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市傳記《潮州傳》出版,專訪作者黃國欽:以文學筆法寫潮州曆史

曆史上的潮州,已經給歲月模糊了,就像一張老相片,洇了、濕了、潮了、黴了,初看似很清楚,實卻隐隐約約,不很真切。2004年4月,潮州太平路牌坊街動工修複,22座牌坊,鱗次栉比重制于世,屹立在古城中軸線上,就像一條業已洞開的時間隧道。來者不拒,把人引向杳渺的過去。

——黃國欽《潮州傳》

城市傳記《潮州傳》出版,專訪作者黃國欽:以文學筆法寫潮州曆史

《潮州傳》作者黃國欽。

為什麼要為一座城市寫傳記?城市傳記與城市曆史有何不同?如何看待潮州這一方水土的人與故事?近日,城市傳記《潮州傳》出版,這是廣東人民出版社“燧人氏”圖書品牌繼《廣州傳》後推出的又一城市傳記。

《潮州傳》作者黃國欽,1954年出生于潮州,現為中國作協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一級作家,曾擔任廣東省文聯主席團成員、潮州文聯主席和潮州作家協會主席、《韓江》文學雜志主編。黃國欽此前的文學創作主要以散文、小說為主,文學創作自1974年始。曾獲中國當代散文獎、廣東省首屆秦牧散文獎、廣東省首屆和第二屆散文獎、第三屆全國徐霞客遊記文學獎等。

城市傳記《潮州傳》出版,專訪作者黃國欽:以文學筆法寫潮州曆史

近日,城市傳記《潮州傳》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潮州傳》是潮州人的精神族譜、潮州的城建史、潮州商業史、潮州百姓生活史、潮州文化史,更是文字優美、通俗易讀的潮州通史。”廣東人民出版社“燧人氏”圖書品牌策劃人、《廣州傳》《潮州傳》責任編輯汪泉如是評價。“能夠把城市傳記寫到令人潸然淚下,的确是需要深厚的情感注入;以平民百姓的視角為一個城市立傳,正是人民史觀的具體展現。”

《潮州傳》以豐富詳實的史料、優美深情的筆觸、嚴謹可信的史料引用、大散文的筆調,展現文化潮州的民生細節,為潮州文化立傳。該書從新石器時代浮濱國追溯起,直至1949年間潮州作為曆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重鎮、大陸重要的僑鄉和革命老區的發展和變遷,旨在展現其曆史細節和民生細節。

城市傳記《潮州傳》出版,專訪作者黃國欽:以文學筆法寫潮州曆史

《潮州傳》以文學筆法寫潮州的曆史。圖為《永樂大典》中的潮州城圖。

全書以朝代為劃分,通過四條線索穿插書寫。一是城市形态,譬如潮州城是怎樣從無到有,城池、建築、街道的曆代變化。二是生活形态,着裝、美食、街巷人家、民居結構、習俗節慶。三是經濟形态,潮州如何發展經濟,海内外商業發展曆程。四是文化形态,包括潮州的文化、教育、宗教、民間藝術與工藝等,這是書中比較側重的内容,也是潮州地方文化一大亮點。

【對話】

黃國欽:《潮州傳》可以說是我最好的一部書

汪泉曾提出選擇《廣州傳》作者的四個标準:必須為土生土長的廣州人;須是一個成熟作家,有經典的代表作,在業界有廣泛的影響力和關注度;應該是一位史學家;年齡應該在六十歲以上,具備了相應的人生感受和經曆。汪泉以此标準選擇了廣州著名作家葉曙明,為《潮州傳》選擇了黃國欽。

黃國欽自2020年4月接到《潮州傳》的創作任務,看了近2000萬字的相關資料,開啟了嚴格的寫作計劃,上午6時30分起床,每天至少伏案工作10小時,閉門不出,推掉許多飯局,至2021年6月完成初稿。作家陳忠實在為小說《白鹿原》創作作準備時曾說過要“寫一部死後可以墊在棺材裡當枕頭的書”,黃國欽同樣抱着這樣的想法創作《潮州傳》。

南方日報:如何看待城市傳記這種文體?

