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紫禁城的4個冷知識,一般人真拿捏不準!

關于紫禁城的4個冷知識,一般人真拿捏不準!

關于紫禁城的一些基礎性知識,有時候我們一旦深挖,就會發現還有很多細節很難拿捏準确!今天我們就找了幾個看似簡單,但卻常被大家誤解的冷知識,看一看你知道幾個!

1

明朝并不是第一個在北京定都的朝代。雖然清朝直接延續了明朝所建的宮殿,但其實明朝的北京也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而元大都的前身是金中都。

2016年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對外介紹了關于故宮隆宗門西遺址和慈甯宮花園東院遺址的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在故宮隆宗門西,從業人員在鋪設消防管道時,意外發現了元大都皇宮遺址。

後經過考古發掘,發現原來故宮地基有三層,分别是元、明、清。第一次發現元朝皇宮的存在。也就是說,元大都皇宮被埋在了故宮的地下!

關于紫禁城的4個冷知識,一般人真拿捏不準!

慈甯花園東院考古工地 (圖檔來源丨微網誌@故宮博物院)

而元大都皇宮地上的部分,是當時南北縱貫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禦苑區的水體部分,最初由元朝人挖掘,但地上建築部分現已蕩然無存。

明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元朝皇宮被全部推倒,隻留了下夯土層在故宮的地下被埋藏着。

2

皇帝上朝并不在太和殿。太和殿在明清時期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并非處理政務之地。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後、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等重大時節,皇帝會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

關于紫禁城的4個冷知識,一般人真拿捏不準!

太和殿 (圖檔來源丨故宮博物院官網)

在一些清宮電視劇中,我們看到皇帝會在太和殿登基,但也一定要知道,登基是重大的典禮,而非日常上朝,處理政務。

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門、乾清門(禦門聽政)、乾清宮(重大事件召見大臣所在地),晚清時期慈禧太後垂簾聽政,上朝的地點是在養心殿。

關于紫禁城的4個冷知識,一般人真拿捏不準!

養心殿垂簾聽政處 (圖檔來源丨微網誌@故宮博物院)

3

皇帝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不在紫禁城裡。為了保證皇宮的安全,紫禁城的城牆建的特别高,達到了10米。

平日裡,皇城的門也都緊閉着,四面高牆除了幾個透風的小窗,就沒有别的縫隙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空氣的流通。這樣一來,到了夏天,紫禁城内就會變得酷熱難耐,而且四處封閉也令人有壓抑之感。

關于紫禁城的4個冷知識,一般人真拿捏不準!

城内紅牆 (圖檔來源丨微網誌@李會彩-)

是以,清代的皇帝格外喜歡居住在風景宜人、空氣新鮮的園林裡,紫禁城西側的中南海,是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皇帝的心愛之處,而圓明園建成之後,清朝皇帝就愛住在圓明園,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幾位皇帝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圓明園裡。

關于紫禁城的4個冷知識,一般人真拿捏不準!

圓明園 (圖檔來源丨微網誌@遊郵)

4

紫禁城裡的井水并不是用來喝的。紫禁城裡有很多井,但是宮裡的人并不喝井裡的水,日常飲用水是專人從玉泉山運來的山泉水。山泉水相比井水更加好喝,不過,玉泉山到故宮有20裡路,運輸上并不是一件小事。

是以,在山泉水的飲用上會有嚴格的限制,皇帝每天可以用50罐水,太後是20罐,而宮女與太監隻能用2罐水。

不喝的原因和大家想的差不多,後宮争鬥中難免會有人投井自盡,而淹了死人的井水誰又敢喝呢?著名的珍妃井就是一個例子。

關于紫禁城的4個冷知識,一般人真拿捏不準!

珍妃井 (圖檔來源丨微網誌@故宮博物院)

當然井水不喝,也并非一無是處。井水是紫禁城内防火系統的一部分。作為木質結構的宮殿,每晚又要以燈火照明,自然少不了失火的風險。而井水與各宮殿大水缸共同發揮着滅火的良好功能。

關于紫禁城的4個冷知識,一般人真拿捏不準!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如需轉載文章或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松蘭國小士】說明,轉載文章需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