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如一日,浙财大這位“神仙姐姐”用戲曲之音傳遞傳統文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趙蕾 呂璐琪

十年如一日,浙财大這位“神仙姐姐”用戲曲之音傳遞傳統文化

“我的朋友們都很難想象,在我連中文都說不利索的情況下,我竟然能唱中國戲曲。”

在浙江财經大學,來自尚比亞的留學生木槿不僅延續着自己的音樂夢,還學會了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的越劇。她把這歸功于她的越劇老師——浙江财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的“神仙姐姐”毋丹老師。

十年如一日,浙财大這位“神仙姐姐”用戲曲之音傳遞傳統文化

作為浙江财經大學的非遺文化傳播名師,毋丹老師已經教留學生超過十年。

在上大學期間,她就以學姐的身份在留學生中傳播中國戲曲文化。來浙财大任教後,她在國際學院教留學生古筝演奏、昆曲、越劇等。

近日,講述毋丹老師與木槿的越劇之旅的作品《我在中國遇見TA——我的中國“神仙姐姐”》的作品在第二屆“美麗浙江”國際短視訊大賽獲國際合作獎。

十年如一日,浙财大這位“神仙姐姐”用戲曲之音傳遞傳統文化

面對零基礎的留學生,“語言障礙”是毋丹老師需克服的一大難題。

在上古筝課時,她要把經典的古筝曲目改編成簡單的指法,把複雜的技巧術語轉化成易懂的肢體語言。用實操代替理論,從按弦到彈奏曲子,手把手傳授。既解決了語言不通的問題,又加快留學生們的了解速度。每節課前,毋丹老師都要花半天多時間準備。

毋丹老師不遺餘力地把自己的戲曲知識教授給留學生,而留學生們也在學腔調、走台步、演戲曲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戲曲的本色魅力。留學生提起毋丹老師,總是報以深深的感激之情,并親切地稱她為“神仙姐姐”。

“不論是有魅力的戲曲,還是溫暖的毋丹老師,都讓我感到極為幸運。作為外國人,來到中國就是想感受這裡的文化氛圍,接觸中國特色;毋老師正是用這樣的方式,拉近了文化的隔閡。這樣的文化精神是一股柔軟但綿延不絕的力量,也是差別于西方的中國傳統文化魅力。” 留學生木槿說道。

十年如一日,浙财大這位“神仙姐姐”用戲曲之音傳遞傳統文化

除了教授留學生,毋丹老師對國内學生開展《古代戲曲鑒賞》《溝通與寫作》《中外文學經典研讀》《古代戲曲專題》等課程。

“傳統的戲曲文化學習要麼是以書本知識為主,要麼是以表演為主。我希望把這兩者結合起來,帶到高校課堂中。”毋丹老師采用“教研結合”的方式,把當下有關戲曲的學術熱點引入課堂,以“講授+鑒賞+讨論+模仿體驗”四合一的課堂模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毋丹老師的課上,浙财大學子不僅在思維碰撞中汲取到戲曲知識,還可以畫上舞台妝、穿上水袖,零距離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給戲曲增添青春活力。

十年如一日,浙财大這位“神仙姐姐”用戲曲之音傳遞傳統文化

毋丹老師對中華戲曲的熱愛和傳承,離不開爺爺的言傳身教。

毋丹老師的爺爺是中國第一批戰鬥機飛行員,也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癡迷者。在她剛識字時,便跟着爺爺讀論語、看京戲。

“爺爺還經常和我講述平津戰役、開國大典、抗美援朝等故事,在我心裡播下了愛國愛黨的種子。從小的潛移默化,讓我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想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為我們國家的文化傳承做點貢獻。”毋丹老師回憶道。

“過去十年,我認識了許多和我一樣熱愛戲曲的學生。因為雙向的熱愛,也因為身上共産黨員的責任與擔當,讓我有了傳承的使命感。未來,我将繼續前進,使中華戲曲之音走向更為廣闊的國際舞台,展現出曆久彌新的藝術魅力。”毋丹老師表示,肩負黨員和非遺傳播教師的雙重責任,毋老師不遺餘力地把自己的戲曲知識教授給國内外的學生們。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