黃國欽:我曾回答過《潮州傳》責任編輯汪泉這一問題。這是一種新興的文體,也是一種嶄新的嘗試。把城市作為一個有生命的、見多識廣、渾身故事的曆史老人,這本身就充滿了叙述和講述的可能。講故事又講曆史,講你略有所知又知之甚少的轶聞掌故,講你想知道又不知道的過去現在,這能激發起每一個讀者的閱讀想象和閱讀激動。城市傳記,是新文學百年老店突起的一支異軍,初放的一朵奇葩,她會以一種與衆不同的風韻,吸引四面八方的圍觀。

城市傳記和人物傳記的最大差別在于,一個是宏觀把握,一個是具體把握。城市傳記包羅萬象,尋找的、剪取的是每一個大事要聞,每一段風雲際會,每一次革故鼎新;人物傳記像單人舞、像獨唱,雖然有伴奏、有報幕,但追光燈始終打在一個人身上。

南方日報:寫作過程中對于潮州、潮州文化有哪些新的認識?

黃國欽:我搜集了許多潮州曆史資料,再消化、起筆,确實獲得了許多之前沒有的感悟。人們都說潮州文化和别的地方不一樣,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一樣的?《潮州傳》從浮濱文化開始寫起,原來從距今幾千年的浮濱文化那時候起,粵東這一方水土從就和别的地方不一樣,與周邊的廣州、江西、福州地區已經面貌不同。古人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是憑空而來。

潮州人善經營,精于工藝。中國古代曆史上數次北民南遷,中原人從北方的政治中心退到杭州,再到福建,之後再到潮汕,發現這裡氣候好,适宜農耕,于是居民。當時能夠撤退的,我想需是家境好的,此外就是有本領的,因為有本領的人到哪裡都能生存下去,于是潮州集中了很多優秀人才,培養出了許多能工巧匠。

南方日報:《潮州傳》與其他潮州曆史文化書籍相比有哪些特别之處?

黃國欽:潮州現有的曆史文化書籍,基本上是曆史學者寫的,曆史學者比較嚴謹理性,下筆不帶感情,也不考慮可讀性,而作家隻考慮可讀性。我寫《潮州傳》要兩者兼顧,既要考慮曆史嚴肅性也要考慮可讀性。如果書中的曆史不準确,書就被打倒了,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同時我作為一個文學作者,要用文學的手法,把曆史資料吃進去、嚼碎了,變成我自己的語言。《潮州傳》用“大散文”的手法來寫,符合史實,又能調動讀者的閱讀樂趣。

南方日報:寫《潮州傳》的心情如何?如何看待“為城市寫傳記”這一工作?

黃國欽:作家們常說“文章不是無情物”,寫文章要投入感情,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讀者。我在寫作的時候還有一個信念,要寫那些潮州曆史上生僻冷門,但确實存在的部分,讓讀者看到不那麼人盡皆知的曆史。寫到宋末元初,文天祥、陸秀夫在潮汕抗元的故事時,我是含着熱淚在寫作。

我寫《潮州傳》花了紮紮實實的13個月時間,從經濟效益來看,可能是“白勞”,是不成比例的付出。但我是土生土長的潮州人,為自己的家鄉立傳,是一份責任,也是一份榮譽,我是帶着榮譽感在寫《潮州傳》。因為有榮譽感驅動,就不敢懈怠,不敢敷衍、應付,要嚴謹。這是要留給子孫後代的,你不知道多少代以後的人還會再看到這本書,不能給人家指着脊梁骨罵。雖然很辛苦,沒有什麼經濟效益,我也好,《廣州傳》的葉曙明老師也好,我們還是很高興地在為家鄉寫傳記。

南方日報:您自己如何評價《潮州傳》?

黃國欽:目前為止我寫過十來部書,寫到自己感動落淚的書不多,《潮州傳》可以說是我最好的一部書。我太太拿到成書了在看,我和她說,剛開始可能會比較悶,史前部分是“白茫茫大地真幹淨”,進入曆史部分就會越來越好讀,因為提供了想象的空間。

【采寫】肖燕菁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