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于紫禁城的4个冷知识,一般人真拿捏不准!

关于紫禁城的4个冷知识,一般人真拿捏不准!

关于紫禁城的一些基础性知识,有时候我们一旦深挖,就会发现还有很多细节很难拿捏准确!今天我们就找了几个看似简单,但却常被大家误解的冷知识,看一看你知道几个!

1

明朝并不是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朝代。虽然清朝直接延续了明朝所建的宫殿,但其实明朝的北京也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而元大都的前身是金中都。

2016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外介绍了关于故宫隆宗门西遗址和慈宁宫花园东院遗址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在故宫隆宗门西,工作人员在铺设消防管道时,意外发现了元大都皇宫遗址。

后经过考古发掘,发现原来故宫地基有三层,分别是元、明、清。第一次发现元朝皇宫的存在。也就是说,元大都皇宫被埋在了故宫的地下!

关于紫禁城的4个冷知识,一般人真拿捏不准!

慈宁花园东院考古工地 (图片来源丨微博@故宫博物院)

而元大都皇宫地上的部分,是当时南北纵贯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区的水体部分,最初由元朝人挖掘,但地上建筑部分现已荡然无存。

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元朝皇宫被全部推倒,只留了下夯土层在故宫的地下被埋藏着。

2

皇帝上朝并不在太和殿。太和殿在明清时期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并非处理政务之地。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等重大时节,皇帝会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

关于紫禁城的4个冷知识,一般人真拿捏不准!

太和殿 (图片来源丨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一些清宫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皇帝会在太和殿登基,但也一定要知道,登基是重大的典礼,而非日常上朝,处理政务。

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御门听政)、乾清宫(重大事件召见大臣所在地),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是在养心殿。

关于紫禁城的4个冷知识,一般人真拿捏不准!

养心殿垂帘听政处 (图片来源丨微博@故宫博物院)

3

皇帝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都不在紫禁城里。为了保证皇宫的安全,紫禁城的城墙建的特别高,达到了10米。

平日里,皇城的门也都紧闭着,四面高墙除了几个透风的小窗,就没有别的缝隙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空气的流通。这样一来,到了夏天,紫禁城内就会变得酷热难耐,而且四处封闭也令人有压抑之感。

关于紫禁城的4个冷知识,一般人真拿捏不准!

城内红墙 (图片来源丨微博@李会彩-)

所以,清代的皇帝格外喜欢居住在风景宜人、空气新鲜的园林里,紫禁城西侧的中南海,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皇帝的心爱之处,而圆明园建成之后,清朝皇帝就爱住在圆明园,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几位皇帝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圆明园里。

关于紫禁城的4个冷知识,一般人真拿捏不准!

圆明园 (图片来源丨微博@游邮)

4

紫禁城里的井水并不是用来喝的。紫禁城里有很多井,但是宫里的人并不喝井里的水,日常饮用水是专人从玉泉山运来的山泉水。山泉水相比井水更加好喝,不过,玉泉山到故宫有20里路,运输上并不是一件小事。

因此,在山泉水的饮用上会有严格的限制,皇帝每天可以用50罐水,太后是20罐,而宫女与太监只能用2罐水。

不喝的原因和大家想的差不多,后宫争斗中难免会有人投井自尽,而淹了死人的井水谁又敢喝呢?著名的珍妃井就是一个例子。

关于紫禁城的4个冷知识,一般人真拿捏不准!

珍妃井 (图片来源丨微博@故宫博物院)

当然井水不喝,也并非一无是处。井水是紫禁城内防火系统的一部分。作为木质结构的宫殿,每晚又要以灯火照明,自然少不了失火的风险。而井水与各宫殿大水缸共同发挥着灭火的良好功能。

关于紫禁城的4个冷知识,一般人真拿捏不准!

【小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为配图表达。如需转载文章或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松兰小学士】说明,转载文章需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谢谢。