到可以應對太空環境的地步。

據外媒17日報道,自從人類首次開啟外太空生活以來,研究人員便注意到宇航員們出現了一種“奇怪且持續”的紅細胞流失現象。他們将這種現象稱為“太空貧血”,其原因一直成謎。一些專家認為,太空貧血隻是一種短期現象,是對人體在微重力下體内液體變化的短暫彌補。

最新研究:太空旅行或緻人類血液“自我毀滅”,每秒300萬紅細胞被破壞

▲對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14名宇航員進行為期六個月的跟蹤研究結果顯示,人體紅細胞破壞率在太空高出54%。圖據NASA

然而,一項發表于《自然·醫學》雜志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太空環境會使人類的血液“自我毀滅”,這是一種更具破壞性和持久性的機制。為了解開這一謎題,加拿大研究人員對在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的14名宇航員進行了為期6個月的跟蹤研究,令他們震驚的結果顯示,宇航員在太空的六個月裡多破壞了54%的紅細胞。該結果跟宇航員性别無關。

這些資料是通過血液中的鐵含量測試和一氧化碳呼吸測試得出。由于人體紅細胞每一次被破壞,都會産生一氧化碳,宇航員被要求定期對着罐子呼氣,并将所有的罐子帶回地球。随後,研究人員對這些一氧化碳進行測試後發現,宇航員體内每秒鐘被摧毀的紅細胞高達300萬個,比在地球時的平均比率高出54%。

即便在傳回地球一年後,宇航員體内的紅細胞破壞率仍比進行太空飛行前高出30%。研究還顯示,一個人在太空停留的時間越長,其傳回陸地後貧血的時間就越長。

據報道,這是全球首個針對這一問題的科學研究。然而,盡管了解了太空環境對血液的破壞程度,但研究人員仍不能确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困惑的現象。

報道稱,在微重力環境下,血液在頭部和胸部聚集,流經血管的液體會流失10%左右。這就是為什麼在國際空間站拍攝的視訊中,宇航員有時看起來很臃腫。多年來,科學家都認為,這就是導緻“太空貧血”的原因,即紅血球的損失可能是人體彌補血量損失的一種方式。

然而,這一最新研究卻推翻了這一假設,因為在整個太空飛行過程中,紅細胞的損失并沒有使人體血液的組成保持平衡,反而繼續有增無減。即使經過120天,當宇航員體内所有的紅細胞産自太空中,紅細胞的損失仍以同樣的速度繼續。

最新研究:太空旅行或緻人類血液“自我毀滅”,每秒300萬紅細胞被破壞

太空環境或能使人類的血液“自我毀滅”。

在太空中,宇航員紅細胞的損失似乎導緻他們血液中的鐵血清循環高于正常水準。由于沒有足夠多的紅細胞将鐵輸送到身體各處,宇航員逐漸開始出現輕度、中度溶血性貧血。

研究人員懷疑骨髓或脾髒可能是罪魁禍首,并準備着手進一步的研究。他們還計劃進行一項更長期的實驗,看看宇航員在太空執行了一年的任務後,血液會發生什麼變化。

他們在論文中寫道,随着人類計劃進行地外旅行,了解太空生活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對旅行安全至關重要。由于紅細胞對于維持能量水準和愈合傷口非常重要,這些發現還可以幫助太空機構決定太空任務的時長,以及如何在太空中治療傷口或疾病。

紅星新聞記者 徐緩

編輯 郭宇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